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陸聰
摘要: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習態度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優化學生學習態度逐漸成為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诖?,游戲教學策略的積極價值開始突顯出來。為此,筆者將結合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將該教學策略融入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方式。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顧名思義,所謂游戲教學,主要就是指將課堂游戲與課堂教學進行緊密融合,以此來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理解和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不難理解,這一特征十分符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在新課標的設計理念中,強調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感性認知。為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將游戲教學策略合理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時要不斷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完善和優化,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1.在動手操作中融入游戲
教師應該明白,游戲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應該是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中的。而動手操作作為探究數學知識的途徑,自然也成為了開展課堂游戲的重要環節。實際的教學效果表明,在動手操作中適當開展課堂游戲是行之有效的。為此,教師應該明確課堂游戲的正面影響,并在愉快原則的基礎上開展一些有趣的動手操作活動。這樣一來,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也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軸對稱》為例,為了使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有初步的理解,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動手操作活動。同時,為了增加這次活動的趣味性,我將動手操作活動以游戲化的形式進行了呈現。首先,我給學生出示了幾張剪紙,并對學生說:“同學們,剪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種物品,那大家都見過什么形狀的剪紙呢?”有學生說:“我見過一種蝴蝶形狀的剪紙,特別漂亮”,還有學生說:“我見過柳葉形狀的剪紙”……在學生發言完畢之后,我讓學生認真觀察了我出示的這幾張剪紙和自己見過的一些剪紙圖案有哪些共同特點。接著,我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張紅紙,并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自己動手剪制了一些自己想到的圖案。完成動手操作之后,我順勢引出了這一節的教學主題,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軸對稱的基礎知識進行了簡單的歸納。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活動的趣味性,而且使學生對相關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由此可見,將課堂游戲與動手操作活動結合是十分必要的。
2.在難點突破中融入游戲
從個體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完善,而數學知識又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想,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課堂游戲應用于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中。借助課堂游戲,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更為直觀的呈現,從而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這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如:在《可能性》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性”的知識是較為抽象的。于是,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個課堂游戲。首先,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背景:在一場足球比賽中,應該如何確定哪支球隊先發球?然后,我給學生提供了硬幣、骰子、實驗記錄表等工具。接著,學生進行了拋硬幣和擲骰子的游戲,并對每一次游戲的結果進行了認真的記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逐漸總結出了一種比較公平的方案。之后,我讓學生結合游戲過程,思考了兩支球隊獲得發球權的機會分別是多少。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可能性的內容以一種具體可感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知識理解效果。
3.在鞏固練習中融入游戲
開展游戲教學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熟練的掌握。而在教學全過程中,課后練習無疑是促進學生實現知識內化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游戲化的課后練習活動,以此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完成《四則運算》的教學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24點”的課堂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學生需要從一副沒有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出四張牌,然后利用四則運算的規則使四個數字的組合計算結果變成24,在規定時間內,回答正確數量最多的學生獲勝。最終,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練習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性,從而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實現了課內知識的內化。
新課改提倡讓學生在更加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的學習能力,而游戲教學策略則為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提供了契機。為此,教師應對游戲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并熟練掌握開展游戲教學的具體方式,從而確保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事祿.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活動的設置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84.
[2]管慧萍.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