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陳述類賓語是句子復雜化的表現,由小句降格整合進入主句作謂詞賓語。否定范疇標記是表達否定概念的一種方式,而否定范疇是句子重要的情態(tài)成分,其整合中的變化值得關注。通過分析口語、書面語語體語料中的陳述類賓語句,發(fā)現否定范疇標記分布廣泛,大部分位于謂賓動詞與賓語核心謂詞前。研究顯示不同語體中否定范疇標記存在數量、語義、否定范圍等句法位置差異。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中以語言運用普遍性規(guī)則為基礎,保留標記為強制性手段,特殊格式中的否定范疇標記與否定觀念無關。分析否定范疇標記整合規(guī)律有助于探索陳述類賓語的形成機制。
關鍵詞:陳述類賓語;否定范疇標記;整合;機制
一、引言
動詞、形容詞及相關短語等述謂性成分可以直接充當謂詞的賓語,這類述謂性成分具有陳述性質,故被稱為陳述類賓語。陳述類賓語是人類認知思維復雜化的表現。陳述類賓語實質是嵌入在一個句子的內部、降格的內嵌小句[1](P18),小句必須提供足夠的完句信息,不能獨立存在[2](P441-447),否定范疇是小句完句不可缺少的信息。否定范疇是人類認知思維的體現。語言哲學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凡是語言必有否定句的存在,否則不能成為語言,即“否定性原則”。在現代漢語陳述類賓語中存在一些肯定范疇,自然也有相應的否定范疇。否定范疇不同于否定觀念。否定觀念是客觀世界否定性本質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否定范疇是否定觀念在語言中的映射[3](P38-42)。肯定范疇的句子中無須用特別的標記,但是表示否定范疇卻必須要有標記。大部分語言中的否定句都有形式標記,標記的數目多少不一,但至少會存在一個[4](P188-191)。
漢語中表達否定范疇的形式手段,也就是否定句的語法標記,簡稱否定范疇標記。在現代漢語中,否定范疇標記的數量類別很多。兩個述謂結構整合為一個句子的過程中,相關的情態(tài)成分必然會發(fā)生變化。作為重要情態(tài)成分之一的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中是否發(fā)生變化及如何變化值得關注。目前對于陳述類賓語的整合研究更多從認知角度關注概念整合帶來句法形式的變化,側重核心謂詞的變化,而對于否定范疇等情態(tài)成分的情況較少關注。考察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中的變化,探析陳述類賓語句整合機制,對于系統(tǒng)深入研究陳述類賓語具有重要意義。
二、語料來源和基本數據
為了對否定范疇標記整合特征有全面了解,我們選擇了口語和書面語兩類語料進行分析。語料有三個來源:1.當代作家經典作品,其中書面語料主要選擇了文藝語體中短篇小說,約10萬字①。口語語料選取《楊瀾訪談錄》《我愛我家》《龍須溝》《演講稿集錦》等,根據每類語體特點,選擇字數不等的語料,共約10萬字。2.蘭開斯特語料庫和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事務語體、政論語體、文藝語體、科技語體四大類,選擇了字數不等的語料,共30多萬字;北大CCL語料庫作為部分動詞檢索來源,可以驗證相關問題。3.孟琮的《現代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和各種“現代漢語”教科書和漢語語法著作。逐條搜索《現代漢語動詞用法詞典》中可以帶動詞性、形容詞性、小句賓語的動詞。現代漢語教科書和漢語語法研究中有關陳述類賓語部分所提及的語例也是重要的語料。
否定觀念一是對“質”的否定,即“無”;二是對“量”的否定,即“少于”。其他的多種分類也都是從這兩種引申而來。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的否定范疇標記是“不、沒、未、無、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否定范疇標記只有一個“不”,其他幾個都是沿用而來。目前學界對否定范疇標記分類有不同意見,其中,劉雅賢的分類較有代表性。他根據語義特征對典型性否定副詞進行分類,分為意愿否定類“不”;事實否定類“未、未嘗、沒(有)不曾”;行為勸禁類“不要、勿、別、甭”;必要否定類“不用、不必、無須(無需、毋須)”;邏輯否定類“非……不可/不行”;實效否定類“白、白白”等[5](P54-56)。這一分類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否定范疇標記的范圍。本文即以劉先生的分類為考察依據,提取書面語料包含文本和詞典中用例,共計1533例,因為詞典用例中很多陳述類賓語由光桿動詞和形容詞(共計173例)充當,排除這些光桿陳述類賓語外,剩下1380例。口語語料均來自語言實際中的句子,共約554例。我們對口語語料中各類否定范疇標記的數量分布做了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否定范疇普遍存在于口語語料中,否定范疇標記在語例中涉及到各種類型的陳述類賓語。在554個用例中,有123例帶有否定范疇標記,約占22.20%。事實否定的表達主要由意愿否定標記“不”和“沒(有)”來實現。其他類型否定范疇標記數量很少,行為勸禁否定標記只有6例,而邏輯否定只有1例,實效否定標記根本就沒有出現。“不”和“沒(有)”這兩個否定范疇標記是對立存在的,但在陳述類賓語句中,使用情況卻嚴重不均衡,“不”多達100次,“沒(有)”只有13例。
我們也對書面語料中各類否定范疇標記的數量分布做了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否定范疇標記在書面語料中使用也非常廣泛。在1380例語例中,有177例使用了否定范疇標記;在來自316例文本的語料中,否定范疇標記占到了26例,比率為8.23%。否定范疇標記主要集中在意愿否定標記“不”的使用上,“不”的使用多達140次;和“不”相對的“沒(有)”使用頻次也很少,只有22例。其他類型否定范疇標記數量更少,邏輯否定標記出現了1例,即“對方三號出場,決定了咱們九號非出場不可”;實效否定標記沒有出現。相比于口語語料,“沒(有)”使用頻次有所增加。
從以上兩個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在陳述類賓語句中否定范疇標記存在比較廣泛,數量比較多,這是與漢語中肯定句和否定句同樣重要密切相關的。
三、否定范疇標記的句法位置差異
從否定范疇標記的位置來看,一部分和主句謂詞相關,一部分和陳述類賓語中的核心謂詞相關。按照靠近主句謂語和陳述類賓語中謂語為界,分類考察否定范疇標記,可以更好地了解否定范疇運用情況。考察發(fā)現,處在不同句法位置的否定范疇標記在數量、語義、否定范圍上表現出巨大的差異。
(一)數量差異
按照否定范疇標記和謂詞關系,筆者對不同句法位置的否定范疇標記的數量分布和所占比例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如表3所示:
通過表3可以發(fā)現:
1.在300例陳述類賓語句中,從否定范疇標記位置來看,位于主句和陳述類賓語中數量基本相等。和謂賓動詞密切相關的有132例,約占44%;賓位句中有168例,約占56%。如果把統(tǒng)計失誤因素考慮在內的話,可能主句和陳述類賓語中否定范疇標記的數量相差不是很大。換句話說,否定范疇標記比較自由靈活地分布在主句和陳述類賓語中。
2.事實否定標記雖有4個,但主要集中在“沒(有)”上,主句中有13例,賓位句中有22例。事實否定范疇標記使用不均衡是與陳述類賓語語義特點密切相關。陳述類賓語的語義類型以狀態(tài)句為主,“沒(有)”則與謂詞的客觀現實存在密切相關。
3.其他否定范疇標記數量很少,比如實效否定標記沒有出現;但必要否定范疇標記更多位于主句中,沒有出現在陳述類賓語中的用例。總之,其數量要比陳述類賓語中的數量多一些。
(二)語義差異
否定范疇是完句成分,標記存在具有普遍性。在主句謂賓動詞和陳述類賓語位置,都可以出現否定范疇標記,但在語義上存在差異。
1.否定范疇標記主要為意愿類。考察發(fā)現,以上六類范疇標記運用存在語義類別上的差異,主要集中在了意愿否定范疇標記上,而其他幾類則是偶然性出現,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些類別范疇標記數量比率分別為:80.54%、12.75%、3.69%、2.68%、0.34%、0。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序列:意愿否定標記>事實否定標記>行為勸禁標記>必要否定標記>邏輯否定標記>實效否定標記。之所以出現這種優(yōu)選序列是和語言中否定觀念分類密切相關的,否定無非就是對主觀愿望和客觀現實兩大類否定;至于必要否定是對心理認知態(tài)度的表達,屬于大范圍主觀意志,又和主觀意愿密切相關;而行為勸禁也只是屬于客觀現實中的特殊類別。至于邏輯和實效否定,是要對整個句子和其他語段相聯(lián)系才能更清楚,所以很少出現。
2.否定范疇語義類別存在語體差別。考察發(fā)現,“不”和“沒(有)”所修飾成分語義特征存在語體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主句中,其中,“不”的差異最明顯,“沒有”則相對小一些。在口語語料中,處于主句中的50例“不”后面修飾的全部是表示心理活動的詞語。在書面語中,主句中的“不”所修飾的成分則豐富一些。在46個語例中,其中,有39例為表示心理認知動詞,5例是判斷關系動詞,2例是言說動詞。在這些用例中,“不”主要用來表示對動作、關系本身的否定。而“沒(有)”的差異相對要少一些,在口語中的6例“沒有”否定的動詞中,3例為心理認知詞語,3例為言說類動詞。考察主句中6例“沒有”修飾謂詞,可以發(fā)現,3例否定具體行為動詞,其中,1例“打算”,1例“高興”,1例表示存現關系的“顯露”,這些都是對有沒有出現的相關動作進行否定。主句中“不”和“沒有”修飾成分單一,是與陳述類賓語句的引導詞語義特征相關,這類動詞局限于言語、心理以及一些意義比較空靈的行為動詞。
3.同語義類標記的運用體現出集中性。在事實否定類中,標記雖有4個,但主要集中在“沒(有)”這個標記上,共有35例,其他標記則非常少。事實否定范疇標記使用不均衡與陳述類賓語的語義特征密切相關,陳述類賓語的語義類型以狀態(tài)句為主,“沒(有)”則與謂詞的客觀現實存在密切相關。郭銳指出,“不”是對非過程時狀的否定,“沒(有)”是對過程時狀的否定[6](P162-175),恰好解釋了主句位置否定范疇標記主要以意愿性和“不”為主,是與謂詞語義特征密切相關。詞語的語義特征中的離散量和連續(xù)量決定了“沒”和“不”的句法功能,名詞因為只有離散性質,所以只能用“沒”否定[7](P53),陳述類賓語因行使名代賓語作用,故更多受“沒”的修飾。
(三)否定范圍差異
我們以否定標記“不”“沒”作為切入點進行考察,從否定范疇標記位置來看,發(fā)現在300例陳述類賓語句中,主要集中在陳述類賓語中。以“不”為例,比例為“130:168”;而“別”“不要”兩個詞語比例幾乎是相等;唯一差別就是“不用”的使用,全部集中在主句中。不同句法位置上否定范疇所否定范圍也不一樣。
1.否定范疇標記修飾謂賓動詞類型范圍存在語體差異。在口語語料用例的主句中,54例“不”修飾的謂賓動詞幾乎全部是心理動詞,而且集中在“知道、想、怕”這三個詞語上,尤其以“知道”為最多,多達25例;“想”為9例;“怕”為6例。剩下的語例刨除重復使用的之外,所剩修飾詞例只有28例,遠遠低于陳述類賓語中否定范疇標記修飾類型。在口語中,否定范疇標記的修飾范圍主要局限在心理動詞,書面語中修飾范圍則更為廣泛。
2.否定范疇標記否定陳述類賓語中核心謂詞也存在差異。以“不”和“沒(有)”在修飾成分類型上存在語體差異為例,相比于主句中的“不”,處于陳述類賓語中的“不”修飾充分的類型不再局限于心理動詞,特別是表示行為動作和關系的詞語數量有所增加。在口語46例陳述類賓語中的“不”,22個用在表示性狀形容詞前面;18個用在表示具體行為動作動詞前面;6個表示關系動詞。在書面語52例陳述類賓語中,28例否定表示行為動作、心理活動的動詞,19例否定表示性狀的形容詞,否定表示關系的詞語有5例。陳述類賓語中的“沒(有)”不論在書面語中,還是口語中,都是以修飾動詞為主,主要是心理動詞和行為動作動詞。可見,“不”修飾成分類型比“沒有”所修飾類型范圍要更多一些。
3.否定范疇標記否定性質不同。不管是在主句中,還是在陳述類賓語中,兩詞使用均符合現代漢語中運用規(guī)律:“不”否定的是動作本身,“沒有”否定的是動作時體;“不”否定的是性狀本身,“沒有”否定的是性質變化;“不”修飾助動詞,表示對主觀能力的否定,“沒有”則表示對客觀現實的否定。也就是說,“不”和 “沒有”兩個詞實質都是否定,只是否定范圍存在差異,這一點和其他句子運用情況相同。考察還發(fā)現,否定范疇標記即使位于主句中,依然對陳述類賓語的意義有影響。這是因為謂詞是句子核心,對謂詞否定可以達到對全句否定的目的[8](P353-357)。無論是從否定詞的數量,還是從否定意義的核心,都可以認為否定范疇標記更側重于對陳述類賓語結構中的謂詞進行否定。換句話說,否定范疇標記比較自由靈活地分布在主句和陳述類賓語中,但從否定范疇標記數量和類別來看,則主要側重在陳述類賓語中。
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中表現出數量、語義、否定范圍等句法位置差異,這些差異呈現了否定范疇在陳述類賓語句中的運用特征,也體現出整合中所要遵循的規(guī)則。
四、否定范疇標記整合規(guī)律
陳述類賓語句中至少有兩個述謂結構,而每個述謂結構在整合前,都可以有與自己結構相關的否定范疇標記。按照否定范疇標記組成的句子結構形式,可以分為三類:1.簡單形式,否定范疇標記+V,如“不喜歡、不去”;2.能愿否定形式,否定范疇標記+能愿詞+V,如“您不能看著國家財產毀于一旦呀”;3.補語否定式,V+否定范疇標記+補語,如“估計你可能是又有事去不了了”。不同類型不同句法位置的否定范疇在整合中的實現路徑有很大區(qū)別,表現出與其他情態(tài)范疇明顯不同的整合規(guī)律。
(一)否定范疇標記整合后集中位于謂詞前
否定范疇是重要的完句成分,但從位置來看,它與其他情態(tài)成分有明顯不同。否定范疇標記在數量、音節(jié)多寡方面不均,它的線性位置就顯得很靈活[9](P140-148);再與語序類型的其他參項相比,否定成分和被否定成分的次序就顯得不夠重要了。否定范疇標記對全句功能范疇敏感位置來說,主要是可以位于句首、謂頭和句尾[10](P64-73)。也就是說,否定范疇標記位置比較靈活,可以處于謂詞前后或者句首。否定觀念在語言中表達有多種形式,否定范疇標記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按照否定范疇標記和句子之間關系,可分四種:有否定范疇標記的句子不一定就是表達否定意義,這樣的句子不是否定句;有的句子既有否定范疇標記,也表達否定意義,但不是在全句層面上的否定,也不能算是否定句,只能算局部否定;有的句子不僅有否定范疇還表達全句否定意義,這樣叫全句否定;有的句子雖然沒有否定范疇標記,但同樣可以表達否定概念。本文只討論前三類情況,其中難以辨別的是全句否定和局部否定。按照生成語法觀點,謂頭是否定標記最常出現的位置,既包括動詞前,也包括動詞后和框式結構。但根據語義靠近原理[8](P353-357),否定標記一般被置于謂詞的附近,當然主要是在謂詞前面。也就是說,否定范疇標記位置靈活,但主要在謂詞前,否定范圍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其中,句子否定和局部否定的區(qū)別在于標記位置,否定的性質取決于否定結構在句中所處的位置。
考察陳述類賓語句中否定范疇標記和謂語的語序關系,可以發(fā)現,語料中否定范疇標記大多數位于謂詞前面,少部分位于謂詞后面句尾位置。語料中沒有出現位于句首的情況。否定結構處于謂語位置時是對句子的否定,否定結構處于非謂語位置時,是對句子局部的否定[11](P77-80)。統(tǒng)計數據表明,整合后否定范疇標記都位于謂詞前,但從全句來看主要是賓語中謂詞前。也就是說,否定范疇標記整合后位于謂詞前,但和句子的謂語并不一定有關,不一定是全句否定。
語料中還存在一些否定范疇標記和其他標記連用情況,像否定范疇標記和情態(tài)標記連用,如“不能”或“能不能”等形式。這樣的否定范疇標記不僅僅停留在否定“能”上,而是直接影響到中心謂詞甚至整個句子,從而實現全句否定功能。
(二)否定范疇標記整合后強制保留
考察發(fā)現,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中具有強制性,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句子全部否定和局部否定中的標記,具有不可刪除性,分解還原待整合小句之后,必須保留否定范疇標記,用來否定全句或部分否定。這類情況主要是指,否定范疇標記出現在謂賓動詞前,從形式上看,屬于簡單否定;從語義上看,也屬于句子全部否定類型。這類否定句中的否定范疇標記不能刪除,刪除以后語義從否定變肯定。如果采用分解還原方法,待整合的小句必須有一個要保持否定標記,一般保留在主句中。例如①:
(1)a.別怨〈我走在你前頭〉。
b.#怨我走在你前頭。
←c.別埋怨的事情。我走在你前頭。
(2)a.不要〈互相進行人身攻擊了〉。
b.#互相進行人身攻擊了。
←c.不要互相進行的活動。人身攻擊了。
←d.互相進行的活動。不要人身攻擊了。
例(1)中,否定范疇標記“別”屬于行為勸禁類,否定意義指向“怨”。標記也同時對整個命題否定,無法刪除這個標記。例(2)中,否定范疇標記“不要”同屬于行為勸禁類,否定意義指向“進行”,也可以指向“人身攻擊”。不管指向哪個部分,都無法刪除這個標記。分解后待整合小句中必須保留在其中一句中。
另一方面,是陳述類賓語在標記整合過程中也必須強制保留,不可刪除。出現于陳述類賓語中的否定范疇標記,屬于對陳述類賓語“降格表述”[11](P77-80)。也就是說,范疇標記否定的不是整個句子,而只是陳述類賓語結構本身,反映的是對命題的主觀態(tài)度。但這種否定范疇標記依然不能刪除,刪除以后意義會變?yōu)榭隙ā7纸膺€原為待整合小句時,否定范疇標記只能來自于賓位句。其局部否定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否定范疇與賓語內部謂詞組成簡單形式;一種是由“賓語內部謂詞+否定范疇標記+補語”組成的補語式。
第一種情況,否定范疇標記不能刪除。例如:
(3)a.我覺得〈您沒必要跑那么老遠去溫暖一顆童心〉。
b.#我覺得您必要跑那么老遠去溫暖一顆童心。
←c.我覺得的事情。您沒必要跑那么遠去溫暖一顆童心。
(4)a.我說〈我上學怎么從來也沒得過獎狀啊〉。
b.*我說我上學怎么從來也得過獎狀啊。
←c.我說的事情。我上學從來沒得過獎狀啊。
從以上用例可以看出,否定范疇標記否定的只是陳述類結構部分,和整個命題沒有關系。其標記既不可以刪除,也不可以移動,具有保留強制性。
第二種情況,否定范疇可以移位,但同樣也不能刪除。例如:
(5)a.估計〈你可能是又有事去不了了〉。
b.#估計你可能是又有事去了。
←c.估計的事情。你可能是又有事去不了了。
(6)a.用英文記又怕〈你們看不懂〉。
b.#用英文記又怕你們看懂。
←c.用英文記怕的事情。你們看不懂。
在以上用例中,否定范疇標記不能刪除,但有些否定范疇標記可以從賓語內部謂詞前移位到謂賓動詞,實現對全句的否定。這在句法上合法,但句義發(fā)生了變化,而且這類謂賓動詞主要是表示心理活動的謂賓動詞。
(三)否定范疇標記整合中的特殊格式
在語料中,陳述類賓語句中有一些帶否定標記的特殊形式,主要有“A不A”和“不A不”兩類。其中,“不A不”中的“A”主要是“能”這個詞語,但只出現了1例,即“這不能不使我感到驚奇。”在語料中,還存在一些有兩個否定范疇標記的用例,如“你別以為我聽不出來/不知道能不能拍電影/我就不信他不動感情”。這些實際是肯定意思的雙重否定表示方法,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以下主要討論“A不A”形式。
“A不A”形式比較常見,有35例,其中,A可以是動詞(助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表示的是一種正反問句形式。統(tǒng)計發(fā)現,A主要為動詞,大多為表示行為動作的詞語,少部分是表示判斷關系的“是”和表示意愿的“能、該”等。其中,“A”為“是”有9例,“A” 為“能”有6例,為“該”有2例,組成“是不是”“能不能”等形式。這種形式需要和謂賓動詞一起才可以構成正反問句形式,如“你查查他是不是有不法行為”“她能不能夠認識您是她的爺爺”。“A”為形容詞只有3例,如“你試試合適不合適”。
這類“A不A”形式在整合后表現出位置的固定性,主要出現在陳述類賓語中,有34例,如“核對小王算得對不對”“打聽明天去不去天津”。這是謂詞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構成的一種并列形式。“A不A”形式和主句相關的語料只有1例,即“你想不想抽煙喝酒”。
在陳述類賓語中的“v不v”結構,實質是肯定否定并列形式,可以看作是陳述類賓語的擴展形式。在這種結構中,“不”可以有條件發(fā)生變式保留。因為“v不v”是一種正反問形式,并不表示否定,答語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說,這里面的否定范疇標記“不”已經是構式的結構[12](P103),即使整合也不可隨意刪除。這類形式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肯定表達式,一種是否定表達式。無論來源于哪種形式,整合后都可以變?yōu)檎磫栃问剑粫驗榉穸ㄐ问阶兓淖冋Z義。例如:
(7)a.你同大家講講〈這個方案行不行〉。
b.你同大家講講〈這個方案行嗎〉?
c.你同大家講講〈這個方案不行嗎〉?
(8)a.大家在議論〈花錢蓋禮堂的事值得不值得〉。
b.大家在議論〈花錢蓋禮堂的事值得嗎〉?
c.大家在議論〈花錢蓋禮堂的事不值得嗎〉?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肯定否定的并列結構能夠還原分解為肯定形式或者否定形式。也就是說,這種整合中的否定范疇標記“不”,如果來自簡單式,是一種強制保留;如果是來自肯定式,則是一種有條件的保留。
總的來說,否定范疇標記在整合過程中,既要遵循語言運用的普遍性規(guī)則,又要遵循整合規(guī)則。通過分解還原,可以發(fā)現,否定范疇標記在陳述類賓語整合中表現出強制保留性,在特殊格式中否定范疇雖有標記并不表示否定。
五、結語
肯定、否定概念在漢語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定范疇標記只是表達否定概念的一種方式。每個句子都是一個事件圖式,否定范疇是事件圖式中的重要成分。在陳述類賓語句形成過程中,兩個句子中的情態(tài)成分必然會利用一些手段進行調整,表現在句法形式上是標記的調整變化。考察不同語體中陳述類賓語句中的否定范疇標記,我們可以發(fā)現,否定范疇標記自由靈活地分布在謂賓動詞和陳述類賓語核心謂詞前,在這些用例中,否定范疇標記處于陳述類賓語核心謂詞前,是對句子的局部否定。它主要修飾表示意愿類的謂詞,表現出“不”和“沒有”運用的差異性。從否定范疇標記數量和類別來看,主要側重否定陳述類賓語。通過分解還原我們還發(fā)現,在陳述類賓語整合中具有標記保留強制性,無論是簡單形式,還是組合形式,甚至是特殊格式都離不開否定性范疇標記。在整合過程中,否定范疇標記既遵循語言運用普遍性規(guī)則,又有自己的整合特性,由此可窺見陳述類賓語的整合機制。
參考文獻:
[1]苗守艷.陳述類賓語的句法構成及與謂賓動詞配置研究[J].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9,(春之卷).
[2]黃南松.試論短語自主成句所應具備的若干語法范疇[J].中國語文,1994,(6).
[3]胡清國.否定觀念和否定范疇[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6,(2).
[4]徐烈炯.非對比性的方言語法研究[J].方言,1998,(3).
[5]劉雅賢.非對比性的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
[6]郭銳.過程和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J].中國語文,1997,(3).
[7]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增訂本)[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8]陸丙甫.從語義、語用看語法形式的實質[J].中國語文,1998,(5).
[9]劉丹青.語法調查研究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0]馬宏程,熊雯,徐杰.全句否定范疇標記的句法位置及相關解釋[J].漢語學報,2010,(1).
[11]孫汝建.句子的否定和句子的局部否定[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
[12]馬清華.語義的多維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6.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Declarative Clauses Based on Tags of Negative
Miao Shouy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5, China)
Abstract:The declarative object is the expression of sentence complexity, 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main sentence as predicate object by the descending clause. Tags of negative is a way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negation, and the category of negation is an important modal component of a sent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clarative object sentences selected from the corpus of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it is found that tags of negative is widely distributed, most of which lie before the predicate-verbs and core predicates of declarative ob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yntactic position of tags of negative in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such as quantity, semantic meaning and negation range.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ags of negative is based on the universal rules of language use, and tags of negative are retained as mandatory means. Tags of negative in the special form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negative concept. The analysis of tags of negative integration law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clarative objects.
Key words:declarative object;tags of negative;integration;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