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自紅 江生泉 涂清芳
摘 要:針對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課程傳統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主體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多肉植物教學單元為案例,提出了一種基于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教學實施成效,并進行反思與整改,旨在有效提高學生與教師間的良好互動,并為其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24-0175-03
Design of Online-and-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arden Flowers and Plants
JIANG Zihong et al.
(Food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uzhou Polytechnic, Chuzhou 239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subjec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arden flowers and pla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nline-and-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which is based on the succulent plant cultivation teaching. Analyz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reflect and reform. In the hope that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design of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arden flowers and plants;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Teaching mode
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理實一體化)課程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崗位專項能力課,也是專業核心課[1].,共72課時,安排在第4個學期開設。前期已開設了植物學基礎、植物生理學、觀賞樹木、盆景與插花技藝、草坪建植與養護等前導課程,本課程將為后續園林工程預決算、園林建筑設計、園林規劃設計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多肉植物除了大量應用于室內盆栽觀賞外,因耐干旱瘠薄能力強,在種植管理時較其他園林植物更加節水節肥,正符合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野生多肉植物根系生長迅速、結實量大、生長穩定[2].,能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積極貢獻。21世紀以來,我國多肉植物事業發展迅速,在引種、野生資源開發、自主繁殖、規模化生產到組培快繁、生產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3].。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將傳統線下教學和線上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解決了實際教學時學校資源有限、易受季節和地域等條件的影響等問題[4,5].。為此,筆者根據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課程內容特點,以多肉植物教學單元為案例,分析線下線上混合教學效果,以期為其他相關的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1 教學分析
1.1 教學內容 根據滁州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園林植物生產、園林綠化養護的專業崗位要求,結合花卉工、種苗工、花卉園藝師職業資格標準和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理實一體)課程標準,參考了“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花卉栽培》,將課程教學內容分為露地花卉栽培、溫室花卉2個模塊。多肉植物教學內容是溫室花卉模塊的第7個任務,共8課時,分為認識多肉植物、多肉植物有性繁育、多肉植物組培快繁、多肉植物組合盆栽4個子任務。其中,理論2學時主要講授多肉植物概念、特點、分類,常見多肉植物識別及應用;實訓6學時完成生石花有性繁殖、玉露組培繼代快繁及組合盆栽制作。教學重點是多肉植物的分類及在園林中的應用、多肉植物的有性繁殖、多肉植物的組培繼代快繁、多肉植物的組合盆栽制作。教學難點是多肉植物種類識別、生石花幼苗移栽、無菌苗繼代快繁操作技術、組合盆栽植物材料的選擇與搭配。
1.2 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是2017 級園林技術班(59人)。該班生源中自主招生(普高)比例為22%,自主招生(中職)比例為20%,普高(文科)比例為31%,普高(理科)比例為27%。性別比例男生為56%,女生為44%。
通過前置課程和課程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花卉生產的繁殖技術及花卉應用的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花卉識別能力,能將多肉植物進行分類,能進行花卉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活躍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學生喜歡簡單的移植、繁殖、澆水等勞動實操,缺乏創新意識。課前的問卷星調研結果表明,86.67%的學生對課程內容感興趣,78.33%的學生更愿意選擇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方式,96.67%的學認為學習該課程對專業發展比較重要,85.00%的學生愿意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66.67%的學生愿意參加需要付出體力勞動的動手任務。
1.3 教學目標 根據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崗位需求,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理實一體)課程標準,以及花卉工、種苗工、花卉園藝師職業資格標準,在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基礎上,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實行教學改革,實現“三全育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和細化到每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學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學生多方面發展。
知識目標是了解多肉植物概念、特點、分類、組培快繁技術流程;熟悉常見多肉植物的形態特征和應用;掌握有性繁殖技術、無菌苗繼代快繁技術;熟悉組合盆栽中多肉植物選擇的依據、設計原則;掌握組合盆栽植物種植技術。能力目標是能根據不同的園林用途進行多肉植物選擇;會利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能規范、熟練地完成無菌苗的繼代快繁;能運用美學理念進行多肉植物組合盆栽搭配設計,并完成種植。素質目標是熱愛祖國,愛勞動,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具有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意識,具有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備良好的情緒、健全的意識及積極的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審美能力。
2 教學模式設計
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課程遵循“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科學規劃課程內容[6].。有性繁殖技術、無菌苗繼代快繁技術以企業花卉生產工作流程為依據,設計教學方案,實現課堂任務和企業需求、工作崗位的對接。多肉組合盆栽結合校級職業技能比賽“組合盆栽”賽項,制定教學策略。教學內容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設置掌握多肉的理論基礎、生石花有性繁殖、玉露組培繼代快繁、組合盆栽制作環環相扣的實操環節。每個實訓以生產任務或班賽為載體,將教學內容與目標融入企業產品需求中[7].。教學過程中引入圖片、視頻、網絡課程學習平臺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現場講解重難點,“學中做”、“做中學”,激發學生創造力。教學過程分為“課前預習、上課實踐、課后拓展”3個階段。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3 教學實踐
3.1 教學實施 線上學習平臺作為信息化教學的手段,能加強對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管理和監督,督促學習任務的自主完成。授課中豐富、新穎的直播、討論、投票、測驗等教學活動,加強了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使教師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對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和糾正。視頻及圖片資源將植物由抽象名稱變為具體圖像,變枯燥為生動,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通過線下實訓、興趣小組和課后拓展,生石花有性繁殖、玉露組培繼代快繁、組合盆栽制作等技能培養更具有靈活性。其中,“組合盆栽”教學過程就是學生技能大賽班級的比賽過程,全員參與,學生上課就是完成比賽環節中的任務,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3.2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由線上和線下2部分構成。線上評價由課前(課前作業、視頻任務點等)、課中(出勤,討論互動,課堂測驗等)、課后(課后作業)在教學平臺自動生成評價數據。教學任務結束后線上部分由教學平臺生成課堂評價報告。線下評價則按照“組合盆栽”班賽評分標準進行評價。學生最終成績與線下組合盆栽作品的得分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能避免因作品不好評分低帶來的消極抵觸。本教學單元評價采用了平臺自動評測、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參評的多元評價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過程監測和學習結果評價,多維度、多樣化地綜合評估學生學習過程。為確保教學質量,采用動態PDCA循環管理實訓教學,確保學生掌握教學重難點,有利于學生技能的提升。
3.3 實施成效 通過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學生了解了學習這門課程能做什么,了解了崗位工作需求,對課程具有認同感。課堂氣氛活躍,100%的簽到率,課程積分90分以上者占76.3%;課前預習、課后作業完成率為98%,平均成績87.3分;課程考核及格率100%,綜合成績平均80.61分,最高分92.24分,最低60.27分。
本次教學任務在學習平臺共設置了6個任務點,平均完成率為77.1%(表1)。理論課堂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存在顯著差異,發放的課前問卷提交率僅為61.0%,課中平均搶答率33.9%,投票率90.7%,回復討論率67.8%。但實訓教學時學生的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有性繁殖實訓課前發放的課前問卷提交率為98.3%,課前預習作業完成率為100%;組培快繁實訓課前投票參與率和預習作業完成率均達到96.6%,測驗正確率為66.6%;組合盆栽實訓2個課前預習作業完成率均為100%。
表1 任務點完成情況
[任務點名稱 視頻時長(min) 完成人數 完成率(%) 多肉繁殖 5.1 47 79.7 快速繁殖 11 44 74.6 無菌接種技術 14.2 44 74.6 多肉植物栽培 9.1 44 74.6 多肉植物預習測驗 10(題) 43 72.9 多肉栽培養護預習測驗 5(題) 52 88.1 ]
理論第1課時測驗正確率82%,明顯高于第2課時的65.1%,說明多肉植物形態識別和養護較難掌握。實訓課前上傳的視頻資源,使學生在課前能充分了解實訓任務、操作要點,提前熟悉操作流程,有助于實訓技能練習。通過分組任務,使得所有學生均能參與到任務中,更具責任感和參與感。雖然每個小組的進度不同,但均在課上時間內完成了任務且完成質量較好,并在課后將作品上傳平臺進行評分。
4 教學啟示
4.1 特色與亮點 以學生技能大賽“組合盆栽”賽項為切入點,開展組合盆栽實訓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比賽,班賽中晉級的組參加校賽,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比賽的過程,全班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
教師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多肉植物是實踐技能較強的項目,教師必須具備精湛的技藝以及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課程的主講老師需具備一定的科研水平,主持多項相關科研項目。教師團隊在研究現有花卉種植容器、澆水、施肥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方法,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項,另有4項申請目前正在審核中。
4.2 反思與改進 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理論教學時學生積極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教學效果比實訓效果稍差,因此可充分利用基地的多肉植物資源進行現場教學,可能更有助于學生對多肉植物識別難點的掌握。6課時完成3個實訓教學子任務,課堂時間相對有限。雖然學生通過模擬練習和生產實踐的練習,掌握了實踐技能,但缺乏思考創新的時間和環境,且每個小組的進度不同。因此,以后需根據實際操作進度,適當增減生產任務;也可通過開放實驗室和設置實訓基地管理員輔助崗位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增強學習興趣、拓展視野、提升技能的機會。
5 結語
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決定者與引導者,教育活動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在線課程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8,9].。線上教學充分利用了網上資源, 獨立自學、分組討論互學,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興趣[10].;線下實訓教學強化技能,線下實訓考核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糾錯,強調重點、講解難點[11].。將線上媒體變成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變成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知識的工具,通過線上線下的師生共同學習,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重誠信、講效率,鼓勵學生勇于創新[12,13].。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還需要通過更多媒體資源的優化設計和創設更多情景,使用不同教學策略[14].,與時俱進,不斷實踐摸索,才能促進教學改革的高質量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自紅,江生泉,薛正帥.高職《花卉栽培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142-144.
[2]高偉,李素華,韓浩章,等.多肉植物的應用特點及應用形式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6):83-86.
[3]張先進,李素華,張旭,等.我國多肉植物引種繁育與應用現狀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7):94-95,125.
[4]張秀麗,張詠新.《花卉生產技術》課程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6):20-21.
[5]藍蔚青,謝晶,孫曉紅,等.《花卉栽培與欣賞》在線課程建設改革探索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48):64-66.
[6]杜興臣,周淑香.基于工作過程中導向的“花卉生產技術”課程開發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143-144.
[7]李香菊,金平國.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園林專業《園林花卉》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5(7):108-110.
[8]于寒,徐玲.高校學生依托在線課程平臺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探索[J].大學(研究版),2016,10:40-43.
[9]諶博倫.高校在線課程教與學的變革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8):72-73.
[10]張興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6,(25):302-303.
[11]張秀麗,張詠新.《花卉生產技術》課程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6):20-21.
[12]藍蔚青,謝晶,孫曉紅,等.“花卉栽培與欣賞”課程思政綜合改革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20-21.
[13]趙宏梅,洪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渤海大學學報,2016,(4):107-111.
[14]張興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6(25):302-303.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