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要:美術教學是以美術作品為載體,以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學生全面素養培養的關鍵途徑。傳統初中教學對美術教學過程重視不足,無論是教學素材應用,還是內在情感挖掘,都未能“觸及”學生的內在審美意識和創作思維。在初中美術特色教學過程中,要借助傳統藝術的“魂魄”凸顯其中所蘊含的審美韻味和精神理念,在豐富美術教學素材的同時,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美術創作意識,實現初中美術的“特色教學”和“內涵教學”。本文從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初中美術特色教學要求,綜合探究初中美術特色教學中傳統藝術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傳承文化? ?傳統藝術? ?初中美術? ?“特色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124-02
在初中美術特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變革教育理念,融入文化元素,傳遞藝術精髓,優化教學方法,創新初中美術教育機制,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實踐證明,有效應用傳統藝術,能夠“喚醒”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改革優化初中美術教學體系,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優勢和價值,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一、教學不夠重視、內容不完善、學生熱情不足:初中美術教學的問題
傳統初中美術教學僅重視繪畫理論知識與技巧教育,輕視了美術藝術的創作情感教育。整個教學過程偏重“品鑒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未能形成有創新、有特色和美學價值的教學機制,影響了初中美術教學效果。
(一)教學過程不夠重視,影響美術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較大的“考試”壓力,在成績導向理念下,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盡管當前各地區開始將美術學科納入中考體系,但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學科的考核、評價方式相對不完善,所占總體分數比重較小,很難引起學生與家長、老師等各方力量的足夠重視。此外,在美術課時設置、教學資源投入和師資力量配備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無法保障美術教學質量,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學效果[1]。
(二)內容不夠完善,影響美術教學的生動性
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初中美術課教學使用的內容相對單一、素材過于單調,出現了教學機制“僵化”,與社會實踐聯系不足等多種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美術教學的理解與認知。部分老師僅從理論知識、繪畫技巧等角度開展美術教學,忽視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審美理念的深度挖掘。在教學形式上,部分老師未能有效發揮現代多媒體的展示優勢,影響了學生對美術作品內涵的抽象理解。同時,大多美術課教學主要在室內課堂開展,忽略與社會實際、生活應用之間的有效融合,影響了學生對“美學內涵”的具體了解。
(三)學生參與熱情不足,影響美術教學效果的具體轉化
美術教學是當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個人創造思維的藝術化表達。由于傳統初中美術教學實施“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多以被動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參與美術創作的熱情不足,影響學生審美能力與創作意識的有效培養。此外,傳統美術教學活動忽視對學生個性化特征的有效融合,忽略了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無法使學生充分體驗美術教學所詮釋美學理念與情感內涵。
二、內涵化教學環境與個性化教學體系:初中美術特色教學要求
初中美術特色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感悟美術作品所蘊含的審美情感,并將個人審美理解融入到美術學習、創作活動中。老師立足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要求,為學生打造內涵化的美術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創作出有內涵、有個性的美術作品。因此,在初中美術特色教學時,要注重滿足如下要求。
(一)營造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并重的特色教學環境
美術教學不是簡單的繪畫技巧與理論知識教學,其中融入了豐富的文化理念和藝術審美內涵,在推進初中美術特色教學時,通過營造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并重的特色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在美術教學時,要注重挖掘區域內極具特色的藝術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強化學生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將藝術審美與文化內涵相融合,實現美術教學的生活化與社會化發展。老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趣味、生動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繪畫技巧與理論知識,綜合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審美水準[2]。
(二)打造學生個性與專業培養相結合的特色教學體系
初中美術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打造特色教學機制時,老師要充分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夯實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和技能素養,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空間。一方面,老師要按照學生的基礎狀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尤其要篩選出技法熟練、藝術鑒賞水平較高的學生,通過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切實增強學生的美術造詣。另一方面,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美術基礎、興趣愛好為其制定系統化的課下培養計劃,通過筑牢美術教學陣地,從素材選擇、作品欣賞和實踐創作等多個方面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感,切實發揮美術學科在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和引導力。
三、初中美術特色教學中傳統藝術的應用策略
(一)解讀傳統藝術的文化寓意,豐富學生的美術創作理念
我國傳統藝術是以“儒家”思想為底蘊的藝術體系,豐富的文化寓意和價值情感既是傳統藝術的價值呈現,也是理解、體會藝術作品的重要素材。在傳統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僅從作品創作技巧、風格等角度來引導學生鑒賞作品,忽略了藝術的文化寓意。因此,在初中美術特色教學利用傳統藝術時,要注重挖掘傳統藝術所蘊含的寓意、神韻。以蘇教版美術七年級設計應用課程《圖案之美》一課為例,在該課程教學時,既要培養學生掌握“圖案造型”“花紋裝飾”的設計制作方法,也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對傳統藝術寓意的理解。老師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到相關素材,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引導學生將傳統藝術的“鳥類花紋”與現代漢字“飛”相融合,賦予美術作品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