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菲
摘要:初中數學是初中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不僅關系到初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而且還關系到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此,初中數學老師不僅需要重視初中數學教學,而且還要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本文即是從更新教學理念、問題引導教學以及小組組合教學三個方面,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教學發展的需要,一些貼合學生學習心理,促進學生知識掌握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逐漸深入人心。所謂高效課堂,指的是數學老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其不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有效傳輸,而且還要注重初中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認為想要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更新教學理念
正所謂“心之所向,素履所往”,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先從數學老師教學思維的轉變開始做起。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理念認為,老師才是課堂的權威和主導,學生應該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這種陳舊的教學理念已不能滿足當今教學發展的需要,當今教學更加突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認為知識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即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是否學會數學知識,而不是老師是否將知識傳輸給學生。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我們平時做什么事情,都要講道理,那么數學需不需要講道理呢?”學生:“數字怎么還需要講道理呀?”老師:“數字本身并不需要講道理,但是數字也分有理數和無理數,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的便是有理數。”學生:“什么是有理數?”學生:“在揭曉什么是有理數之前,老師先問問大家,你們都學過哪些類型的數字?”學生:“正數、負數、0.”老師:“正數和負數是不是還可以再怎么樣細分?”學生:“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老師:“沒錯,其實剛才大家已經把什么是有理數講出來了?!睂W生:“就是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和0嗎?”老師:“是的。”學生:“那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類型的數呢?”老師:“還有一種無限不循環小數,也就是無理數。”
二、問題引導教學
所謂問題引導教學,指的是數學老師在開展知識教學時,其并不直接通過講述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通過將知識轉化成為問題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夠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又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多邊形嗎?”學生:“就是由多條邊組成的圖形?!崩蠋煟骸耙馑紱]有錯,但是不夠嚴謹?!睂W生:“由多條線段組成的封閉圖形?!崩蠋煟骸笆堑?,但是要注意是平面圖形。那么對角線呢,什么是對角線?”學生:“對角線就是多邊形內任意兩個角之間的連線。”老師:“相鄰的兩個角之間的連線也是對角線嗎?”學生:“不是。應該是非相鄰兩個角之間的連線才是對角線?!崩蠋煟骸叭绻F在我們不知道這個多邊形有幾條邊,加入是n條邊的話,那么這個多邊形應該有多少個頂點,或者多少個內角?”學生:“n個頂點,n個角?!?/p>
三、小組合作教學
所謂小組合作教學,指的是數學老師在開展數學知識教學時,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進行知識教學,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且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自主知識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探索軸對稱的性質”一課時,數學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軸對稱圖形,那么這節課我們來了解一下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好嗎?”學生:“好?!崩蠋煟骸暗沁@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老師相信你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將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挖掘出來,你們能做到嗎?”學生:“能?!贝藭r,數學老師就可以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數學老師可以巡場監督,并注意傾聽學生們的思路。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數學老師便可以讓各組代表陳述小組的討論意見,然后數學老師再針對學生小組的意見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其不僅需要數學老師擯棄以往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要數學老師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開展教學,以啟發學生不斷進行思考,同時數學老師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共同探究數學知識,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又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以及探究能力。唯此,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曹軍林.探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33):34.
[2]肖巧榮.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策略[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7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