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吟
摘 ? 要: 新時代學校榮譽體系的建設對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新時代榮譽體系入手,剖析新時代高校建設榮譽體系的重要性,并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其榮譽體系現狀、效果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新時代 ? 高校榮譽體系 ? 建設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的建設,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動力、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高校榮譽體系的建設是激勵大學生積極開展學業、生活、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下面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展開新時代榮譽體系的路徑研究。
一、新時代學校榮譽體系建設的意義
1.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建設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旨向”[1](24-26)。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是激勵、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榮譽體系的建設,體現了高校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重視與肯定,從滿足學生內在需要、開發學生潛力的角度因材施教,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高校建立多樣化的榮譽體系,鼓勵不同的學生多參加、多組織各項活動,并從中獲得師生認可,實現自己的價值,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建設是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動力。
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是實現學生價值觀主體認同、精神追求和行動自覺的可靠保證。新時代榮譽體系無差別地覆蓋所有學生,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自我意識轉化成自我行動,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地融入學生的學習歷程中。高校的榮譽體系是無差別的,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自我發展找到自我價值。“榮譽體系為學生自我發展提供了動力,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是學生自我發展的精神內容”[2](15-21)。學生自我發展是內在價值的實現,而學生獲得的榮譽則是自我發展的應得獎賞和價值的外在表征。
3.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建設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快速進步,更新了人類現有的生活方式,一切都處在變革之中。國家、城市的發展日益凸顯。近年來,眾多城市帶頭創建文明城市,“正如2012年的揚州,在全國率先建設城市榮譽體系,開展了系列評選,涉及經濟、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在全社會產生了積極向上的風氣,這種鮮活的形式對新時代高校的榮譽體系創新有借鑒意義”[3](114-115+146)。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為了促進社會變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發生相應的變革。新時代榮譽體系借鑒時代快速發展的衍生物,跟隨時代的腳步及時更新榮譽體系,有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認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和能力。因此,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建設是時代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體系發展現狀及實效分析
1.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體系發展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體系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學業激勵榮譽體系。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的學業激勵榮譽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獎助學金、校長獎章等,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確保家庭困難的學生能夠完成學業。二是榮譽稱號激勵榮譽體系。榮譽稱號可以分為個人榮譽稱號、集體榮譽稱號。個人榮譽包括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畢業生等,而集體榮譽則包括先進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等。三是技能競賽激勵榮譽體系。高職院校重視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挑選其中優秀的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開設雙創學院創新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競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體系實際效果分析。
根據本文研究目的,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某學院2018級、2019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共計1599份,男生450人,占比28.14%;女生1149人,占比71.86%。其中46.53%的學生來自江蘇,其余分別來自甘肅、浙江、貴州、西藏、安徽、青海等地區。
(1)榮譽體系設置調查結果與分析
學生對我校榮譽體系整體滿意度良好,非常滿意為29.77%、比較滿意為45.9%、一般滿意為17.51%、滿意為5.25%。總體滿意度為98.44%。由此看出,我校設置的榮譽體系較為合理,能夠讓絕大部分學生認同。
對于目前設置的榮譽體系,69.86%的學生表示了解,25.08%和5.07%的學生表示不是很了解和不了解。表明接近三成的學生對學校設置的榮譽體系并不是很了解。部分學生建議豐富獎學金類別、拓寬宣傳渠道。
(2)榮譽體系實踐開展調查結果與分析
學生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獎學金了解程度從高到低分別是:國家獎學金>校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生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個人榮譽稱號了解程度從高到低分別是: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團干部、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由此說明,學生對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最了解,由此看出學校對榮譽體系的重視方向。
對于榮譽體系了解的渠道,大約七成的同學表示能從學生手冊、班級會議中獲得相關信息,從學校和二級學院公示獲得信息最少。學校和二級學院作為宣傳的主體卻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關于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體系評定是否公平公正,接近11.13%的學生選擇否,這一小部分群體代表著在評定中存在不公平公正的情況,若不能及時解決,則會大大減弱榮譽體系的激勵作用。
(3)榮譽體系激勵性調查結果與分析
學生對于爭取獎學金、榮譽稱號的態度不容樂觀。僅有56.22%的學生選擇積極爭取,40.28%的學生選擇了順其自然,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更有3.5%的學生認為“與我無關”。在調查爭取獎學金的原因時,更有接近10%的學生選擇了對獎學金不感興趣。關于獎學金對學生是否具有吸引力部分,有25.02%的學生選擇了否,即這一部分學生表示獎學金沒有吸引力。榮譽體系的存在是為了激勵學生,有著育人作用,離不開學生的態度。若是接近一半的學生態度不夠積極、獎學金對學生沒有吸引力,那么榮譽體系的作用將很難發揮。
三、新時代完善高校榮譽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1.豐富榮譽體系,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弗魯姆提出的期望理論認為,激勵產生的力量取決于人們對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和預期實現目標可能性的估計。也就是說要想激發激勵力量,必須讓人們明確地知道有把握完成某項能滿足需求的任務,那么他將會為此付出努力,并且對完成的概率的主觀估計更加清楚。這個理論同樣可以運用到高校榮譽體系中。榮譽體系的設置既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要有期望值。需求指的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設置不同類型的獎學金、榮譽稱號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校可以根據學院、專業實際情況分別設立相對應的獎項類別,借助企業、社會資源開展各類活動,對學生進行榮譽評定、表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及不同學生的自我發展[4](29-31)。這里的期望值指的是學生認為自己有可能、有能力得到榮譽。當學生發現榮譽是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夠到的,爭取榮譽的期望值會大大提高。
2.拓寬宣傳路徑,體現育人理念。
為了更好地發揮激勵和認可作用,對學生進行榮譽評定,評選并非最終的目的,要通過榮譽的評定、挖掘、培育和宣傳典型,發揮榜樣示范、朋輩引領作用。高校要注重對榮譽的重視及前期、后期宣傳,充分發揮榮譽體系的育人作用。學校在榮譽評定前期的宣傳是學生了解榮譽最重要的途徑,也是學生了解榮譽體系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徑。通過優秀校友宣講、講座、新生教育、學生手冊的學習、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提前了解榮譽體系,提高學生的期望值,形成有效激勵。
后期宣傳正如“漣漪效應”的作用一樣,“將一粒石子丟進平靜的湖中,會以石子為中心向周圍形成一圈一圈的漣漪,石子的重量決定了漣漪傳播的遠近”[5]。高校榮譽體系要將這種漣漪效應擴大,積極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通過廣告欄的張貼、優秀學子經驗分享交流會、借助學校網站學院官微及班級的表彰大會,采取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利用各種學生周知的宣傳平臺,宣傳獲得較高榮譽學生的先進事跡,更要建立優秀學子的榮譽檔案在教學樓、宿舍樓間進行典范宣傳,擴大影響力,使學生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并深受感染。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邀請校外相關的知名專家、企業經理人參加榮譽表彰儀式,給學生頒獎,激發學生的效能感。
3.重視后續發展,把握高職教育本質。
高職學生普遍在理論學習方面比較薄弱,科學合理的榮譽體系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學業的重視。高校榮譽體系的設置是為了發揮育人作用,立德樹人,激勵學生成長成才,做好榮譽體系后續跟蹤工作至關重要。首先,高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切勿形成錯誤的金錢觀,避免鋪張浪費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其次,高校要建立約束機制,在評審結束后指導學生繼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合理使用獎學金。如存在違紀或者恣意揮霍行為,同學可對其進行舉報,學校可取消評獎評優資格或者追回獎學金。最后,高校要豐富榮譽體系的獎勵形式,除了榮譽證書和獎學金外,還可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的目的,給優秀學生提供外出學習、調研、實習、優先推薦轉本的機會和平臺,充分發揮榮譽體系的激勵引導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南.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榮譽體系構建路徑探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02).
[2]辛治洋.榮譽: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動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8,17(03).
[3]顧海燕.充分發揮“揚州城市榮譽體系”作用,創新高職院校大學生榜樣示范教育——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2).
[4]鮑瀅羽.農業類高職大學生榮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以江蘇農業類高職院校C校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5).
[5]包曉丹.高職院校獎學金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基金項目:本文是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校黨建與思政研究課題“新時代高校榮譽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以Y校為例”(項目編號:2020SZ002)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