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密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找到群文之間的關聯點,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閱讀、思考。文章基于教學實際經驗,借助說明方法為媒介,尋求細節描寫為關聯點,巧用修辭手法為輻射點,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獲得運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群文閱讀;運用能力;說明方法;細節描寫;修辭手法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6-0048-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目前根據福建省質量監測的閱讀評估來看,主要將閱讀能力層次分為“檢索、理解、運用、評鑒、質疑創新”五個層次。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找到群文之間的關聯點,并在多篇文章之間建立橋梁,做到以點帶面。教師更要少問精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思考,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一、借助說明方法為媒介
葉圣陶先生說過:“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根據說明文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學生對知識的極度渴求,教師要利用平時的閱讀,有意識地滲透文體特點,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例如,群文閱讀《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帶你進入太空植物王國》《太空育種》三篇文章,教師可設計以下的教學模式(如下表)。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分析文中主要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來介紹這些太空植物,并請同學們快速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完成這份表格(如右上表),幫助我們了解這些太空植物的變化及用途。
這樣,通過表格讓學生從文中找答案,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課文的說明方法,學生能清晰地了解到這些太空植物的變化及用途,體會到這些植物的魔力。然后,教師再出示兩篇材料《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太空育種》,并提出問題:文中列舉了哪些太空植物?它們主要有哪些特點?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帶你進入太空植物王國》《太空育種》這三篇文章的學習,對太空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再通過填表格讓學生進一步熟知文章的內容,感受科學探索及科學研究的神奇所在,提高用詞的準確性,初步學會說明文表達的基本方法,有效提升語文運用能力。
二、尋求細節描寫為關聯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一些細節描寫精彩的文字,讓他們通過反復閱讀和合理的想象,對細節描寫的好處與技巧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具有相同細節的精彩文章,如場景描寫、物體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緊緊圍繞“寫法”,尋找文章之間的關聯點。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以學生的學習發現為主,引導學生自學感悟,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例如,教學《學會看病》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否愿意讓她的孩子一個人去看醫生?請同學們自由閱讀全篇文章,找出母親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前后心理變化的語句,用筆標注出來,并提取文中的語言或用自己的理解來談談讀后的感受。接著,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提煉出詞語,以幫助學生理清母親心理上的變化。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間艱澀地流動著……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學生會感同身受,明白了母親讓兒子獨自去看病時的猶豫、后悔、擔心、自責都是對孩子深深的愛,是別樣的愛。隨后,教師讓學生回顧剛剛學習的《學會看病》一文的學法,根據此方法學習《剝豆》和《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兩篇文章,匯報交流兩篇文章中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從中提煉關鍵詞:讓、不讓,打、不打。并引導學生了解母親的糾結內心,使他們明白矛盾心理背后藏著的母愛。最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尋找這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讓學生通讀三篇文章后尋找文章表達的共同點,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課本走向生活。
“萬花叢中過,只采一朵蓮。”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選擇最為恰當、最為有效果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選取了同作者、同主題、同寫法的文本,確定“抓心理描寫體會”為知識訓練點,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指導學生學習內容時融入情感,適時拓展思維,并進行文字訓練。這樣,教師就帶領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母親的內心世界,了解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那么的深沉,那么的謹慎,感受到母愛的多樣性,學會感恩,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三、巧用修辭手法為輻射點
修辭與語文教學密切相關,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使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重點挖掘這一豐富的資源,利用這一寶貴的財富,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教學《火燒云》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二到六自然段,思考這些句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反饋后小結寫法:借助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寫出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且快。緊接著教師出示《五彩池》《西湖的綠》,請學生快速瀏覽這兩個片段,想想這兩個片段主要寫了什么,思考作者是怎樣把艷麗多彩的池水和西湖的綠寫得這樣具體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并做上批注。在學生讀文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已經完成的可以和同桌交流。最后學生交流匯報:《五彩池》作者運用豐富多彩的顏色詞,借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五彩池的鮮艷多彩表現得淋漓盡致。《西湖的綠》用上不同顏色的詞,借助比喻等修辭手法,把西湖的綠寫得這么迷人。這三篇文章讓我們懂得恰當地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就會使我們描寫的景物更加美麗、動人。
在這里,教師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進行理性選擇、分析和理解,精心選了三篇都是描寫景物的文章,讓學生學習其中的兩個片段。同時,教師以群文教學理念,變“教課文”為“教語文”,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知識、技能精熟的學習模式”為“關注閱讀能力的培養”,明確文章的寫法,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在閱讀訓練中得到了提升。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法已逐步應用于語文教學中。但群文閱讀的關聯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文本的特點,根據教學的目標,靈活掌握相關的要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積極開發閱讀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獲得運用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群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鳳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在課堂[J].青海教育,2019(02).
[2]房銀珍.讓語文課堂灑滿陽光——“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淺談[J].語文世界,2018(12).
[3]何欣,王天平.群文閱讀教學: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01).
[4]文小花.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