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杰

[摘要] 目的 討論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教學工作的應用價值。方法 篩選出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間于該校就讀的醫學生88名,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思維評分及臨床技能評分。結果 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思維評分及臨床技能評分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結論 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教學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臨床反應能力、動手能力、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 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培訓;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1(a)-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thinking-base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 i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Eighty-eight medical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school from Jul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nd patients were grouped using a digital random table, that is,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appli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clinical thinking. The clinical thinking score and clinical skill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clinical thinking score and clinical skill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P<0.05). Conclusion Using clinical thinking-base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 for teach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clinical response ability, hands-on ability, emergency resolu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Clinical thinking;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醫學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之一,不過大部分學校的醫學教育仍舊遵循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踐”理念,致使許多醫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患者,甚至是沒有實踐機會,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醫學生的綜合臨床思維,對醫學生的培養質量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1-2]。此外,講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明確、對實踐教學理念的認知不足、缺乏實踐教學的整合能力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學生綜合臨床思維的培養。因此,應不斷改革、優化醫學教育模式,提升實踐教學在醫學教學過程中的比重,并將學生的創新能力、臨床反應能力、動手能力、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等項目列為培養的重點。該次研究篩選出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間于該校就讀的醫學生88名,著重討論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教學工作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在該校就讀的醫學生88名,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人數均為44名。參照組男女人數之比為23:21,平均年齡(19.29±2.19)歲;觀察組男女人數之比為24:20,平均年齡(20.26±2.54)歲。
1.2? 方法
參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即遵循“先理論后實踐”的基本理念開展教學工作。觀察組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具體方案如下:①為大四等高年級的醫學生分配臨床教學導師,在導師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培養醫學生的臨床理論,同樣應對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臨床能力、職業素養、醫學理念、交流溝通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視。導師上午帶領醫學生進入病房進行實踐教學,下午開展理論教學工作。讓醫學生有更多接觸實踐、接觸臨床、接觸患者的機會,進而實現醫學生綜合臨床思維及動手能力的培養。②在導師帶領醫學生“床邊教學與實踐”模式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可圍繞實際案例開展,幫助學生融入實踐的環境中,增加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溝通頻率,并對疾病的相關內容展開討論、分析,以便提升學生的臨床判斷能力、決策能力。案例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為“導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3]。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導師應圍繞理論知識、患者的病史、患者病癥的發展趨勢、患者的病歷書寫等方面向醫學生提出問題,醫學生應根據導師提出的問題來查閱相關的資料文獻,書寫報告,隨后展開組內討論,導師將依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患者的實際狀況來進行評判、總結。③在導師帶領學生的教學模式中,導師需遵循學校的教學培養計劃來對醫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在講授過程中,導師將應用教學幻燈片、網絡圖片、電腦實驗、網絡視頻等多媒體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4]。借助教學幻燈片,有助于削減板書的時間,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思維評分及臨床技能評分。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表示為(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參照組臨床思維評分、臨床技能評分的對應數值分別為(68.34±9.28)分、(72.38±7.10)分,總評分為(142.33±15.45)分;觀察組臨床思維評分、臨床技能評分的對應數值分別為(76.32±8.10)分、(76.37±7.46)分,總評分為(154.92±15.04)分。由此可見,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思維評分及臨床技能評分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及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也得以蓬勃發展,科技力量與醫學知識的融合性與日俱增,醫學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種類不斷增多,而且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擴張,醫學教育也呈現明顯的全球化趨勢,這給當前的醫學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依據我國現存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的相關管理規定可知,只有在臨床指導教師的指導、監督下,醫學生才能夠近距離地接觸、觀察患者,問詢患者的既往病史,查閱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關的診治資料,對患者的基本體征實施檢查處理,參與討論患者的病癥發展情況,記錄患者在院治療期間的相關事項,書寫病歷,填寫相關的檢查單、處置單、處方及醫囑,參與相關的手術,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診治措施[5-6]。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臨床反應能力、動手能力、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提升醫學生的專業素養及綜合素質。因此,在醫學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分配實踐教學的占比,確保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科學性,并不斷優化、創新教學體系。
現階段,實踐教學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具體包含以下兩個方面:教師、教學管理。本科階段,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主要包含醫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及基礎技能。不過由于現代醫院的發展趨勢具備明顯的專科化特點,各科室部門接收診治的患者類型相對單一,致使臨床教學講師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專科教學理念,以至于講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并不是十分準確,教學內容過于注重專業性知識,忽視了對醫學生綜合臨床思維的培養[7]。部分臨床教學講師仍舊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實踐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或被動接受實踐教學理念,致使教學效果欠佳,也阻礙了實踐教學的推廣及應用。部分臨床教學講師缺乏實踐教學的整合能力。一直以來,講師接受的教育模式便是專科化教育,在臨床實踐中也是以單一疾病類型的治療為主,而且講師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圍繞本科階段的相關知識來開展的,極少涉獵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缺少培養綜合臨床思維的意識。在傳統的臨床實踐教學中,需依據學科進行劃分并實行輪轉制度,即依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順序依次開展實踐教學工作[8]。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臨床各科室及教育教學團隊的積極配合,進而實現各學科間縱向、橫向的有機融合,各科室需相互配合并制定對應的教學計劃、考評標準。
對該次研究的相關數據展開分析可知,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思維評分及臨床技能評分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這一結果提示,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教學工作,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換為“先實踐后理論”,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入導師帶領醫學生“床邊教學與實踐”模式、案例教學模式,讓醫學生有更多接觸實踐、接觸臨床、接觸患者的機會,進而實現醫學生綜合臨床思維及動手能力的培養。應用多媒體授課方式對醫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培養,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的綜合臨床思維、動手能力、臨床決策能力。借助教學幻燈片,有助于削減板書的時間,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中運用基于臨床思維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進行教學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臨床反應能力、動手能力、突發事件的解決能力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一,徐思成.客觀性結構式臨床技能考核聯合標準化患者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實踐能力考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9,26(4):471-474.
[2]? 孫崟,宋英娜,朱蘭,等.婦產科模擬教學:從模擬產房的建設到模擬教學的全面發展[J].中國實用醫刊,2019,39(8):1213-1216.
[3]? 廖元芳.思維導圖法結合PBL教學對提高護士臨床思維能力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6):127-129.
[4]? 陳錦云,陳文直,李發琪,等.聚焦超聲外科臨床技能培訓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6):585-589.
[5]? 張梅,李艷明,王榮耀,等.臨床路徑結合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在介入手術室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9,28(8):795-799.
[6]? 王寬壘,武雪亮,劉占礦.OSCE在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中的SWOT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9,16(22):69-72.
[7]? 余軍玲,姚宏燕,劉曄,等.本科護生行醫校聯合培訓參加全國臨床技能大賽的實踐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25(14):21-23.
[8]? 田穎,張之堯,陳文明.督導式門診教學在全科醫師血液科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9):2380-2383.
(收稿日期: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