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時存在教師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等問題,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加強小學美術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 德育滲透 實踐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145-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德育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對新知識、新理論的接受程度較高,但同時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美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主要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使學生始終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以及充分的自信心展開高效學習。現如今,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已成為小學美術教師關注的話題。
然而在實際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師缺乏足夠的重視。相對于語文、數學等課程來說,美術在多數人眼中只是一門藝術性副學科。站在家長的角度,他們只是將美術作為孩子的課外興趣來培養,當孩子步入高年級階段就要求他們將全部重心放在考試課程上,完全忽略了美術。站在學校的角度,為了進一步提高升學率,部分學校大大縮減五六年級的美術課程,甚至會出現語文、數學課程直接替代美術課程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能順利開展美術教學,更不用說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約束,部分小學美術教師仍以“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為主,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照貓畫虎”,或者直接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提取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下,容易出現學生思想不集中、不理解理論知識的現象,長此以往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導致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更加艱難。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論述加強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欣賞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欣賞是美術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欣賞過程中可以充分地滲透德育,使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審美能力得以同步提升,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1]。欣賞教學的高效開展對美術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應了解并熟練掌握美術教材,從中提取出德育相關知識,并能夠把握關鍵時機,合理滲透德育。
以教學五年級《雕塑之美》為例,教師首先明確本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欣賞雕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藝術美,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賞析。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制作了精美的PPT課件,同時要求學生準備好“橡皮泥”這一材料。在課上,教師用課件展示陶泥圖片,以橡皮泥為主制作人臉模型,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這個模型像什么呢?”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教師在此基礎上利用課件導入新知識,帶領學生了解什么是雕塑,并使其感受雕塑之美。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徜徉在雕塑藝術的歷史中,從亞述帝國人首翼牛像,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古代雕塑,再延伸到中國歷史優秀雕塑作品,通過視頻欣賞盧舍那佛、黎族圖騰柱、敦煌莫高窟、馬踏匈奴等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地體會雕塑之美。觀看視頻時,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趣味性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歷史人物的偉大與歷史文化的內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師通過對比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的聯系與區別,合理滲透德育,讓學生學會賞析西方雕塑的優勢之處,并以“虛心汲取”的態度展開深度學習。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欣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下滲透德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夠使學生逐漸養成謙虛學習的態度。
二、結合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標,尤其是在繪畫教學中,學生的創新創意尤為重要[2]。繪畫可以說是小學美術課程的核心環節,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挖掘繪畫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德育滲透,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以教學六年級《家鄉的老房子》為例,教師明確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為充分了解建筑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了展開高效教學,教師提前為學生布置了收集老房子照片,并將現在所居住的房子簡單繪制出來的預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創新能力。接著,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出問題:“我們現在所居住的房子和家鄉老房子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學生踴躍回答,基于此,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現代建筑與家鄉老房子的特點,并在對比下充分感知家鄉房子的變化。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課堂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老房子的印象,教師在此過程滲透熱愛家鄉、充分感受勞動人民智慧的教育,并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下身臨其境地理解歷史文化,體會其中包含的深刻蘊意。最后,教師再以學生收集的照片以及教學課件為輔助,講解線條畫、色彩描繪方法的等內容,使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在一定的思想感情下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仔細描繪老房子的特點,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并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創作出個性獨特的優秀美術作品。通過本堂課,學生一方面可以學習到相應的美術知識與繪畫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進而有效地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結合實踐教學,加強團隊協作意識
小學美術學科中存在大量實踐性教學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合理地滲透德育,充分展開小組探究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義[3]。
以教學六年級《用各種材料來制版》為例,教師明確本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為充分了解并認知綜合版畫的特點,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在課堂上,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有關版畫的知識,如其種類與技法,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組內探討并賞析畫家作品,在此過程中滲透德育,“不踐跡,亦不入于室”。接下來,小組指派代表上臺發言,表達小組的看法與觀點,并說明畫家作品對自己的啟發,基于此展開課堂實踐:每一小組選擇想要完成的主題,整合小組成員所準備的材料展開綜合版畫創作,充分展現本組的特色與創意,最終制作出優秀的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次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完成制作是因為什么呢?”學生回答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等。另外,在實踐創作過程中,學生運用的材料大多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合理地將小組合作探究與實踐教學結合到一起,使學生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并理解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深刻內涵,從而達到在美術教學滲透德育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對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以及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欣賞教學、創新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賈云峰.德育滲透小學美術學科之初探——在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
[2]楊春子.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小學美育與德育的融合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
[3]張洪鋒.讓美術課堂洋溢德育的氣息——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滲透德育的研究[J].江蘇教育,2011(1)
作者簡介:王麗娟(1971— ),山東臨沭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沂蒙名師、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