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及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語文能力要求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探索并優化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就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探析,以期對提高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水平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所增益。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探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需要各學科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改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對各知識點掌握及運用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摒棄傳統一言堂式教學模式,充分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思維活躍度。同時,要在教學中營造寬松、活躍的師生互動教學氛圍,以促使學生語文思維及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得到不斷優化,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 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缺乏師生有效互動手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加快教學進度,為學生迎接高考留出充足的復習時間,不少教師都會在課程安排上更為緊湊,一些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力的知識點也是直接講解,而沒有充分利用知識點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就會導致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主要以教師主講及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關于課堂教學中的互動設計較少,師生間缺乏充分、良好的教學互動,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也制約了語文教學質量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中師生存在較強距離感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他們更多的是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教學以灌輸式為主,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教學進度,但因缺少教學互動,也會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及思考力的提升,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受尊師重教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職業及崗位普遍受人尊敬,這會在無形中給學生以威嚴感。加之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約束和規范學生的在校思想及行為,難免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距離感。部分學生因其個性特點的原因,他們往往會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缺乏與教師的接觸和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學中設計了一些互動環節,學生也會因緊張等原因,不敢與教師進行互動,導致互動教學在內容、形式及頻率上都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缺乏師生良好的互動評價
由于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師生互動缺乏重視,也因此導致針對互動效果的評價工作缺失,或評價效果不佳。而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多地表現在對學生的單方面評價,主要通過試卷點評的方式來體現。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名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會有著各不相同的觀點,有些教師在評價中緊緊圍繞答題技能、答題結果及其對錯、分數方面展開,而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情感相關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由于缺乏與學生的互動與反饋,不利于學生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查疑補缺,或造成評價有失公允,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改革策略
(一)圍繞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備課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實現師生間的良好互動,需要教師充分把握教學重難點、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教學模式及互動內容、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精心設計、充分備課,以優質高效地呈現教學全過程并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首先需從課程實現有效教學出發,系統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以便在實踐中總結和提煉教學中師生高效互動的教學經驗及思考。其次,在備課時教師要做好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材料的收集與呈現,并圍繞教學知識點及相關資料設計導學問題并提前告知學生,引導學生高質量預習,并在學習內容上與教師同步,以實現師生課堂高效互動。如,在《沁園春·長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關于本文創作年代、背景、創作主旨、名言佳句、掌握朗讀技巧等相關導學問題,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思考感受作者的偉大情懷。
1. 做好教學導入設計促進師生互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業務能力。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導入,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思維活力并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因此,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每節課教學的重難點,精心備課,做好教學導入設計,一步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探究,參與互動,促進師生互動質量不斷提升。在教學導入的內容設計中,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設計輕松、風趣的聊天式導入、情節生動的故事導入、不同時期名人名言及詩詞名句作為導入等等。在教學導入的形式方面,可發揮多媒體集視聽于一體的優勢,以精簡生動的視頻、圖片等作為導入,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導入效果。如,在《荷塘月色》一課的教學導入設計中,教師可以關于清華園的視頻作為導入,增進學生對作者筆下的荷塘美景及情感內涵的直觀認知,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考與分析,并就此與教師展開互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2. 設計教學導問促進師生互動探究
師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開積極互動,主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而展開,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注重設計好教學導問,設計的問題要具有較強的啟發性、針對性和挑戰性。這樣一方面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同時引導和啟發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逐步深入思考,并對其中的疑難點與教師展開互動,有助于學生對重難點的透徹理解,推動課堂教學高效進行。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教學中,要使學生深入分析主要人物賈寶玉的形象,教師可設計幾個思考線供學生分析:結合林黛玉對于寶玉形象的心理活動及外貌描寫呈現出寶玉什么樣的形象?同樣,通過分別分析王熙鳳、王夫人及其他人對寶玉的看法及描寫,寶玉是什么樣的形象?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從課文中分別找出相關內容,并綜合形成對賈寶玉的完整、客觀的形象認知。又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初步理解詞作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其次要求學生標出并深入理解其中提示主題的句子,最后結合本詞創作背景思考其主旨。通過問題導入推動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課堂師生間高效互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各學科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便捷的條件,主要表現為教學手段的豐富、學生思維方式的優化及知識視野的拓展。在增進師生課堂教學互動方面,語文學科教學有著更多的優勢。要促進師生課堂互動,需要靈活新穎、富于啟發性的教學模式,以便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活力,營造出氛圍寬松、思維活躍的互動教學氛圍。教師可有效把握教學重難點,對整堂課的教學側重于圍繞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通過交互式設備教學而展開師生間高效互動。借助交互式教學設備集視聽功能于一體的優勢設計討論性話題,能夠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教學知識點,營造輕松、愉悅、民主的互動氛圍,提高學生互動積極性,推進高效互動教學,有效調動學生感官,促進其對教學內容深入理解,并形成新的認知。在借助交互式設備輔助教學中,通過對教學內容以視頻、圖片、音頻等新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在交互式設備上展現自己的思考與收獲,不僅增強學生視覺感受,也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和延伸,賦予學生以更多思考的空間和靈感,拓寬師生間互動交流的內容,促使學生課堂思維富于創新而靈動,使得課堂互動內容豐富、高效且充滿啟發性的探究性。
如,在《拿來主義》一課的教學中,由于高中學生已形成一定的文化積累,他們會比較關注國內外實事并已形成自我認知和觀點,教師可結合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可以交互式教學設備為輔助提示討論性話題,通過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創作主旨,并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認知。教師可在討論中做好啟發、質疑、總結工作,推動師生討論不斷深入,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針對師生互動式教學成果做好多元性評價
互動式教學中,需要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包括互動話題、互動方式、互動結果、互動表現等,以推動整個互動學習過程順利展開并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同時,為了更好地推進班級互動式教學,及時總結互動教學中的經驗及不足,需要教師全程關注并做好互動評價。以便對學生互動能力、互動積極性、互動效果、探究精神、思維方式及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使學生明了自身在互動式教學中的優勢及不足,并有意識地查漏補缺,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分析、思考及交流互動能力。互動評價中,學業考試也是一種方式,主要借助于日常階段測試、期中期末以及模擬考等大型考試,通過分數來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運用能力。而要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還需要采用多元化評價模式,以便在不同教學點上對學生表現進行動態、綜合評價,以促進學生課堂互動能力的提升,促進高效語文互動課堂的創建。如,在《陳情表》課堂互動教學中,首先設計探究性問題:你如何看待有觀點認為李密基于所在的政治背景中對祖母之孝的虛假?在回答中,學生或贊同,或有異議,并說出造成或反對的理由。教師需要及時從親情、道德、文化、政治、個性特質等不同角度對學生的互動作出科學、客觀、人性化的評價,推動學生通過交流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入思考,推動學生互動能力不斷提高。
三、 總結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合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考及判斷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反思互動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課改要求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情況,不斷優化互動式教學模式,從教學導入、教學導問設計、課堂互動評價等方面進行科學設計,提高學生課堂思維活躍度,推動課堂高效互動,在密切師生情感交流的同時,不斷提高高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凌云.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7(22).
[2]趙海波.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6(2).
[3]李明.以情感互動實現課堂的和諧融洽.淺談高中語文的情感教學[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1).
作者簡介:
袁武康,浙江省平湖市,平湖市新華愛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