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實踐理論視角下職業教育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0-04-07 03:42:03劉林山
教育與職業(下) 2020年3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摘要]試點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是強化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主體作用的重大舉措,是深化產教融合的整體制度安排。從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出發,基于“場域—慣習—資本”框架,發現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存在產教融合場域不完善、行動者慣習消極、文化資本不對接等問題。為此,文章提出調整場域結構和樹立內部游戲新規則以形成新場域,培養行動者職業思維、培育職業觀念轉變認知以養成積極慣習,提高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地位以推動資本對接等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實踐理論

[作者簡介]劉林山(1974- ),男,遼寧鐵嶺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吉林 ?吉林 ?132021)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布迪厄實踐理論視角下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機制研究”(課題編號:ZD19129,課題主持人:劉林山)和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規劃2018年度一般項目“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觀念特點及引導研究”(項目編號:JJKH20180493JY,項目主持人:石洪發)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6-0020-0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強調突出企業重要辦學主體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為鼓勵企業深度融入職業教育,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提出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具體指標,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以及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的新要求。隨后,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又聯合出臺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稱《辦法》)、《試點建設培育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定義、目標任務、培育條件、工作機制、支持管理措施等進行了說明。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作為培訓主體的優勢,勇于承擔職業技能提升重任,在各類企業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積極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消解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矛盾的最優選擇”①,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國家戰略。但是,產教融合型企業屬于新生事物,對它的研究和試點培育才剛剛開始。從管理學視角出發,有學者建議應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規模以及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分類制定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標準;也有學者認為應著手于優化政策環境,從制定認定標準、明確責任清單和完善鼓勵政策三個方面分析遴選工作落實情況 。但是,上述觀點僅關注了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政策本身,未能關注產教融合內部不同行動者為爭奪資本展開的沖突與博弈,忽略了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行動者小團體的關系,而這正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為此,筆者試圖借鑒布迪厄的實踐理論亦稱社會實踐理論,基于“場域—慣習—資本”框架,分析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場域中產教融合型企業內部行動者的慣習特征,探討試點培育推進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實踐理論與框架

(一)實踐理論簡述

實踐理論由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Bourdieu)所創立。他從關系的角度來思考行動者的實踐空間、實踐邏輯、實踐工具是什么,并“借助關系主義的思維方式將實踐邏輯視為慣習、資本以及場域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②。他強調“從來沒有用過‘實踐(praxis)這個概念,只是說‘實際活動(pratique)”,人的實際活動指的是“人類一般的日常活動,包括生產勞動、經濟交換、政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活動”③。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涉及人類生產勞動、經濟交換、政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屬于人的實際活動。借鑒實踐理論分析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就是探討行動者處于什么樣的場域下,培育活動以何種方式展開的問題。

(二)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場域—慣習—資本”框架

一是培育實踐的理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始終是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要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優秀職業教育培訓組織;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的目標和具體指標。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級管理部門、職業院校、行業企業、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等行動者小團體和職能部門管理者、企業家、教師、學生、企業領導和員工等行動者。“政策實施過程是一種社會實踐”④,在國家既定的政策下,不同類型的行動者對政策的執行和結果起到決定性影響。盡管已有的理論如“三重螺旋模型理論”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在理解我國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是培育實踐的空間:場域。從關系角度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由不同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所構成的一個網絡或構型。產教融合型企業涉及行業、企業所處的產業生產場域和職業院校所處的教育場域,具有特殊的結構形式、游戲規則,并對置身其中的行動者產生影響。

三是培育實踐的邏輯:慣習。慣習表達的是有組織活動的結果,指一種存在的方式,尤其是一種身體的習慣狀態、一種性情傾向。場域中的行動者擁有不同的慣習,慣習的差異影響產教融合場域關系的培育。

四是培育實踐的工具:資本。資本是指行動者的社會實踐工具,這種工具是行動者積累起來的勞動,可以是物質化的,也可以是身體化的。它的形式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符號資本和社會資本。就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而言,政府通過強大的政治資本,使社會公信力不斷增強,符號資本總量不斷增加,實現了政治資本增值;職業院校通過文化資本投入,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實現了文化資本增值。企業獲取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以擴大社會影響力,這是其參與職業教育的主要動機所在。資本取決于場域,場域離不開資本,行動者使用資本的策略由行動者在場域中所處的位置決定。在一個特定的場域,只有相似或鄰近位置的行動者會處于相似的狀況與限制條件下,他們可能具有相似的慣習和利益,從而產生相似的實踐活動。

二、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教融合場域不完善

《辦法》規定: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指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較強引領示范效應的企業。企業向產教融合型企業轉變與我國產業形態、經濟模式和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關系密切。場域是由進行經濟活動、教育活動和社會性活動的行動者組成的客觀關系網絡。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前提條件,企業所在的產教融合場域涉及產業大生產場域和職業教育場域,這兩個場域將最終走向產教融合場域。圍繞四周的政治場域、經濟場域和文化場域等合力協調產教融合場域運行。處于政治場域的政府扮演了主導角色,場域運行權力掌握在政府手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占據主要位置,滲透到培育實踐工作中。經濟運行模式能夠成為影響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是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推動力量。文化場域的力量體現為行動者個人和行動者小團體精神的形塑。當前,政治場域、經濟場域占據強勢地位,文化場域的力量被壓制而處于弱勢,產教融合場域的力量結構不對稱使得文化場域難以充分發揮作用。企業缺乏認證制度基礎,行業協會組織介入程度不高。

(二)行動者慣習消極

行動者慣習是歷史形成的對周圍事物進行感知、評價、思考與行動的方式,具有創造性、建構性和再生性。場域與慣習兩者緊密聯系,這種關聯性充分體現在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過程中。產教融合場域中的行動者慣習消極表現在:需要將企業由參與育人提升到充分參與的位置。具體表現為:一是“知行不一”,在利益博弈下,企業在校企合作的理想愿景與現實選擇存在復雜性;二是“動力不足”,深度參與校企合作以解決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動力有限和意愿不強的問題。大多數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的職業院校行為方式深受學術慣習思維的影響,如教師由于接受普通教育、長期進行理論知識學習而缺乏生產實踐,難以達到產教融合需要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求。此外,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弱,不能為企業提供所需的技術服務,在產教融合場域仍處于劣勢。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或高考招生選拔后的落選者,盡管已經進入職業教育場域,但家長和學生還是希望通過中高職專升本等方式重新回到高等教育場域。從法律法規保障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案尚未出臺,配套法律法規不足,保障執行力度弱。雖然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三部門協同印發了《關于推進1+X證書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培訓評價組織、師資培訓、證書考核成本核算、財政支持等方面情況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澄清,但“優秀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是職業教育高速發展態勢下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尚需經歷一段扶植培育過程”⑤。

(三)文化資本供需不對接

文化資本是產教融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產教融合必然是職業教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實質上也是融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職業技能為一體的育人文化。職業教育以追求文化資本為根本使命,政府利用法律規定了職業院校的權利與義務,制定政策以調控職業院校的辦學過程。不以文化資本為使命的政府不可避免地會將其運行秩序和邏輯準則強行嫁接到職業教育中,這也導致職業院校擁有的文化資本與政府期望的文化資本不對接;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文化資本可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主要是對職業精神、專業技能和人際關系三要素的培養,是一種教育文化。不同區域的行業企業擁有的企業文化資本不同,企業所占據的資本是一種生產文化,要最大限度地激勵人、約束人、管理人并創造最大利潤。“文化資本在屬性、就業、定位、時空等多個層面的不對接”,使得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兩者的融合更加困難。

三、突破: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路徑

(一)完善場域:調整場域結構和樹立內部游戲新規則

從場域視角看,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就會形成自身特有的場域,勢必要有與這種場域要求相適應的組織結構體系,必然處于職業教育大場域的政治場域、經濟場域和文化場域等子場域中。布迪厄認為,“利益”與“權力”的斗爭構筑了各種場域結構。針對職業教育大場域結構不均衡問題,基于政府、職業院校、行業和企業組織功能、屬性和定位,建議從制度建設、權力結構重構、完善權力運行機制等方面調整場域結構和樹立內部游戲新規則。一是健全法律法規等,形成制度保障,明確各主體參與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責、權、利。規范的制度是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根本保障,其中,行業協會(商會)參與職業教育的成熟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德國的職業教育通過多達25個法律來賦予行業協會以地位和身份。例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具有間接行使法律規章制定權、代替政府部門行使對企業和職業院校的管理權,明確規定了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和責任。我國在推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試點、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以及1+X證書制度試點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支撐,難以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為此,我們要借鑒德國經驗,改變原有政策文件寬泛、指導性不足的特點,盡快修訂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二是要充分認識到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方案》明確提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的總體安排,這是充分發揮企業作為職業教育辦學重要主體的作用。但是,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標準尚未制定,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制定產教融合型企業標準。同時,“按照區域的實際情況,在不低于國家標準的情況下盡快制定省級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標準”⑥。三是打造行業協會、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文化環境,在職業教育場域內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屬于不同類型,更多地追求職業技術文化資本。在產業大生產場域,企業效益的追求與文化建設的開展受限,企業文化更多地追求生產規范、質量標準、企業忠誠度等,推動員工積極工作、服從管理、創造利潤。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的變化,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內容不斷變化。行業協會文化則主要包括現代學徒制文化、工匠文化等。我國積極倡導的“工匠精神”“現代學徒制試點”都在打造“引企入校”,推動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行業協會文化、企業文化的融合。

(二)培育積極慣習:培養行動者職業思維、培育職業觀念轉變認知

產教融合型企業是職業教育的一個新概念、新范式。應破除原有場域結構的弊端,在把握各主體長期、歷史形成的慣習特征基礎上,培育產教融合類型企業。要轉變政府部門、企業和職業院校領導和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員的思想觀念,不斷引導企業人士明確深化產教融合國家戰略下參與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確企業要想在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實現轉型升級,努力成為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最優選擇。一是引導企業正確認識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這是推動培育積極慣習的關鍵。要通過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等,大力宣傳成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后獲得的榮譽和社會地位,使企業領導、管理者和員工認識到產教融合型企業是適應產業結構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培育職業院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提高對產教融合型企業認知程度的慣習,認同企業辦學的主體地位、企業與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共同體關系,即職業院校與企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借鑒德國“雙元制”的經驗,積極立法,賦予行業協會參與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法律地位,明確規定行業協會的權利和責任,喚醒行業協會參與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責任意識,激發其內生的主人翁意識,匡正其主體身份,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促使其由意識理念向“有法可依”的自覺行動和執行的積極慣習轉變。四是政府應加大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員工、教師、學生和家長了解產教融型企業的培育工程。通過已遴選建設的24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典型案例,引導各行動主體改變觀念,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提高企業員工、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拓展信息來源和手段,組織學生、教師、員工擺脫對原有校企關系的依賴,增長見識,成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一分子。

(三)文化資本對接:提高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地位

行動者在場域中更多的是對權力資本、經濟資本的爭奪,難以充分發揮文化資本的力量。行動者擁有的文化資本能夠協調不同行動者小團體的利益取向、價值觀念,樹立共同目標,有利于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氛圍。在制度層面,要借鑒德國職業教育的文化制度,厚植我國學徒制文化、工匠文化的土壤。要在職業院校積極倡導“工匠精神”。一是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讓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對接,讓熱愛勞動、崇尚職業、敬業愛崗的職業觀融入教師、學生的行為理念和具體行動中,使職業教育校園文化資本與企業文化資本對接。二是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在較長一段時間,“白天是員工,晚上是學生,工作日是員工,周末做學生”是參加新型學徒制學生的生活常態。學徒制文化是行業特有的制度文化資本,體現行業的知識、文化習俗、價值觀等。要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確保職業院校文化資本、企業文化資本和行業文化資本匯聚一體,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三是保障“1+X”證書制度落地落實。在傳統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文化資本中,職業資格證書的地位明顯低于學歷證書,技能型人才的地位明顯低于高學歷人才。作為職業教育主力軍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也是1+X證書制度的重要參與者。“X”證書是一種新型證書,不同于之前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行業企業認證證書。保障“1+X”證書制度落地落實,還取決于“X”證書的質量。因此,提高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地位,使“X”證書與普通教育學歷文憑地位平等十分必要。

(四)創建行業協會參與的職業教育評價組織形態

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勢必對固有的、封閉的組織形態提出了變革要求。有學者依據組織邊界理論,建議打破組織邊界、突破現有的組織關系,“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建立多維合作關系,形成跨邊界融合的體制機制”⑦。思考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必須與它參與職業教育的初衷相一致、相契合,從而構建適應職業教育場域變遷要求和職業教育改革的組織形態。一是以信任整合機制重構組織形態的變革路徑。信任整合意味著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只有信任才能產生合作、融合;只有合作、融合才能產生信任,并生成共同目標、產生長遠的共同利益。建立在成員間信任基礎上的組織可以產生合作的內在動力,而僅僅建立在外部貢獻誘因基礎上的組織則不具備這一點。政府部門組織、職業院校組織、行業組織、企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通過信任機制搭建了一座場域內各行動者和行動者小團體之間合作的橋梁,得以在職業教育場域內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通過信任機制,將在以權威整合為主運行的政府管理部門、以利益整合為主運行的行業企業、以責任和公益運行為主的職業院校之間建立基于信任之上的開放、流動的組織形態。二是創建行業協會參與并與職業教育評價組織協同的組織形態。培訓評價組織是職業教育的新概念,它負責職業技能考核評價,是1+X證書制度中 “X”證書開發的主體。因此,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需要與培育職業教育評價組織共同實施。以行業協會(商會)為主體成立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負責產業發展和行業人才需求信息提供、職業崗位和技能標準的指定。

(五)創新社會資本介入治理模式

《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指出“鼓勵各地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社會資本”,職業院校自身應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合資、合股、合作等投資形式,通過場地、設備租賃等方式鼓勵企業以外的社會資金參股,建立形式多樣、渠道廣闊的多元化社會投資機制,拓展融資范圍;同時開發各類培訓、服務項目,使資金在使用上更合理、更有針對性。具體來說,一是制定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場域、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鼓勵政策。《辦法》強調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負責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的政策統籌”,這從制度上保證了社會資本進入產教融合企業培育的政策創新。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增強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吸引力。社會資本參與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動機在于獲得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因此,要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利益最大化。三是優化社會資本發展趨向,社會資本不僅具有經濟性,還具有協同企業實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發展趨向。要促使社會資本承擔職業教育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員工、教師、學生的義務,改善唯利是圖的市場資本特征。

[注釋]

①曹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學理邏輯、多維價值及選擇適切性研究——企業行為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9(10):36.

②王振洪.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的實踐困境與路徑抉擇——基于布迪厄“實踐邏輯”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53.

③(法)皮埃爾·布迪厄,(美)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133.

④崔思凝.慣習、資本與場域:布迪厄實踐理論及其對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研究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17(9):22.

⑤王宇航,王斌,王宇紅.“優秀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培育借鑒及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19(9):158.

⑥潘建華.建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邏輯基礎與基本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11):105.

⑦趙旖旎,買琳燕,齊立輝.“組織邊界”理論視域下的多維校企合作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9(18):24.

[參考文獻]

[1]周鳳華,楊廣俊.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的若干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5-10.

[2]劉曉.產教融合型企業遴選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9(6):1.

[3]楊善江.“產教融合”的院校、企業、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論框架[J].高等農業教育,2014(12):117-119.

[4]劉遠杰.場域概念的教育學建構[J].教育學報,2018(6):21-33.

[5]朱傳福,黃延平.高職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錯位、重構與對接[J].職教論壇,2018(1):158-162.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4:52
關于動作要素在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9:41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婷婷激情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第八页|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成人综合网址|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成色7777精品在线| 日本色综合网| 69综合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年人片| 日韩a级片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欧美|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欧美午夜小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欧美a在线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深爱婷婷激情网| 美女免费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