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國民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升,學校紛紛引入素質教育理念,以便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這對職校的體育教育也提出了較高要求。當然,只有將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機制進行相結合,科學地設置職校體育課程,才能達到企業對職工身體素質的要求。因此,本文通過簡述當前職校體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 職校體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a)-0003-02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基本上都會強調員工的專業能力,但是單憑這一點還是遠遠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只有綜合素養較強的員工,才能擔當起新時代賦予企業發展的重任??梢姡敶鷮W生必須注重自身的多元化發展,特別是要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只有強健的體魄,才會備受企業歡迎。作為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搖籃,職校應當從“校企合作模式”入手,深入了解企業的用人要求,切實地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既有助于學生就業,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本文著重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期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可行性的建議,以便滿足企業用人方面的需求,同時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
1? 當前職校體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學時設置不夠
職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竭力為國家輸送一批技能型人才,這也是現代社會企業急需的應用型員工?,F實中,企業更加注重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綜合素質,以便占據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優勢,但是當前職校并不關注體育課程。例如:大部分職校體育課程設置不夠,一周最多只有4課時,且以2課時居多,極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水平的提升。當然,在“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中,職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弊端也暴露無疑,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習慣,自然不會促進其體質的健康發展。
1.2 課程內容缺乏實效
體育科目雖然不能與其它文化課相比較,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獨特價值,比如:有效的課程設置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自身價值,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幫助學生實現不同的生活目標。但是,當前我國職校體育課程內容缺乏實效性,比如:許多職校體育課程內容不切合學生的實際,大多以掌握基本的動作為主,單一又枯燥,不利于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這樣的體育課程內容相當于傳統文化課教學的“照本宣科”,背離了當前社會對學生實用性社會價值培養的要求,同時也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價值。
1.3 課程評價體系滯后
從目前來看,我國許多職校體育課程設置還存在課程評價體系滯后的問題,突出體現在理論考試、運動考評、達標成績等方面。在這種考核制度模式下,職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缺乏科學量化的依據,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嚴重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性提升。另外,職校體育教師很少考核學生的體育知識,完全不了解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程度,以至于學生懶散地參與體育活動,難以形成“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毫無疑問,職校體育課程評價背離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其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評價內容等方面都有待改善。
2? 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路徑
2.1 創新職校體育課程教育理念
意識決定行動,改革職校體育課程,首先要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只有創新體育課程教育理念,才能實現校企合作模式下體育課程的最優化。面對素質教育的推行,以及就業形勢的壓力,職校體育課程不得不面對現實,不斷注重校企合作模式,以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一方面,職校應將“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重點,制定靈活的、彈性的職校體育教學計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職校要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師聘用、培養制度,同時轉變兼職教師的教學理念,使他們在教育方面始終朝著“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向。
2.2 課程內容要著眼于社會需求
在職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方面,不可盲目增減知識點,一定要確保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著眼于社會的實際需求,確保學生的未來就業,力求打造出本校的“招牌”專業和“特色”體育課程。首先,職校可以選擇前景較好的體育項目,并對其進行重點建設,努力做到“精益求精”,體現辦學特色。其次,職校要與時俱進,緊隨“全民健身計劃”的戰略目標,一切以服務大眾建身為目的,時刻關注社會體育、社區體育,以及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推出社會急需的特色體育課程。
2.3 構建職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對于職校而言,它順應了社會發展對技術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其辦學目的就是培養人才、回饋社會、報效祖國,這也決定了其課程設計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構建科學的職校體育課程體系。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術鑒定為一體的專業實訓基地,實現“產教結合”與“產學結合”的發展路徑,著力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其次,將職校體育教學計劃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進行相結合,推行“雙證”畢業制度,鼓勵學生勇躍參與職校體育教學活動,以及職業資格考證,增強職業競爭力,為今后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2.4 合理構建校企合作評估體系
為了促進職校體育課程改革,政府部門需要成立一個有效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不僅要嚴格管理職校的教學情況,還要對校外企業進行監控,確保雙方都能達到考核評估的要求。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干預作用,針對學校和企業的合作進行監管,確保二者遵守國家政策法規,對區域經濟做出應有貢獻,并且大力宣傳較為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便成立為其它職校體育課程內容效仿的楷模。其次,將職校體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落實到位,比如:可以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市場調研,維護校企之間的友好關系,經過二者的良好溝通,合力安排職校體育課程,爭取將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技能熟練的高素質人才。
3? 結語
總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市場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競爭是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各個用人單位之間展開了激烈競爭,對于優秀人才的挖掘更為突出。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職校必須堅持體育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采用“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積極培養能夠滿足現代企業的新型人才,使其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健康的身心、高度的責任感,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唯有如此,職校才能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建立一套面向社會、面向企業的體育課程體系,實現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拓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優化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真正成為達到企業所需的高素質員工。
參考文獻
[1] 覃方華.從中職學生特點探析中職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9):101-102.
[2] 邱偉東,周峰.中職學生校企合作模式下體育素質培養初探[J].職業,2015(27):31-32.
[3] 王洪獻.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改革中職體育課程[J].現代交際,2017(1):150.
[4] 鄭雪松.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體育教學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6(4):77-78.
[5] 孫學東.探究中職體育課程設置問題及建議[J].才智,2016(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