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 要]黑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交通便利,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東西文化的融匯點。隨著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各領域更需要高智能的人才,往往忽略了情感和能力的培養。為了促進青少年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新策略、新方法,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教育活動,構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環境,對促進我市青少年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俄青少年;綜合素養;學術交流
黑河作為國家 “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不斷深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黑河市的地緣優勢決定了它在傳統、人文、城市、國防、生態等方面蘊含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近年來,我們定位準確、突出特色,立足實際,推陳出新,努力創設特色鮮明的活動載體,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教育文化交流,為教育注入鮮活生命力。在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時代主旋律感召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俄友誼的橋梁、校外活動的樂園”。
一、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的重要意義
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聲譽、民族的興衰,學生的精神面貌、能力、素質可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教育,在學校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時間與空間的問題,大多是以“教師教、學生學”的形式上課。校外教育的重點在于:課堂上的傳授遠不如校外實踐感受得更直接、更深刻。隨著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各領域更需要高智能的人才,教師要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新策略、新方法,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教育活動,構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環境,對促進我市青少年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共同構建促進青少年發展的框架
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大處講,關系到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從小處講,關系到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教師必須肩負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利用校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升教育發展水平,作出積極的努力。
1.注重家庭教育,實現家校共建
為了滿足廣大青少年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要求,要形成社會、家庭、學校協調的教育合力。家庭是學生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無論何時,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把家長的引導和培育,當成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支有生力量。例如,教師組織開辦公益家長學校,強化教育的主體責任,有效利用社會資源,達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教育理念,適時地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釋放,健康地成長。
2.加強主題教育意識,注重挖掘活動內涵
以活動為契機,教師把教育內容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利用 “節假日”和“紀念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禮儀和傳統知識的教育。以輕松快樂的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有意義的校外教育活動,帶動廣大青少年參與到活動中來。例如,結合5月份的“世界無煙日”和“世界環境日”,我們開展有關環境保護的研學活動“一座城一個家”,通過知識問答、演講、歌曲創編以及游戲活動,讓學生真正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以提升人民滿意度為標尺,真正做到為學生減負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加強學生“三點半”課程的實施,要從學生的真實需求入手,將課堂教育與立德樹人、提升核心素養有效地聯系起來。教師是學生活動的“傳播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關注人文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例如,“小小魯班坊”“陶藝坊”“天文興趣小組”等活動,將教育、科學與自然發展有效融合。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育實踐環境,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體驗藝術領域帶來的樂趣,滿足學生們多領域、多層次的不同需求。
三、借鑒先進理念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
教師要了解國內外校外發展動態,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織極富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動。習總書記強調: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世界都在看中國,我們秉承“走出去、請進來” 的原則,放眼看世界,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將“中華瑰寶”和“文化傳承”積極滲透到培訓及交流活動中。現在,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民族文化是“中國模式和中國素材”,將民族傳統教育、非遺傳承、動手實踐、勞動教育相結合,在實施和推進黨的教育方針的同時,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四、加強中俄人文交流,為促進校外教育發展提質增效
1. 激發兩國青少年創新熱情和潛力
中俄兩國睦鄰友好,兩國的青少年“同在藍天下、共飲一江水”,共享“中國夢”。教師要積極利用校內、校外有效“時間”和空間”做到“學思合一”“知行合一”,通過中俄青少年文藝展演、中俄畫展、夏令營、家庭互訪、研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培養實踐能力的平臺,隨著交流內容的不斷擴大,中俄兩國青少年舉辦了為期10余年的“冬之韻”文化交流周活動,深受廣大中俄青少年的喜愛。其中,中俄兩國民族傳統特色課,是青少年們最為熱衷的課程設計,通過簡單而生動的創作,能夠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
2.求同存異、去偽求真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既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有效的做法,又要結合實際,推陳出新。讓學生們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懂得自強、贏得自信。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舉辦的“智能機器人對抗賽”活動中,中俄兩國青少年對機器人現場組裝、現場編程、現場調試,在進行“機器人足球”的賽事中,不斷嘗試、反思、總結、改進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僅考驗機器人動作的精準度和協同能力,還鍛煉了選手們的創新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這既是一場比賽,又是一次歷練,在增進中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交流的同時,也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五、互融互通,推陳出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為了充分發揮活動中心對俄羅斯中小學生交流基地的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夯實對外教育交流的實質,在實踐過程中打造校外發展的新途徑。組織中俄師生參與研學教育活動,通過有目標、有計劃、有準備的實踐活動,真正讓學生明確“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真正涵義。
1.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將研學與本地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實現課程創新,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教育研學實踐課程特色鮮明、獨樹一幟。
通過省、市間的研學旅行以及國內外的交流合作,學生能體驗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風,在玩中學、學中成長,通過與學校教育系統性、科學性的對接,我們把育人融入社會、自然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研學實踐綜合課程中的“前置學習、現場研學、總結反思”等三大環節,找到優勢和差距,及今后改進的措施和方法,促進學生的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等關鍵能力的提升。
2.積極發揮校外基地作用
為實現全省“三億人上冰雪”的奮斗目標,將重點發展冰雪體育。充分發揮黑河地緣優勢,全方位、多方面地開展冬季體育運動,在青少年冰雪足球、冰球、雪雕、趣味冰雪等方面,竭盡全力為冬季項目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作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們將有效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作為首要任務,不但要明確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更應該具有敏銳的頭腦和豐富的洞察力,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不斷深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為學生創設健康舒適的教育環境,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彭,許文宣.中俄教育交流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
[2]李國軒. 中俄教育合作問題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7.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