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華
[摘 要]即時評價是一種有效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教學方法,是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借助一定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內容進行實時評價。即時評價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自信心,對學生深入思考和心理發展有積極影響。課堂教學不是靜止的,而是在動態中生成的,教學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要想輕松自如地駕馭課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精準把握即時評價時機,將評價滲透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即時評價;把握時機
小學階段,學生個性存在很大差異,在學習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有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教師在開展評價活動時,要切實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活動就是即時評價。評價時機、評價手段和評價效果等內容都是即時評價的內容,教師要格外關注評價時機,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一、預習檢查評價,矯正即時評價態度
1.端正評價意識
課堂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課堂教學評價的終極目標在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確保學習效果最大化。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矯正。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教師具備很強的評價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依然能夠按照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等內容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但也要看到即時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缺乏對預習環節進行評價的意識。部分教師布置完預習任務后,往往會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但教師的檢查只是對學生預習完成情況的考量,根本沒有對作業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評價,這樣的預習效率比較低,難以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2.豐富評價語言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語言構思,評價語言不能固定化、模式化。傳統教學評價中,教師常常使用“好”“真好”“太好了!”“真不錯!”“你真是太棒了!”等評價語言。這些語言雖然具有一定的激勵效果,但使用頻率過高,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即時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妨注意改變語言形式,豐富表揚語言。“在你的預習作業中,老師能看到你用筆勾畫過的痕跡,讀書時拿著筆,將重點內容和難以理解的內容勾畫出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這些評價語言雖然看起來有些繁雜,但其作用一定比傳統評價語言更具有激勵作用。
《難忘的一課》教學伊始,教師檢查課下布置的預習任務:“請大家拿出課本和練習本,你是否在課本中勾畫出了你不認識的字詞?有沒有在練習本上認真書寫文本中的字詞呢?”學生紛紛打開課本和練習本。教師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一名學生預習非常認真,教師抓住評價時機:“我發現你在預習文本時,不僅將文中的生字詞勾畫出來了,還將不懂的詞語意思也查出來,寫在了課本上,由此可見,你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為你點贊!”預習環節的評價格外重要,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同時,根據學生性格差異,豐富評價語言。
二、初讀感知評價,豐富即時評價手段
1.教師主導評價
新課改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樣重要,不能忽視。對學生開展評價既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素質,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捕捉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中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小進步也是極其珍貴的,教師要注意把握,以此為切點,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適當評價。
2.學生之間互評
將學生的互評與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豐富評價形式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理念。學生之間互評是即時評價最重要的評價手段。互評過程能夠加深學生之間的相互尊重,讓學生發現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矯正,構建學生學習認知。在初讀文本內容時,學生閱讀后,很容易受到文字觸動,產生表達需要。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朗讀活動,同時,引導學生之間開展互評。
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開展朗讀,感知文本。在朗讀展示環節,教師讓學生找出文中最能激發感情的句子進行朗讀。有的學生朗讀了文中介紹圓明園景象的句子“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學生讀完后,教師首先讓其他學生對他的朗讀進行評價。一名學生評價道:“從他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他的驕傲與自豪,在朗讀時,他重讀了‘金碧輝煌‘玲瓏剔透‘詩情畫意等詞,重讀后更能體現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的美麗、獨一無二。”
三、重點突破評價,切準即時評價角度
1.開展啟迪評價
語文學習重點是指教材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教學內容,重點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重點內容進行重點突破,促使學生完全掌握重點知識。在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學生必然要對相關詞語、句子、文本內容、情感主旨進行賞析和理解。小學階段,學生學力基礎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有的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而有的學生理解存在偏差,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體現啟迪性。教師可以借助反問的形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對文本內容重新思考,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糾正。這樣學生能夠明確錯誤原因,思維得到發展,再改正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適時點撥評價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他既要成為一個旁聽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對問題的認知比較淺。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認知基礎,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開展點撥引導,理順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的重要作用。
學習《金色的草地》時,在分析“我”的品質時,教師引導道:“‘我是如何發現的草地的變化的,弟弟發現這一變化了嗎?”學生深入思考:“好像弟弟沒有發現草地的這一變化,這說明‘我是一個善于發現的人,當看到草地的這一變化時,‘我專門走近草地,耐心觀察。”教師贊賞地說道:“真是一點就通呀!”
四、訓練反饋評價,提升即時評價品質
1.自我總結評價
自我總結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對文本信息進行整合的過程。在自我總結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自我總結進行及時調控和評價。在語文訓練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評價做題情況,即自我總結性評價。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自我總結能力尚未發展到一定水平,做題過程中仍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了解自身存在的短板。如學生做完練習題后,教師先不要關注學生做得正確與否,而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做題態度、卷面情況、做題技巧等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總結性評價,自我總結性評價所展現出來的效果是良性的。
2.自我反饋評價
學生做完題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做題情況進行檢查和糾正。學生完全解決好訓練題后,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反饋性評價,突破傳統教學訓練評價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反饋性評價。受學力基礎的制約,語文認知難以形成“齊步走”,學生很難完全找出訓練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采用正確的評價語言,及時點出學生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奇怪的大石頭》后,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練習題,做完練習后,教師對練習題進行檢查時發現了很多問題。教師認真檢查學生的習題后評價道:“‘隕石這個詞要求注音的,可是你沒有看到,‘大坑中的‘坑字你的偏旁寫錯了,這些都說明在做題過程中你不夠認真,需要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在教師的評價中,學生對自身知識認知情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自我反饋評價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會更有針對性,才會更高效。
課堂評價是教師施教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必須打破傳統觀念束縛,從預習檢查、初讀感知文本、重難點突破、訓練反饋等方面著手,充分把握評價時機,創造性地開展即時評價,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為教學進程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黃明霞.從即時評價看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學刊,2015,(12).
[2]范曉晨.即時評價:語文課堂的智慧引領[J].小學教學參考,2016,(08).
[3]林麗芳.靈活運用即時評價 煥發語文課堂活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05).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