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宇輝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為革除中國舊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他將當時的中國國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結合,并在現實教育生活中反復實踐,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整個教育思想體系的主體部分,其中包含了3個基本命題,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中國教育的發展和課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理論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論? 體育教學? 啟示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158-02
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概述
面對舊中國時期教育領域凸顯的種種弊端,陶行知對杜威關于“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教育思想作了深刻的理解和闡述。經過他對杜威教育理論的獨立思考和具體實踐后,由此總結出經驗并建構了一種新的生活教育理論,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既是對杜威教育理論有條件的繼承,又是對杜威教育理論創造性的發展[1]。首先,他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中“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提出了質疑和反對,主張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受到教育,即“生活即教育”。其次,根據舊中國“上學是少數人的事”及學校里學習內容太少和“學校與社會之間造成了一堵高墻”的現實國情,他主張把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即“社會即學校”。最后,在舊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將教、學、做單獨分成3個不同內容去完成,他們認為“眼睛看了便是教,耳朵聽了便是學,手寫了便是做”,而且教師只重點關注前2個內容。對此,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個內容的3個不同方面,三者統一于一體,并提出“事怎么做便怎么學,怎么學便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即“教學做合一”[2]。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基層教師應深刻地理解其豐富的內涵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以便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2? 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體育教學實施的現實價值
2.1 全面了解學生是進行體育教學的前提和保障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中主張教學應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必須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否則教師講授的內容或將超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范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無法與實際需要相適應。邱椿回憶,1944年陶行知曾對他說:“每個兒童各有一‘迷。只要能發現他的迷,鼓勵他從事于其所迷惑的工作,給予適宜的環境,使其活動的歷程和成果不斷改進到盡善盡美的地步,教育問題已經解決一大半了[3]。”由此可知,全面了解學生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興趣愛好和運動能力水平進行差異性地教學設計,將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根據學生間的差異進行不同層級的劃分;同時,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運動習慣,通過情景教學、生活化教學和游戲競賽等多種方式,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歡快愉悅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發揮主觀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都能符合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和發展。
2.2 結合地域條件,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體育課程
教學內容的選取直接影響到學生文化知識的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養成。陶行知認為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所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4]。當前體育教學的內容的選取多源于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和體操等項目之中,而且受教師專業技能和場地、器材等因素限制,許多項目在正常教學之中無法順利開展,這些因素都會使學生面臨可供選擇和學習內容減少以及能力發展受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無疑為體育教師選取教學內容帶來了新的思路。我國地域面積遼闊,民族眾多,氣候差異明顯。不同地區的體育教師可以依托地方特色和傳統文化習俗選取適宜的運動項目,將這些項目進行整理,并根據運動特點、學生身心條件和學校場地等因素進行調整,納入地方校本課程,如北方發展冰雪項目、南方發展游泳和龍舟等水上項目、西部發展騎馬射箭項目、少數名族則根據自身傳統習俗進行竹竿舞、擺手舞等運動項目。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有其自身優勢,也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一方面,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為人們所熟悉,易于在當地開展實施。另一方面,它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彌補因種種條件受限而難以開展的運動項目的不足。
2.3 體育教學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他強調教中有學,學中有教,要想讓教與學真正發揮實際效用,必須將二者統一到生活實踐中來[5]。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總是圍繞如何快速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以便幫助學生迅速學會技能,但是常常忽略了介紹教學技術動作的來源、背景及生活中該如何運用等問題。教師花了好幾個課時的時間,用了許多種教學手段,變換了好幾種組織形式來進行教學,最終學生也熟練的學會了運動技術。但是這樣的重復練習和馬戲團的動物有何區別,這樣的學習方式缺少了大腦的思考、脫離了實際運用的復雜環境,最終將導致教學價值的丟失和學生能力的受限。因此,體育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同時,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先收集教學相關知識,再來進行講授教學。這種做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技能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在學生初步學會動作技術后,教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如何合理使用技能的問題上。運動技能來源于生活,完善于比賽之中,而比賽環境又是復雜多變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近乎比賽的教學情景,逐漸增加運動技術完成的難度,加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技能的指導。
2.4 組建體育實踐平臺,合理布置家庭作業
任何一項運動技術的習得都需要多次重復的練習,但是技能的合理運用卻離不開具體實踐,學會了運動技術不等于掌握了運動技能。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體育技術,引導學生們主動地將所學技術運用到生活中,而且要整合學校資源為學生組建運動技術實踐的平臺。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比賽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模擬技術運用的環境,也可以組建班級之間、年級之間、校級之間等不同類型的對抗賽。另外,可以依托學校體育社團的優勢,引導學生敢于實踐、刻苦練習,為學校贏得榮譽。同時,體育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合理布置家庭作業,把體育學習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科學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通過家庭作業的反饋情況,體育教師還可以清晰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面臨的問題,以便改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3? 結語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近現代中國教育事業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既融合了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同時又符合中國具體的教育情境。時至今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的體育教學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青年教師應該認真品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據此找出合理的方法來解決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庚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之現狀[J].上海教育科研,2002(4):31-34.
[2] 陳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意義[J].甘肅科技,2009,25(6):156-157.
[3] 魏波.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內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4):97-104.
[4] 張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78-80.
[5] 侯懷銀,李艷莉.“教學做合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8):16-22.
[6] 周洪生,楊冰.陶行知體育思想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