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掌握音樂的初步基礎,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因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過于注重小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掌握,忽視了節奏訓練的重要意義,影響了教學效果。加強提高小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音樂這門課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與音樂感。教師可以應用合理化的訓練以及具有一定創造性教學和正確的實踐性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可以從全方面提升節奏感。文章通過分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節奏訓練;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49-02
【本文著錄格式】婁靖鑫.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20,03(05):149-150.
引言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音樂利用節奏和高低起伏的旋律結合到一起,利用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其中一個發生振動,另一個被引起振動,引起人的共振,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在小學教學中節奏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空間。音樂的所有元素中,是指音樂的旋律與音符以及節奏所組成的音樂元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關音樂的活動,都離不開節奏的推動,節奏的有效應用可以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應用節奏到音樂教學訓練上,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一、節奏訓練起到的重要作用
想要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先從節奏感開始。在對進行獨立思考尋找節奏的方式,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是對幫助學生進音樂啟蒙及基礎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只需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教學,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一些音樂理論知識不能夠全部掌握,也不能及時將學到的音樂理論知識進行合理運用。因此,在對學生的音樂進行啟蒙教育時,應該先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從最基礎的音樂知識開始,讓學生慢慢地從意識里對音樂有自己的一些認識,音樂本身崇尚自由自在的教育,是屬于動態萬千的載體,不受傳統模式教學模式所限制,只是一慣地重復聽唱歌曲。節奏感的訓練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與幸福,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態度。正確的節奏訓練能夠讓課堂更加活躍性,使學生能夠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來學習與感受音樂。也能讓學生將煩惱遺忘到腦后,全身投入到音樂中奧秘與快樂中。
二、節奏訓練應用到音樂教學中的多樣化
(一)全身心體會節奏
節奏是具有多樣化的,利用不同的節奏能夠帶來不同的感覺,例如華爾茲圓舞曲,這首歌曲有一定的轉動感,聽到之后就會隨之轉動并打節奏;進行曲給人一種莊重、嚴肅的感覺,每首作品都具有它自身的節奏特點,根據節奏的多樣化,人的心理情緒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正確的節奏感受可以更好地體會音樂的感情,通過抓住音樂節奏特點,學生能夠正確體會音樂的節奏。在生活中,制造出的任何聲音都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包括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都有節奏感。例如窗外的下雨聲。低落多地面的聲音,都具有節奏,可以讓學生聆聽進行感受。在音樂教學中,將節奏訓練落實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節奏感。
(二)應用體驗節奏的方式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節奏感。例如運用小組活動的形式,把學生分成小組,教師通過從簡單到復雜的節奏展示,讓學生學習模仿,最后把各個小組組合到一個團隊中,把自己模仿到的節奏進行演示,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節奏多樣的變化。例如可以通過節奏朗誦詩歌的形式進行節奏訓練,因為語言在生活中,具有豐富多彩、活躍的節奏變化。運用語言來控制節奏是起一定的作用的,學生通過在朗誦課文詩歌,控制節奏感,在對詩歌進行了解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為歌曲打下的基礎,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只是對學生進行枯燥的學唱教學轉換成運用節奏訓練的方式,使學生自主掌握音樂奧妙中的樂趣和技巧。
(三)加入體態律動使節奏更加完善
在音樂教育中,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雅克-達爾克羅茲創立了節奏教育體系,通過利用形體動作來體現音樂的節奏感,被譽為體態律動,使音樂感不歸于對節奏訓練的詮釋,而是體現在人體的運動上,運用人體的自然表達形式進行音樂學習,利用體態律動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節奏的興趣,利用音樂做運動,例如一些革命歌曲,學生可以通過對革命歌曲進行律動。從中體會到音樂的不同風格,高昂歌唱,在對歌曲的了解中加入身體的律動,如拍手和剁腳等一些方式,讓學生集體參與進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與興趣。除此之外,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音樂教育中通過節奏的方式研究音樂與動作、舞蹈語言組合到一起,有多種節奏的表示方法,像雙手打法,用手拍左右腿,左右手拍腿以及跺腳等運動形式,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就可以根據音樂的需要,將體態律動代入到音樂中,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興趣。
(四)利用游戲的方法來體驗節奏感
在教學中,利用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體驗節奏感。例如教師可以給出2/4的基本的節奏XX。讓學生利用教師給出的基本拍子,加入自己喜愛的節奏,通過學生自我思考,在音樂中加入自己認為合適的節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也讓教學課堂充滿了旋律感,通過對歌曲加入自己喜歡的節奏,使音樂得到二度的升華與創作,使學生加入自己喜歡的元素成為了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也使學生在對音樂創造上提升了一定的能力。
(五)可以運用樂器提升節奏感
在音樂教學中,樂器是升華音樂最好的輔助,樂器本身可以創造出不同情緒的樂感,音樂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情緒,樂器可以生動地表現出音樂,學生可以通過樂器表現出藝術感染力,激發自身創造音樂動力。學生因為還處于懵懂的年齡,對待事物慣于模仿,在選擇樂器時可以選擇一些打擊樂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歌曲進行合理的節奏與旋律的模仿。不同的樂器所體現出的音樂風格是不一樣的,借助樂器不光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樂感。讓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與多樣化,活躍的課堂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歡樂,適合小學生的心理上的需要,提升了音樂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一些理論知識通過一些特殊的形式插入到音樂的教學小游戲或者活動里,直觀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體。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對學到的知識有了深刻印象。
三、結束語
教師在對小學生的教育教學中,要使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僅學到有用的知識,還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上的需求。節奏訓練是在小學音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從抓好基礎培養,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把握節奏的本質,讓學生自我貫徹融入到音樂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因此,正確的節奏訓練能夠讓課堂更加活躍性,使學生能夠有輕松快樂的環境來學習音樂。讓學生將煩惱遺忘到腦后,全身投入到探索音樂的奧秘與快樂中。
參考文獻
[1]林衛.加強律動訓練·培養音樂素質——論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大觀,2014(2):146.
[2]袁芳,王卓.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音樂時空,2015(23):149-150.
[3]項麗娜.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