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做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控和運用,同時還必須具有雄厚的知識積累量。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引導,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不夠熟練。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就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累和應用進行討論,找出適合小學生的知識積累方法,通過對教學方法來改進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積累;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對于教學水平的標準逐步提升,小學階段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自然要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方面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必要保障,排除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對知識的積累和熟練掌握。
一、在語文知識積累運用中存在的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支持學生進行學習的最主要動力,但受到教學方法的深刻影響,很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自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僅不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更是會忽略對知識的積累,久而久之各種教學問題積累下來,自然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降低教學效率。
(二)學生的課業壓力過大
教師和家長為了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快速提升,在小學時期就給學生報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然后原本應該享受美好童年生活的學生承擔了過大的課業壓力,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受到了嚴重影響,在這種可以壓力下學生更加無法分出時間進行知識積累,最終不僅給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負面影響,更是導致學生的成長環境受到威脅,致使學生過早背負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缺乏自由成長的空間。
(三)教師對學生課后知識積累的關注度不足
在面對語文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將大部分的教學時間劃分到課堂中,這導致了教師留給學生的課后教學時間并不充足,而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天性貪玩,學生會進行自主知識積累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教師對知識積累關注度的不足導致了學生更加放縱自己,會對知識積累和運用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知識積累和運用的具體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
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之前,首先必須要保證學生保持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關注點放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上,有著重點的進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要給予學生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知識引導,促使學生將注意力全部投入到課堂中,保證學生的課堂專注程度,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助于學生個人學習專注度的提升,同時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逐漸滲透知識的積累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合理運用。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知識積累
學生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獲取的,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正確的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課前引導教學,這是將學生帶入教學氛圍的必要步驟。通過課前引導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了解教學的具體內容,以便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研究。在進行文章精讀和細致分析時還可以畫出具體的詞匯和語句進行研究,分析寫作手法以便于學生進行理解,同時教導學生對其進行積累,學生會逐漸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這一段中對太陽的描寫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修辭手法的具體使用,教導學生寫作手法恰當的使用時機,讓學生通過積累掌握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
(三)增強課后語文知識積累運用
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具有濃厚的知識底蘊,這單單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起課后時間進行拓展教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文學名著,再通過讀書分享交流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可以促進班級中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學生對書籍閱讀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程度。再通過相關的閱讀與寫作訓練讓學生將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熟練地應用于語文學習中來。
總結語:
通過對語文教學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于語文知識積累的關注度仍然不足,這需要教師對此進行及時的補足。同時學生自身要提高語文學習重視程度,家長也要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歡生.淺談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J].數碼設計(下),2018(8):101.
[2]陳秀敏.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教學的技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54-55.
[3]楊優明.小學語文語言文字運用教學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