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數學考試中不難發現學生由于計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文章從明確培養計算能力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計算習慣、家長督促等方面闡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計算興趣;計算習慣;家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4-0112-02
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對每一個學生是必需的,計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要將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數學啟蒙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數學教師的責任。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討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培養計算能力的目標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的目標,具體地說,即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一位數或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于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打好基礎。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這是計算教學的核心。如果學生計算錯了,其他就沒有意義了。但是,在計算正確的前提下,還要講究方法,否則同樣會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例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看加算減法計算,有的學生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后者顯然達不到計算能力的培養要求。又如,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會影響到計算的正確性,要做到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二、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數學是相對比較抽象的科目。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數學感興趣,對計算感興趣。
其一,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同時教師本身要有創設情境的意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會采用幽默詼諧的小故事、謎語、游戲等形式,讓學生活躍起來,強化課堂互動。在多媒體運用方面,教師可以精心制作課件,強化課堂呈現效果,讓學生喜歡上課堂,喜歡上計算。例如在加法運算、減法運算、乘除法運算等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都可以通過課件生動呈現,使得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讓學生在直觀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中學會思考,學會計算,使得計算能力一點一點得到提高。
其二,教師要注重聯系生活。計算是抽象思維,但計算的意義是具體的,教師在課堂上要結合教材內容,同時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計算的價值。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超市購物,并計算一下花了多少錢,剩了多少錢。在學生有了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物品采購活動的場景,讓學生在采購中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有了很強的參與感,也會更加有熱情,從而達到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其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內容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有些學生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不要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的習慣。第一步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不要馬虎,加減乘除要看清楚,數字的位數要看清楚;第二步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進行計算,計算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方法,還要注重準確性,把自己的思路和成果完整準確地體現出來。
鑒于學生年齡比較小,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一些數字和運算符號。比如在教學豎式計算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避免出錯。又如筆者在教學“整十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時,發現很多學生豎式計算出現錯誤,或者是沒有退位,或者數位沒有對齊導致計算出錯,或者從十位算起導致計算錯誤等。于是筆者收集了幾位有錯誤的學生的作業本,做出一個錯題歸類的課件,并播放給學生們看,大家爭先恐后地指出了錯誤所在并改正。
四、家長要發揮應有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應發揮榜樣的作用。家長在孩子學習中有督導的責任,同時家長也要有滿滿的正能量,幫助孩子補足沒有在學校消化的知識。其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多引導孩子。家長的工作很多,但回到家里必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畢竟孩子還處于成長期,還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制力和自我約束力。因此,為了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不能總是低頭擺弄手機。只有家長做出樣子,孩子才不會沉迷于各種電子產品,才會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其二,家長要協助教師,督促孩子的學習。孩子在家容易放松,但是很多作業和預習的任務都是要在家完成的。如果孩子在家過于放松,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學習任務,就會在第二天的學習過程中跟不上節奏,如此循環就會造成學習上的落后狀態。因此,家長要檢查孩子的作業,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態,不能放松,不能放任,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結束語
學生計算能力的養成,不是教師一人之功,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多方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從培養計算能力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計算習慣、家長督促等方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魅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錢希.例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8(30).
[2]張麗.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
[3]高靜娟.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8(20).
[4]韓科杰,余敏希.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教學通訊,2018(28).
[5]郁月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4).
[6]藍藝明.小學計算教學價值取向的變化與對策[J].教育導刊,2014(04).
[7]張麗.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
[8]張慶宣.從能力到思維——數學運算培養的方向選擇[J].黑河教育,2019(06).
[9]張光蓉.提高小學低年段學生計算能力的教與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Study on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Ability
Fan Xinwen
(Xutun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afangdian City,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Wafangdian 116304, China)
Abstract: Calculation ability is a basic mathematical ability.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certain calculation ability.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find out the phenomenon that students lose points due to calculation errors in mathematics examination, so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raining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in norm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uting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clear goal of training computing ability, training students' computing interest and habits, and parents' supervis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bility; calculation interest; calculation habit; parental assistance
作者簡介:范信文(1975-),男,遼寧大連瓦房店人,小學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