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活動的推動下,生本課堂逐漸代替傳統的課堂模式,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主流,教育行業的教育觀念需要發生轉變,以適應當前背景下對于人才的需求。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當前課堂教學中的主流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各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對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往往扮演著知識輸送者的角色,通過固定的講課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而且此過程中可能伴隨著諸多懲罰方式以及激進的教學手法來推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此舉不但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甚至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涯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面對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開始往生本方向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現狀,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本課堂中強調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 小學數學生本教育理念的含義
生本教育理念在新課改過程中誕生,近年來逐漸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主流教學形態。其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的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的協調發展為主。生本課堂首先能夠營造民主、平等的人文課堂環境,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工作的引導者,而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主要前提,因此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實現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自主學習,也能幫助教師實現與學生更優秀的溝通,完成心靈上的交流,從而構建自由、安全的課堂教學環境,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 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對數學學習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究其根本,一是因為學生自身年齡的限制,愛玩的天性以及對于知識認知程度的不成熟成為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的一大因素;二是因為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的教師把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教學重點,甚至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出現強制學生學習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自身對于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抵觸心理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雜亂無章,毫無頭緒,而且面對數學這門相對來講較為抽象化的學科,學生在自身理解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并沒有專業的學習習慣的加持,從而導致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最終影響學生的全方面發展。而在生本課堂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能夠更好的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活躍課堂氣氛
作為一門較為抽象化的學科,數學本身的理論知識點數量是相對較多的,要求學生必須在同時掌握多種知識點的前提下也能夠對其進行靈活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較大,且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另外數學學科很大一部分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最終又將運用到生活中,而教師在講解部分理論知識點時,并沒有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使得學生理解問題的速度變慢,也不能夠更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相關數學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導致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沉悶、枯燥的主要因素,而處在此種課堂氛圍中的學生,必然不能夠將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學習當中,針對于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模式,將學生通過合理分配組成多個小組,強調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加強與其他組員的交流,通過互動過程活躍課堂氣氛。
(三)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
新課改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受教育者對于知識的充分攝入,也要保證其各項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在新時代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潮流下,社會對于教育理念以及人才選拔的標準都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這就要求當前傳統的教育理念必須在新課改的規定要求下做出創新,運用新型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協調發展,以達到適應當前社會教育主流的目的。在當前各大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大部分的教師只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其他能力比如心理素質、交互能力、社交能力等對于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在最應為自身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還會為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阻礙,影響學生自身全面素質能力強化的進度。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通過在課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習小組通過分組對抗、辯論等途徑,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合作意識與協調性,使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三、 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措施
(一)教師應優化各小組成員配置
要想實現生本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效能,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各小組成員之間配置的合理搭配是保證學生實現合作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只有通過對不同學習水平、思維能力、活躍程度成員的合理搭配,在組內建立起積極地互動關系,才能夠初步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要讓每個小組成員充分認識到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將小組與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自己的作用,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應有的成效。在對低年級的數學課堂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如果不注重組內成員的合理搭配,加上學生年齡和自身特性的限制,往往會出現許多狀況,如進行小組活動時,組內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滔滔不絕,而相對基礎較差的同學則沉默不語;有時為了教師分配的組內任務而爭執不休,不產生合作;有的成員會借助合作的機會進行閑聊、說笑;組長安排任務不利,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聽從組長安排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不但會給課堂的教學活動帶來阻礙,更會阻礙小組合作學習效能的發揮。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該按照班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級:基礎較好、基礎一般以及基礎較差,然后合理進行組員的分配,保證每個小組的平均學習水平處在基礎一般的層級上,且擁有較少數的基礎較好和基礎較差的成員,這一分配原則能夠更好的在組內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圈,基礎較好的同學帶動基礎一般的同學,然后共同帶動基礎較差的同學;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按照學生不同的性格來進行分組搭配,保證組內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成員數量盡可能達到平衡,使兩者之間形成性格互補,解決性格內向同學不適應的現象,促使組內全部成員養成積極發言的好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教學時,可以讓各學習小組自行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探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和運算公式,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可能較快的掌握了方法核心,然后可以對其他同學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指導,如15×28,有的同學只掌握了基礎的豎式計算方法,從右起將第二個因數的個位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8×5=40,之將0放在個位,1×8=8加上剛才的進位的4,將超過10的2放在十位,1放在百位,然后用第二因數的左邊數字從右開始以此相乘,2×5=10,0放在十位,2×1=2加上剛才的進位1得3放在百位,然后進行相加,120+300=420。基礎較好的同學就可以引導其他同學用另一種方法思考:先把28拆解成20和8,然后用15分別乘20和8,最后進行相加,幫助其他同學擴展思維,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
(二)教師需要對組內成員職責以及小組合作內容進行合理分配
合作學習的過程需要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在不影響每個同學獨立完成知識的思維和攝入的前提下開展組內合作學習是設立學習小組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對每個小組成員職責的分配上,教師要經過充分的考慮,依據每位同學自身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分配,如有的同學領導能力和學習能力強,能夠很好的組織同學,則可以考慮組長的職位;有的同學不太善于表達,但思維能力較強,那可以分配發言員的職責,鍛煉該學生的表達能力;有的同學理解能力較強,可以分配記錄員的職責等。確保每個組內成員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參與到組內討論活動中來,從而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其次,在選擇小組合作內容方面,教師也需要對每位同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度考量,確保提供的合作學習內容適合每位同學參與,使學生有話講,且存在一定的爭論性,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置課堂任務:列出學生和生活中見過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物體。組織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組長做好工作分工,指導記錄員做好記錄工作,安排其他成員按照順序依次發表看法,如有的同學發言: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有籬笆、一些馬路或者公路邊的花壇、扶手、桌子、床、書本等,梯形有部分農村的田地、移動腳手架、部分沙發、滑梯等,有的同學提出反駁,認為桌子、床等屬于四邊形但不屬于平行四邊形,這時組長就可以領導成員回到教材中,分析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充分激發成員的合作興趣,記錄員要對成員列出的例子進行詳細的記錄,然后由發言員在班級內進行發言,形成一套完整的小組合作學習流程,共同促進成員的整體發展。
四、 總結
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不難,但是在生本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視具體情況而定,尋找合適的合作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懋蓉.小組合作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65.
[2]陳清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7):134-135.
作者簡介:李荷芳,浙江省臺州市,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第二實驗小學沿海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