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指導課程發展的一種宏觀理念,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就數學學科而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適合采用滲透策略,因為小學數學是基礎的應用學科,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體現為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把握學科特征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有效途徑為創設并給予學生可以充分發展自我、探索未知的環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策略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概念是針對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以提升我國教育競爭力為目標而提出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指導課程發展的一種宏觀理念,其覆蓋“文化基礎”“自主參與”“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更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等多種具體的素養形式。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其核心素養主要體現為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等,而這些素養與數學學科的結合方式適用于“滲透”二字。因為數學學科的基本功能在于基礎知識、基本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作為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相區別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并不是作為一項專門的教學內容出現的,而是滲透于教學活動中、各領域各學科學習的融會的過程中的。就數學具體教學而言,其可以滲透的核心素養是“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創新意識”三方面,所以,我們應該把握這三方面嘗試科學、合理地使之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一、依據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所謂“科學精神”就是不論在生活中還是數學學習中,應該具備一種質疑批判、勇于探索的精神。那么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就是要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藏在隱蔽處的問題,在沒有確定的現成答案的地方探索答案。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大多數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也是他們逐步培養抽象思維的階段,而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借助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幫助學生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同時,教師要明確理性思維的發展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思維基礎之上的,二者具有緊密的聯系性。結合具體的教學環節來說,比如,小學數學教學中,常以溫度計為載體進行“負數”這一概念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零上、零下的區別。但是這樣的教學仍有一定的問題,一是這種零上、零下的溫度是“具有相對意義的量”,確定了零點,它們才有了相反的意思,因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二是溫度的量的比較仍體現為大小的區別,實際上沒有固定的方向的分別,如果能夠把零度的標準定得足夠低,那么溫度大多用正數可以表示出來。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發”生活中更多的能夠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教師引導的例子當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如果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上車與下車”等具有更顯著的“相反意義”的量,同時嘗試表示出它們關系的方法,往往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地理解“負數”這一概念的現實意義。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步培養起科學精神。也就是說,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跳出常規思維,并給予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這樣才能提升數學教學對于核心素養的滲透效果。
二、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幫助他們“學會學習”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這種理念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貫徹這樣的理念,能更有效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形成自我發展的核心能力。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從哪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會學習的能力呢?具體體現為能夠主動參與發現并分析解決問題,更愿意動手,從而產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從中獲得新知識,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注重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結合具體教學來說,教師應該積極地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將教材所給出的靜態信息以及相關的解題過程等進行加工重組。比如,在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這部分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小數除法的“算理”,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是比較大的,如果完全由教師講授,學生會覺得枯燥、難懂,由學生自己探索,那么很多學生會因此望而卻步,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點撥”,首先,可以由學生熟悉的整數除法的算理入手,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接著再舉出適當的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并鼓勵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自主探索、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指引,又有自主的探索過程,同時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實際的例子進行知識的印證,了解到學習有不同的選擇空間和學習方式,在這種不斷的鍛煉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如何學習數學。
三、在深度的實踐探究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學習最重要的當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數學學習中或者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稍稍轉變思路就會看到新的天地,因此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肥沃土壤”。那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創設能夠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真實的數學情境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基于“發現教學”“探究教學”“協作教學”等理念,也是當今貫徹核心素養能力教學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基于此種理念,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致力于問題情境的創設,這種情境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展合作、探究,同時所處的環境是真實的,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應用。“數學建模”是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指向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結合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并學會用數學語言進行問題的表達,以數學知識、方法為基礎構建解決問題的思路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夠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感受數學模型后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完善、反思數學模型,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過程中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顯現具體的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可以抽象為數字的位置,幫助他們深刻理解數對與位置的對應關系,并能夠進行自主的探索和創造。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指導課程發展的一種宏觀理念,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它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立德樹人的大教育背景下,“素養”比能力更為重要。而結合數學學科特點而言,其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最合適的方式是“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該在學科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給予學生可以充分發展自我、探索未知的環境。與數學學科最緊密相關的三個核心素養“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在充分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的基礎上同時為他們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幫助他們實現科學、豐富的數學建模過程,從而形成自己的解題能力,并了解到問題的解決方式并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而有變化的,從而形成創新意識。這樣,數學教學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作用,在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實現對他們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從而使他們成長為更適應國家、社會需要的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廖群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2]洪亮.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