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方法也在發生較大的改變,傳統的知識型教學模式已不再滿足當今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本文即是從結合生活實際,設定教學問題、借助物理實驗,展開問題研究以及糾正作業問題,促進學生反思三個方面,對問題驅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問題驅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問題驅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之一,其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地思考知識,而且還能鍛煉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因此,高中物理老師在開展高中物理知識教學時,其既需要通過問題驅動的方式開展高中物理知識教學,同時又要注意其具體方法的應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問題驅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總結,認為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結合生活實際,設定教學問題
高中物理老師在開展問題驅動教學時,其不能夠直接性地向學生拋出問題,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突兀性的提問容易使得學生摸不到頭腦,不知道具體應該從何處開始思考。對此,高中物理老師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設定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知識問題,既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而且還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路,進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例如,在教學“靜電現象及其微觀解釋”一課時,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冬天脫衣服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會有靜電產生?”學生:“有。”老師:“靜電會不會對你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呢?”學生:“不會。”老師:“是的,靜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現象,同學們對此也都比較熟悉了。那么老師問問大家,為什么會產生靜電?”學生:“物體之間的摩擦就會產生靜電。”老師:“靜電有什么作用?”學生:“吸附細小物體。”老師:“大一點的物體呢,靜電能不能吸附?”學生:“吸附物體的大小主要還是看電荷量,如果電荷量足夠大應該是可以的。”老師:“我們如何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呢?”學生:“看該物體能夠吸附微小物體。”老師:“同學們的思維現在還停留在靜電之中,你們就沒有更好的或者更科學的辦法嗎?”學生:“用電筆。”老師:“對,用電筆檢測,既安全又準確。”
二、借助物理實驗,展開問題研究
物理屬于自然科學,其知識理論的獲取均需要得到實驗的驗證。因此,高中物理老師在開展知識教學時,其可以通過開展物理實驗的方式展開物理問題探究,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同時又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一課時,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你們對此有什么好的建議嗎?”學生:“可以通過伏安法進行測量。”老師:“說一說具體思路?”學生:“將滑動變阻器與電流表相串聯,然后再與電壓表相并聯,然后通過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值的大小進行測算。”老師:“具體的思路正確與否老師先不做回答,老師為大家準備的了實驗器材,同學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結果測算,咱們用結果說話,好嗎?”學生:“好。”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物理老師可以巡場監督,針對于學生們實驗操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不要直接指明,而是要記錄下來,在學生實驗結束之后,物理老師再對學生們的實驗結果以及實驗操作過程進行詳細解說。
三、糾正作業問題,促進學生反思
日常的課堂教學,主要指的是老師向學生傳輸知識的方式的教學,但是這僅是針對于新知識的教學,而對于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效果并不能予以檢測。作業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媒介,其同樣可以作為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具體而言,高中物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錯題分析其出錯的原因,然后在作業批改中著重指明錯誤之處,但并不向學生說明錯誤。然后物理老師再將作業回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批改進行自我反思,并重新作答。老師再次收回學生們的作業,并進行二次批改。如果學生們二次作答正確,那么物理老師即可引導學生將二次作答與一次作答進行對比,已發掘自身解答錯誤的原因。如果學生依舊未能正確作答,那么物理老師則再根據學生作答錯誤的原因對學生可能存在的疑惑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或者困惑所在,進而解除疑惑。總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師應當對學生的作業錯題引起重視,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作業等閑視之,既要通過作業明確學生們在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又要通過作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鞏固。
高中物理問題驅動教學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工作,其不僅需要物理老師不斷挖掘物理知識中的問題點,而且還要層層遞進,深化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問題探究能力,唯此也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建鋒.高中物理實施“問題驅動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7(31):60.
[2]劉華寶.高中物理實施問題驅動課堂教學實踐探討[J].成才之路,2017(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