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春
摘要:高職院校給國家輸送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于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中的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更高,因為只有綜合能力都過關的學生才能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力量。高職院校一定要找出不足之處進而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職業能力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更側重于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因為這與學生未來的就業密切相關,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大量的實踐活動進行職業能力的訓練,只有足夠的訓練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這對未來學生就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專業知識掌握熟練的基礎上的,在實踐的同時專業知識的學習也不能落下,學校在規劃課程上一定要科學合理。
1 傳統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實踐性
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內容是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對于機械設計與制造這個專業來說,教學內容肯定是與它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光學習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教學過程中還是需要一定的實踐,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傳統的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存在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實踐性這一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生只有自己動手去實踐去操作才能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動手實踐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
1.2 教學形式沒有創新性
傳統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往往存在沒有創新性的問題,這會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與該專業相關的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有一些難度,所以學生學起來會覺得煩躁乏味,學生一旦有這種情緒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而且專業課程知識與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是直接掛鉤的,只有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才能為職業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如果繼續應用傳統授課形式的話,只會讓學生越來越沒有興趣去學習專業課程,最終教學質量也會大大下降,這并不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
2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方案
2.1 學時安排方面
學校在安排學時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安排實踐活動多的課程,因為一般這樣的課程比較重要,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是有一定幫助的,因此需要著重考慮。一些對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有幫助的課程可以以必修的形式進行安排,另一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以及豐富知識面的課程,學校則可以通過選修的形式進行學時安排,這樣一來,高職院校的學時安排既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訓練,又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發展。另外,安排學生的實踐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科學安排時間內容,不論是具體的實踐課程,還是實習,畢業設計都需要考慮周到。
2.2 課程安排方面
每一位學生將來都會面臨就業問題,只有學生自身綜合能力滿足職業要求才能更好地適應就業環境,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安排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有很多,但是一定要選擇能培養學生基本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課程,并依照職業要求以及需求來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在課程安排上一定要細分,不管是實踐課程,理論課程都要科學合理安排,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習慣。安排實踐課程時則是需要考慮未來與機械設計與制造相關的職業在技術上以及動手能力上的要求,理論課程的安排則是要以學生為根本,選擇適合學生的課程,最好是能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2.3 應用多種形式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培養
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也不止開展實踐活動這一種方式,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多參加實踐活動,其實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比如說高職院校可以積極與企業合作,這樣的話,學校就可以將自己的學生安排到企業中實習,這樣學生既可以提前適應職業環境,而且還能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很多學生其實在學校的實踐活動中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但缺少的是去崗位上練習的機會,所以學校大可以利用跟企業合作的機會來讓學生的職業能力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還有工學結合的培養形式,跨地區共享教學資源的方式,這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機械設計與制造這個專業對口的職業需要的就是職業能力強,專業素養極高的技術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這方面人才上需要多花費些心思,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的進步以及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對學生也是一種鍛煉。
3 結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擁有非常強的職業能力,才能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同時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實踐活動的開展,只有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都抓好,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屈波.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17):131-132.
[2]胡江平.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崗位與職業標準分析[J].企業導報,2011(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