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秋艷
關鍵詞:固定資產 ?績效管理 ?評價指標
目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效,但是事業單位內部各資產使用部門仍存在對固定資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固定資產相關管理辦法執行力度不夠等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要開拓思路、大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思想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資產使用部門在參加固定資產知識培訓、完成相關固定資產工作時,只是出于應付工作,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
(二)固定資產相關制度執行不規范
部分資產使用部門對固定資產相關政策、制度、實施辦法執行力度不夠、執行不規范,例如:對更新后需要報廢的資產不能及時處置,導致存量資產賬面虛高,人均資產占有率偏高;資產購置未嚴格按照購置預算執行,存在超預算或超標準購置固定資產現象。
(三)存在資源浪費情況
部分資產使用部門存在閑置不用的無毀損的固定資產,或使用頻率低的多個相同的固定資產,造成固定資產利用不充分,浪費資源。
(一)提高思想認識
通過在事業單位內部開展固定資產績效管理,可以提高各資產使用部門對固定資產預算、配置、使用、處置的重視,從而有利于加強固定資產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
(二)增強制度執行力
在資產使用部門開展固定資產績效管理,通過選取績效評價指標、設定績效考核目標、組織績效考核、采取激勵與懲罰措施,可增強資產使用部門的制度執行力。
(三)避免浪費,節約資源
通過固定資產的績效管理,可以了解到各資產使用部門的固定資產存量,發現存在固定資產閑置的情況,若下一年度購置預算中申報了同樣固定資產,將不予批復預算,達到以存量控制增量的效果。
(四)優化資源配置
在固定資產績效管理過程中,可以詳細了解各資產使用部門的固定資產利用程度,有利于將閑置的固定資產調配到需要的使用部門,提高使用部門之間調配資產效率,達到物盡其用。
(五)提升固定資產效益
通過將固定資產使用情況與績效指標掛鉤,采取激勵與懲罰措施,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延長固定資產壽命、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六)促進資產管理與部門預算管理的有效結合
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為編制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提供數據支持,有利于提高部門預算編制的精確度,并且通過開展固定資產績效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率,能夠減少財政預算供給,緩解財政預算供需矛盾。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嚴格規定固定資產各個環節涉及事項。以這些管理制度為基礎,設定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的績效考核目標。
1、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
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要詳細制定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環節的各項流程和要求。
2、建立合規合理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
固定資產配置標準是指對固定資產配置的數量、價格和技術性能等的設定,是編制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審核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實施固定資產采購和對固定資產配置進行監督檢查的依據。
事業單位應在符合《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的基礎上,制定本單位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中規定了通用辦公設備和家具的資產品目、配置數量上限、價格上限、最低使用年限和性能要求等內容,可以直接使用,或按更高要求執行。
《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中未涉及的資產品目,應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考察,通過研究討論,最終確定相應的配置標準。
3、建立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制度
固定資產購置預算是對固定資產購置事項作出的下一年度的安排,包括通用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和專用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等,具體要能反映各類固定資產的實有存量、擬處置數量、計劃購置數量和金額,購置時間、品牌型號、價格范圍等信息。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制度的建立,可以參考《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內容,在全面盤點固定資產的基礎上,根據職能履行和事業發展需要,依據資產配置標準,綜合考慮資產存量、增減變動和機構人員情況等因素,合理編制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報表和編報說明,要求數據準確、并提供詳細說明。通過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制度,達到以存量制約增量,以增量調整存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對需要新購置的固定資產,應首先考慮從單位內部各使用部門之間調劑解決,將閑置資產轉化為有效資源,單位內部各使用部門之間調劑解決不了的固定資產再通過購置解決。
(二)確定固定資產績效指標及計算分數
開展固定資產績效管理,應成立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組。由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組負責選取評價指標、計算指標分數、確定指標權數、計算綜合得分、制定獎懲機制等事項。只有通過全面選取評價指標、科學考核程序、合理設置指標權數,才能客觀、真實、全面地評價各資產使用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成效。
1、評價指標的選取
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的前提是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評價指標的選取要綜合考慮各方面,遵循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1)定性指標的選取
定性指標指的是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標。例如:固定資產制度建設情況、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包括領導重視程度、業務培訓情況等)、固定資產相關制度執行情況、人員配備情況(包括是否有專人承擔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等情況)等。
(2)定量指標的選取
定量指標是指可以準確數量定義、精確衡量并能設定績效目標的考核指標。例如: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執行率、固定資產內部調劑率、固定資產資產處置平臺交易率、人均固定資產占有率、固定資產增長率等。
2、計算評價指標的分數
(1)定性指標分數的確定
定性指標分數的確定流程:資產績效考核評價小組成員對比績效考核目標,對各資產使用單位的定性指標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再把各資產使用部門的相同的定性評價指標評分進行算數平均數計算,得出各定性指標的平均分數。
(2)定量指標分數的確定
定量指標分數的確定流程:資產績效考核評價小組計算出各資產使用部門的定量指標,對比績效考核目標,對定量指標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再把各資產使用部門的相同的定量評價指標評分進行算數平均數計算,得出各定量指標的平均分數。
3、確定評價指標的權數
因為權數的大小反映了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設定權數大的評價指標重要程度較高,設定權數小的評價指標重要程度較低,把重要指標及目前需要首要改進的指標賦以較大的權數(各權數和為1),通過評價指標權數的導向性,使得資產使用部門優先改善這些方面。在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的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階段性的調整評價指標權數,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果。
4、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綜合分數
將各資產使用部門的每個定性指標平均分數和每個定量指標平均分數與對應的權數相乘,得到各資產使用部門最終的固定資產績效綜合分數,按照這個績效綜合分數進行排序,排在前面的資產使用部門表示在固定資產管理使用方面成效較好,排在后面的資產使用部門需要繼續加強管理。
(三)建立獎懲機制
開展固定資產績效管理要建立獎懲機制,根據最終的績效綜合分數排序情況,對各固資產使用部門要給予適當的激勵或懲罰。只有采取激勵與懲罰措施相結合的手段,才能鼓勵和促使資產使用部門最大限度地做好固定資產績效管理工作。
固定資產績效管理能夠提高資產使用部門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能夠量化固定資產從購置、使用、處置流程的管理成效,能夠加大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對資產使用部門的事中事后監管的力度,最終逐步提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強化事業單位自身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玫.關于固定資產實施精細化管理策略研究[J].企業論壇.2019(4).
[2]王智.關于國有辦公資產降本增效的思考和建議[J].財經縱橫.2019(27):157-158.
[3]閔丹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財經界.2019(24):048.
[4]武廣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策略[J].時代金融.2018(12):232-235.
[5]曲玲.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創新探討[J].財經縱橫.2018(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