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教學現狀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轉變音樂教學觀念,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教育;小學生;小學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216-02
【本文著錄格式】彭娜.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J].北方音樂,2020,02(04):216-217.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一)多元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嚴重沖擊
時代不斷發展進步,世界多元化發展趨勢盛行。人們在享受多種文化性形式的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沖擊。在我國小學教育中,教師對音樂教學缺乏重視,導致小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缺乏正確認識。我國具有大量的傳統音樂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大量的優秀作品傳承下來,這些優秀的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因素。實際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強大支撐力[1]。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階段,在小學音樂教育中不斷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是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舉措。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獨特性
我國教育制度不斷變革,要求我國各個區域的小學院校,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中,都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2]。因此,小學音樂學科也是小學教師教學的重點學科。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不僅僅是對音樂知識的傳授,更是在音樂知識的基礎上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養教育。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因素,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在課堂上合理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知識的方式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現狀
在世界多元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下,我國傳統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目前,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缺乏的感知和體驗有待提升,小學音樂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應在音樂教學中不斷滲透傳統文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為了能夠毫無縫隙引入中華傳功文化,教師可以從民間的樂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入手,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更加直接地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多種音樂樂器的引用,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音樂作品的賞析過程中,讓小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層含義,進一步讓小學生真實地感受民族風情等。小學生對音樂及傳統文化具有排斥的心理,就是因為自身與音樂的距離大,所以對其不夠感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為了能夠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可從樂器入手,吸引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加大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力度,深化中華傳統文化教學深度。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過于表面,要注重深層次傳統文化的引用[3]。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只是局限在會唱幾首歌曲,更要培養小學生正確賞析音樂的能力。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可以將音樂教學與其他活動進行有效結合,像剪紙、皮影戲等,這樣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幫助小學生從多角度認識音樂。
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重要舉措
(一)轉變音樂教學觀念,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
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內容,要注重考量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從小學生音樂學習狀況出發,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學習情境,讓小學生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教師要在課堂上運用相應的音樂教學工具,將傳統文化知識內容與音樂樂器相結合。比方說教師可以運用琵琶、古箏等。教師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領導者,小學音樂教師在空閑的時間,要強化自身的音樂素養;在音樂課堂上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音樂學習思路,對于今后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幫助。
(二)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選取,不能受教材內容的限制,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在不斷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進而提升音樂教學效果。教師積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自身的特色,學生讓能夠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感受不同區域的風土人情。
例如:以引入蒙古族傳統文化內容為例。A教師為了能夠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在課堂上引入了蒙古族傳統文化,將“草原就是我的家”作為傳統文化教學載體,讓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韻律、讓學生用心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音樂形象;A教師在課堂上對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進行具體講解,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文化特色[4]。通過這節音樂課程的學習,小學生對蒙古族產生了初步認識,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在提升小學生音樂賞析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出音樂文化的魅力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學,拓寬小學生學習渠道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具體表現在:音樂戲曲、民族音樂以及川劇變臉、皮影戲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形式。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滲透多種形式的中華傳統文化,為小學生學習音樂拓寬渠道。通過元化教學方式是運用,能夠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讓學生接觸到豐富多樣的民族樂器,便于拓寬小學生音樂學習視野。教師將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思想意識上學習音樂知識內容,身體融入到音樂活動中,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調動音樂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小學音樂教師還要不斷豐富音樂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內容,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接受能力進行分析,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效結合,適當地融入三大音樂體系:達爾克茲、柯達伊、奧爾夫。通過這三大音樂體系的融入,幫助學生從多種渠道學習音樂的唱法與表達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形成適合自身學習的學習體系,為今后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創新精神提供重要依據。
例如:
(1)B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針對“牧童”音樂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將其與剪紙藝術形式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剪紙的方式展現出“牧童”音樂作品創設的情境。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方式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打破單一教學模式的束縛,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提供多種渠道,在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能夠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2)聲勢節奏是音樂課堂最常用的,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身體的任何一部位都可以作為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的節奏。也可以通過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來做打擊樂器,如文章中提到的馬頭琴,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馬頭琴的基本演奏技法,然后讓學生跟著音樂片段徒手模仿,最后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筷子來模仿馬頭琴的幾個有特色的技法:頓弓、擊弓、碎弓等。最后讓學生跟著音樂完整表現。如此一來,學生既很好地感受、理解了樂曲,又能在體驗中了解民族樂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的本質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齊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堂教學[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446(3):12-14.
[2]賈玲.推進課題研究傳承中華文化提高教學質量在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課.
[3]堂教學實驗研究”課題第一屆年會點評趙謙翔老師的示范課[J].教育藝術,2019(1):9-10.
[4]姚振宗.淺析農村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9(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