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老師,在日常中要怎么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儒家學說中提倡“仁者愛人”,班主任要秉承有大愛的理念去關照班級里所有的學生,有效的管理班級,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所有學生,科學的引導學生,還要建立高效靈活的班級管理系統,使班級中的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級管理?以人為本?班主任?學生
在班級集體中只要有教師就有學生,有教師和學生就需要班級管理。因此,不同學科的教師不但要負責完成學科教學任務,還要完成課堂管理的工作。同時,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求也很繁重,不但要嚴格落實課堂管理,還要管理好學生的日常學習。這就對班主任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大局管理的角度出發,管理好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變化,發現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用幾個學生來概括全體學生,也不能用成績評定一個學生的優秀與否。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心智還不成熟,很容易產生嫉妒和厭學的心理,那么班主任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避免學生出現自卑心理,了解學生的特點、心智、生長環境、興趣愛好和心理情況,針對不同的個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適當的采用評級機制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班級管理工作需要自主化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有效的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優秀的班級管理應該融合全體學生共同參與,不應該是班主任獨斷專行,學生應該有主動權,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有助于讓學生感到被重視,有助于從小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
在班集體里多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有助于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這個階段是朝氣蓬勃的階段,班主任老師應該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的活動,如走進大自然讓小學生多參加一些集體戶外活動,培養小學生熱愛班集體的認知,塑造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
除了這些,加強班級管理,需要教師尊重和理解學生,善于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自尊意識,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比較容易形成,心理很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隨意說,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要諷刺、輕蔑和挖苦任何一個學生,也不能暴躁粗魯的評判任何一個學生,會給小學生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不利于班主任形象的維護和建立。教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該多用耐心的態度為學生解疑答惑,尊重學生并以學生為主,善于傾聽學生的心理,通過愛感化學生,積極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用客觀公正的評價來審視學生,對于優點要支持鼓勵,對于缺點,要從心理上疏導,創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還包括與家長合作,家園合作的方式要充分發揮轉化工的作用,學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校共育。父母是孩子的指明燈,家長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善于鼓勵孩子,讓孩子心中充分自信心。比如,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我都會表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讓家長心里堅信孩子一定能學的更好,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生理都發展的階段,需要家長和老師真誠的關心和幫助,越是表揚的學生越進步快。通過表揚學生讓家長心里看到希望和光明。基于此,在對于學生的不良習慣的表達上要用婉轉的方式,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不足,以幫助學生改正不足,避免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教育沖突。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校要培養學生共同自治能力,實現共和國學校教育的目的。”還要秉承“現在的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每個班級體都是由幾十名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生是班集體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和班集體之間是相互關聯和影響的。注重管理班集體中的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所有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被重視的重要性。每個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都代表了班級的形象和榮譽,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積極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使班集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班主任要做到對所有學生負責,只要出現失誤就會影響到整體的教育效果。雖然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班級管理的時候要不斷學習,要跟上教育改革的腳步,樹立學習的信心,鼓勵學生學習,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發揮全面學習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內容非常復雜,并且教學任務很繁重。因此,每個教師都要抱著仁愛之心去教育學生,不斷加深理論教育,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建立科學系統的教育方法,全面發揮小學班主任教育的作用。
歸根結底,班級管理作為一門管理藝術,需要班主任不斷優化和探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潛心鉆研、把握分寸,還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使班級管理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