朱蓬勃 于昊 曲斌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根本區別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而現代學徒制試點則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當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不斷深化,而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是構建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特色課程體系。文章從 “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入手,詳細闡述了“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內涵、基本組成與實踐過程,為職業院校構建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特色課程體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有效的育人模式,而人才培養質量高低與課程體系建設密不可分。在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校企二元主體一定要根據試點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對課程體系建設進行系統化探索和實踐,在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重構,進而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以適應雙主體育人的需要。
一、現代學徒制“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根據確定的職業崗位群,以具體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與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分析企業對應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針對面向企業真實的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析,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確定其具體的典型工作內容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崗位能力。
在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后,要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和重組,開發核心課程,制定課程標準,按照職業素質、知識、技能和學徒認知規律,形成專業核心職業能力。同時,根據現代學徒制育人規律,對學徒學習過程進行分段,科學設計不同學段的課程、學時,系統編制教學內容、進度以及考核評價方式、考核內容、考核標準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塊結構,從而重構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二、“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
“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是指在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兩個育人主體從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入手,結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按照初級學徒、中級學徒和高級學徒三個培養階段的相關要求,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為單元,重構現有課程結構,將國家職業標準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課程體系之中。
1.“二元”即課程體系由學校課程體系元和企業課程體系元組成。學校課程體系元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企業課程體系元則以實踐課程為主。學校課程體系按照“通用基礎能力→職業基礎能力→職業基本能力→職業綜合能力”的遞進順序對課程進行重組與排序;企業課程體系依據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和企業要求,按照企業真實工作崗位的遞進順序重新進行序化,以實踐課程和學徒拓展課程為主,并與學校主體課程緊密對接,以提升學徒培養質量。
2.“三段”即課程體系分為三個培養階段。第一階段以校內學習為主,第二階段以企業學習為主,第三階段以頂崗實習為主。不同的培養階段對應不同的學習時段,三個階段的課程體系互為促進、互為提升(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為校內學習階段,學習年限一般為2~3個學期。不同專業的學習時段可以適當調整,但學習時段要以學期為單位進行合理劃分。該階段學習課程以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為主,以企業認知課程和職業素養課程為輔,在同步提高學徒文化功底的同時,夯實學徒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
第二階段為企業學習階段,學習年限一般為2~3個學期,學習形式為跟崗實習。該階段重點培養學徒的崗位適應能力,為下一階段的頂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階段為頂崗實習階段,學習年限為最后一個學期。該階段主要由企業師傅指導學徒在具體崗位上進行技能訓練,由學校教師在相同崗位上對學徒進行輔助管理和指導,同時同步提高教師和學徒的專業實踐技能,使學徒能夠勝任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崗位任務,具備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模塊化”指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通過模塊結構來設計。即將單一的教學活動組合成主題式教學模塊,每個模塊都制定各自的教學目標,并有針對性地設置模塊內課程,各個教學模塊之間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由以下四個模塊構成:(1)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由教育部規定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組成,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德育、體育、計算機基礎、公共藝術、歷史和物理等文化素質課程。(2)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是以各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的基本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側重對學徒專業基本能力培養的課程組合體,主要包括專業基礎類課程。(3)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是在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的基礎上,融合職業資格考證的專業內容,校企合作開發的具有多個可供選擇的專業技術技能課程。(4)學徒拓展課程模塊。學徒拓展課程由學徒根據自身發展需求自由選擇,校企共同對學徒進行個性化培養,以充分發揮學徒的職業能力,培養學徒適應現代職場變化的職業能力。該模塊包括校內課程模塊和企業課程模塊。其中,校內課程模塊包括書法、演講與口才、音樂欣賞、應用文寫作及專業特色課程;企業課程模塊以企業文化和具體崗位適應性課程為主。
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其“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結構如下頁圖2所示。
三、“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實踐
(一)組織實施
組織實施是課程體系建設最關鍵的環節,任何課程體系都需在具體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最終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運行模式。根據現代學徒制育人規律,課程體系實施要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總體來說,課程體系實施的難度是呈螺旋上升狀態的。
“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實踐包括校內實施階段和企業實施階段,其中企業實施階段由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兩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
1.校內實施階段。不同的實施階段對應不同的課程模塊。校內實施階段主要進行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的學習,輔助以學徒拓展課程模塊的學習。
該階段主要讓學徒學習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內容和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實踐操作,增強學徒職業規劃、職業定位、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接下來的企業實施階段打下良好基礎。該模塊所有課程均為必修課,學徒必須通過每門課程的考核才能取得下一階段學習的資格。
2.企業實施階段。第一,跟崗實習實施階段主要進行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學徒拓展課程模塊的學習,輔助以公共基礎課程模塊的學習。專業技能課程模塊應包含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術技能體系,側重對學徒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徒拓展課程模塊應根據學徒自身職業發展需要自由選擇課程,由校企聯合委派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以師帶徒的方式,實施在崗的個性化培養。
第二,頂崗實習實施階段主要進行學徒拓展課程模塊和實際技術問題解答方面的學習。該階段根據學徒的興趣和職業取向,對學徒進行定崗,不同的崗位培養不同的崗位能力,以增強學徒畢業后適應職場的變化能力(如圖4所示)。
(二)實施方式
課程體系的實施方式要以與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的試點過程為研究對象,對基于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校企合作教學項目的開發及實施進行探索與實踐。校內實施階段以“引企入校”的方式進行,企業實施階段以“引校入企”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校企聯合辦學的優勢,縮短工學交替時間間隔,提升教學效果,為“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向縱深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1.“引企入校”。“引企入校”不局限于企業在學校建設實訓基地、選派企業導師授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企業的優勢引入學校教學中,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對學徒進行培養。通常的做法是企業在學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既要滿足教學需要,又要滿足生產需要,一般以前校后廠的形式居多。這樣學徒在校內就可以接觸到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環境和企業文化,為第二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企業要全方位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如開發適合學徒成長的特色教材,對學校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參與到學校的科研項目,這樣才能增強“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教學效果。
2.“引校入企”。將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引入企業,在企業建立學習教室。學徒管理由校企雙班主任共同負責,教學任務由校企雙導師共同承擔,教學方式分為集中授課、跟崗授課和個性化授課三種方式。集中授課是指利用每天企業生產空余時間,校企雙導師分別給學徒授課;跟崗授課是指學徒分散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由企業導師講解相應崗位上的專業內容;個性化授課是指學徒在跟崗實習的過程中發現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請教企業導師,企業導師利用生產空閑時間回到教室給學生答疑解惑,提供個性化輔導。三種授課方式要互相補充、互為促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引校入企”這種教學方式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不耽誤學徒跟隨師傅從事跟崗實習,入企專業教師的輔助性專業理論教學為學徒實踐提供了專業理論支撐和后續成長的專業理論基礎,從而實現了“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一體化、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一體化”。
通過實施“引校入企”,使學徒的學習空間相對固定,可以大大縮短工學交替時間間隔。在一定空間內,通過短周期交替能夠有效提升學徒的技術技能、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幫助學生完成由在校生到準員工的身份轉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學模式
課程體系的實施離不開教學模式。在“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不同的培養階段、不同的模塊教學模式應有所區別。教學模式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把專業知識真正升華為崗位實際工作能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病。
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培養過程中,采用“崗位任務對接式”教學模式,即以企業各個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授課,使學徒在相應的崗位工作中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有效教學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如圖5所示)。
(四)考核評價
不同的課程體系要有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緊跟時代步伐。由于“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具有二元性和階段性,所以其考核方式要以過程性跟蹤考核、階段性常規考核和生產性崗位考核為主。
過程性跟蹤考核就是在課程體系的不同教學階段進行跟蹤考核,利用數字化評價軟件系統,校企雙導師共同實施評價考核,基礎數據記入評價手冊和評價軟件系統,從而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形成創新特色。
階段性常規考核包括平時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時考核以學徒自我評價和德育評價為主,期中和期末考核以試卷和實際操作的形式考查學徒對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和學徒拓展課程模塊的知識掌握程度。
生產性崗位考核就是結合企業生產實際,讓學徒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現場操作,由企業師傅針對學徒的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生產方面的評價,重點考查學徒對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學徒拓展課程模塊的知識掌握程度。
四、“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
由于現代學徒制試點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這就注定了課程體系的實施需要不斷完善。因此,在“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程開發需校企二元主體密切配合。學校教師的優勢在于具有豐富的教學組織管理經驗,而企業師傅的優勢在于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在“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校企要密切配合,協同進行,充分吸收學校課程體系開發經驗和企業一線維修經驗,形成優勢互補,這樣才能不斷充實和完善各個階段的課程體系。
2.課程設置需緊緊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有著明確的界定,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需通過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加以支撐。因此,在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要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為切入點,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不同培養階段的課程。
同時,在課程設置中要充分考慮學徒的個性發展,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為切入點,結合學徒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設置學徒拓展課程模塊,以增強學徒適應職場的能力。
3.課程實施需校企雙導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由于課程的實施是參照企業真實生產流程開展的,各門課程之間彼此有著橫向或縱向聯系,因此,課程的實施需要校企雙導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包括學徒管理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這對校企雙導師提出了較大挑戰。
“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完整的課程模塊為載體,注重培養學徒的綜合能力,是全面打造新時代工匠型人才的有力“武器”。筆者基于現代學徒制“二元三段模塊化”課程體系對“現代學徒制”這一研究課題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新的課程體系更加明確了三個培養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了人才培養路徑,促進了人才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3):319-322.
[2]陳秀虎,劉元江.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81-82.
[3]龍德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2):3-21.
[4]曲斌,林雪梅.構建吉林特色的“234”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吉林機電工程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J].中國培訓,2018(5):31-32.
[5]徐國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8(4):124-125.
[6]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9).
[7]王亦軍,董黎生.基于“雙證融通”的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43-45.
[8]劉碩,吳耀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現代飯店管理》課程改革探討[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5 ):73-75.
[9]王雪.現代學徒制在國內發展的情況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18):36-38.
[10]陳運生,于佳佳.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7(15 ):78-80.
[11]王瑩,王旭華.基于工作過程的數控加工編程課程改革[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25):59-60.
[12]李軍利.淺析高職模具專業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11-12.
[13]朱錦飾.關于中職學校物流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調整[J].職業教育研究,2013(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