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政策支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確立了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設年限、學時、學分很多沒有達到國家要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結構沒有針對性等問題。
關鍵詞:高職? 體育課程? 設置?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068-02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它偏重于應用和實踐,職業崗位主要在生產第一線,要想適應現代化生產緊張單調的流水作業及各種高、難、險的工作環境,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職業體能,需要學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體能和終身體育意識。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或者沿用中專的陳舊教學模式,沒有合理結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本文首先研究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該文以湖北省5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設的現狀為研究對象,包括長江職業學院、武昌職業學院、黃岡職業學院、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法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現狀進行研究與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
體育課程的設置包括選修課、必修課、學時、學分、開課學期、課程類型的合理安排,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規格,通過文獻資料可知全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類型區分為基礎體育課、選項體育課、選修體育課、保健體育課4類。本文從高職院校體育課的開課時間、開課類型及分班人數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
2.1.1 高職院校體育課的開設類型及學期安排的現狀分析
按照《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體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程,要求不少于144學時,8個學分。根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學生在校學習2年,第3年進入崗位實習。通過問卷調查可知(見表1),大多數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年限為4個學期,僅有少部分為2個學期,一般采取第一學期上基礎體育課,第二學期為選項體育課,第三、四學期上選修體育課,少數學校不夠重視體育課程的只開設2個學期的體育課,有的大二開設選修體育課的項目及教學內容與大一相同,這樣會出現一種現象,很多學生會選上課輕松、學分易拿的項目,而不是感興趣可以學到技能去選的項目,這樣的課程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沒有幫助。而每個學校都有身體殘疾不能參加體育實踐課的學生,基本沒有學校開設保健體育課,這樣的學生只能選擇免修。
2.1.2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法及體育教學分班人數的現狀分析
體育教學方法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有計劃、有目的行為或操作體系,使之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有技術性的教學活動。根據調查可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上: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糾正錯誤、鞏固提高。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枯燥,沒有創新可言,很難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也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不能充分體現出體育教學對職業技能的輔助、影響作用。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明確規定:“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級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體育課同樣應該按照此規定執行,而實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分班人數據調查可知,如果按照自然班級分班進行教學基本每個班級有50人左右,按照選項分班也在40~50人之間,在同時間段上課的情況下就會遇見器材不夠,老師不好開展教學,容易出現“放羊式”教學,自由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久而久之,學生從心態上變得懶散,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1.3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體育教學評價是根據體育教學的目標和體育教學的原則,對體育教學中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和結果所進行的價值評定和量評工作,因此體育教學評價分為學生體育成績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2類。學生體育成績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中應該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出勤情況、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理論知識等進行綜合評定的過程。據調查(見表2)可知,各高職院校體育成績考核基本由“出勤率+課堂表現+技能考核”3部分組成,其技能考核所占的比重偏高,這樣的考核方式會影響到體育素質不是很好,但是學習態度好,同時喜歡體育課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而自身素質好的學生不需過多努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績,若想全面帶動大家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就要注重“考試與學生的個體差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體育教學評價主要目的是客觀、公正、及時、準確地評價體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取得的教學效果,并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優缺點,為教師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及時進行改進,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完善。每個學校每年至少進行1次評教,評教的成績關系到年終等級考核、職稱評定、續聘等重要問題。通過調查可知,教師評價以學生參評為主、教研室同行聽課評價、教學督導檢查、技能考核評價、部門領導綜合評議為輔,這種情況就會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重視學生的情緒,存在刻意討好學生的現象,這樣會影響到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創新能力,缺少激勵機制,會影響教學質量,降低教師的綜合素質,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2.2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思考
2.2.1 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需求應用型和實踐性人才,而高職院校培養的就是生產和建設一線的應用型操作人才,將來面對的崗位具有其特殊性,各種崗位對人體身體素質要求都很高,必須具備與職業相匹配的職業體能,因此,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培養目標,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提高面對未來職業的職業體能。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可以結合專業和職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提升職業體能和預防職業病的運動項目,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就要加強手腦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導游專業就要注重體形和氣質的塑造,加強耐力的訓練;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要加強下肢靜力性耐力、加強腿部力量。
2.2.2 改進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體育課程設置現狀的調查,不難發現,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設年限、學時、學分很多沒有達到國家要求;體育課程開設類型以基礎體育課、選項體育課、選修體育課為主;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上課班級人數較多;沒有合理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在教學評價方面各高職院校大多數以技能考核、出勤率和課堂表現為主,考核形式單一。
3.2 建議
建議在大學期間開設2年體育必修課,大一可以開設基礎體育課,大二期間根據各專業的職業特點開設對口的體育項目,提高體質健康的同時能夠提升職業體能,解除入職后的后顧之憂;同時應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工作,打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讓學生自愿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把高職院校3年課外體育鍛煉納入到學分制管理,采用鼓勵與支持的方式加強學生體育社團建設工作,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既能增強學生體質,也能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袁勇.新標準下高職院校學生體質水平提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4,11(11):77-78.
[2] 周務農,張良.高職體育課程體系構建探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1):67-71.
[3] 周立新.河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4] 胡搖華,黃文.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調查[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