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
摘 要 Witkey模式也稱威客模式,其搭建了企業一線需求與廣大知識勞動者的開放交流的平臺,同時也為工業設計專業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的構建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文章在分析威客的起源、發展和模式特征后,結合目前工業設計創新實踐培養模式上所存在的短板,總結出教師基于威客平臺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進行網絡教育應用的流程圖,并指出使用的過程、步驟及特點。以期為促進工業設計及其他相關學科創新實踐人才的培養探索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威客 工業設計 創新實踐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25
Abstract The Witkey model has established a platform for the op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first-lin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vast number of knowledge workers. I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r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als. After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per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tkey website,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training mode, and summarizes the flow chart of the teacher's network education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Witkey platform for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And point out the process, steps and features u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talents explores new and effective ways.
Keywords Witkey; industrial design; innovative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知識經濟和Web2.0的雙重背景下,威客模式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利用互聯網將閑置的智慧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的一種知識變現的新方式。在各高校大力推動各部門產、學、研三結合的背景下,“威客”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在互聯網環境中的新方式。
1 “威客”概況
1.1 威客的起源與發展
“威客”是由英文“Witkey”-the key of wisdom(智慧的鑰匙)諧音而來,它是一種以互聯網為母平臺進而為人們提供信息創、交換并消費的子平臺。用戶使用信息的同時可以像情報工作者一樣創造并提供滿足他人需求的信息資源,用智慧換取財富。[1]威客最早是在2005年就讀于中科院MBA的劉鋒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出并定義為“通過互聯網將智慧、知識、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一群人,他們在互聯網上通過解決科學、技術、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問題,讓知識、智慧、經驗、技能等獲得經濟價值的體現。”[2]
自2005年11月起,威客領域引起了國內相關媒體的關注;2006年9月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使得威客概念開始廣泛傳播。隨后一段時間、百度、新浪、雅虎、Google等國內外各知名網站紛紛進入這個領域;2007年的高考試題使數百萬考生接觸并了解了威客模式;2007年8月威客成為中國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至此,標志著威客的概念正式被互聯網和社會認定。
1.2 威客模式的特征
劉幸昕在“威客模式:網絡時代的互動式參考咨詢”一文中認為威客模式的特征主要體現在:(1)平臺上用戶的自由分工互助等工作的開展;(2)提問與回答的選擇性與自由性;(3)答案的不斷匯聚與更新共享。并且從威客模式與參考咨詢的關系出發指出其模式與傳統相比具有用戶參與、內容公開及有償激勵的特點。[3]劉瑞儒則認為威客網的特點有:(1)威客需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并有意圖通過自身機能或知識解決他人懸賞的問題進行知識變現;(2)威客無需耗費時間對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維護,可以適時按需提供給有需求者;(3)威客網豐富了互聯網上的服務類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搜索引擎的不足。[4]
2 工業設計專業創新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分析
工業設計是藝術設計門類里的理科生,是工科專業下的藝術生。自打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工業設計專業分別在機械類和藝術類下同時存在,即可以看出這個專業是兼具理性與感性,科技與藝術并存的。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國現有460余所本科院校開展工業設計專業,但是盲目擴張的背后卻帶來了專業對口率、就業率低的尷尬境地。關鍵之處還是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對工業設計人才的創新實踐教學認知不足,無法形成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導致。吳瓊教授在“校企合作: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生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一文中指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業設計師應具有:良好的機械設計與制造理論基礎和技能;良好的市場把握能力;良好的文化藝術基本知識結構;良好的從業心態。[5]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大多開設了模型制作、金工實習、市場調研、校企合作等實踐類課程,并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設計競賽、指導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相關實踐教學的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但由于大部分地方院校缺乏創新的實踐平臺、大部分老師缺乏一線的企業工作經驗、校企合作的資源匱乏難等原因,使得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困難。
3 基于威客優化創新實踐人才培養
從2007年起便有學者開展威客教學的相關研究,十幾年間相關的研究文獻呈現出有起有落,整體增長的趨勢,主要聚焦在應用“威客”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價值分析、實踐等方面的研究。威客作為21世紀的新生事物,互動中實現價值化的一面是當前設計類高等教育所缺少的。[6]結合威客模式的特征以及徐州工程學院此類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的辦學特點,展開基于威客的創新實踐人才的優化教學改革探索。
3.1 基于威客平臺優化工業設計實踐教學
工業設計人才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實踐重于理論、技能重于知識。在實踐中不斷地聯系理論,培養獨立思考與設計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雖然高校均已明晰實踐的重要性,但部分資源匱乏的地方院校由于缺乏與外界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無法搭建有效的實踐教學平臺,導致實踐課程局限于校內,缺少深入社會實踐的機會。劉瑞儒于2007年提出了基于威客網站的網絡教學應用模式,[7]提出威客網站的遠距離教育應用的兩種模式——教師利用以及學生利用。本文認為威客平臺的遠距離教育應用的模式對于優化工業設計專業進行創新實踐人才的培養,可以上述地方院校中教師群體所缺乏的來自社會和企業的設計需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威客平臺將自己和自己工作室學生的作品、成果或是某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案上傳至威客網站進行展示與公布,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后,逐漸吸引有設計需求的企業,不斷建立新的設計關系,帶來更多的設計項目,指導學生完成。
3.2 基于威客平臺構建工業設計專業創新實踐模式
在潘魯生教授《論新形勢下高等設計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的一文中,將設計藝術教育實踐教學劃分為課程實踐教學、創作實踐教學、項目實踐教學、行業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五個層次。[8]這五個層面有著各自不同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作為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在設計藝術教育實踐教學的規律下有著共性同時也具備自身專業的個性。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在發達地區的知名院校開展甚廣,是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但是對于一些師資及社會資源比較薄弱的地方院校而言,學校提給學生的實習機會不僅少而且企業平臺層次不高,學生也無法接觸到較好的實習資源。威客平臺的有效利用,為企業需求與教師實踐教學之間搭建好了網絡實踐的平臺。本文所構建的基于威客的工業設計專業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的主要流程為:1.大一基礎打牢,熟悉流程;2.大二重視市場,夯實技能;3.專業分化,積累信譽;4.經驗豐富,規劃職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依托威客的實際項目創建工作室,帶領學生團隊完成線上任務。以師生互動貫穿始終的情境式實踐教學,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提高于真實的工作情境和實際項目,將有效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并讓學生在這樣一種專業氛圍里確立了自己未來的專業定位和職業目標。
4 結語
在學校缺平臺、教師缺項目、學生缺實踐的部分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中,威客模式所具備的互動靈活、知識有償、個性按需的特點可以有效地解決三方的缺憾。將威客模式引入到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完成懸賞人的要求從而達到知識變現的學習熱情,更因為威客平臺上呈現的公司一線設計需求,帶給學生最貼近時代、貼近企業的設計案例,讓學生走出校門時就已經是有著豐富項目經歷的工業設計創新實踐人才。但是威客平臺也有著制度不盡完善等問題,在以實現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下,還需要不斷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史新,鄒一秀.威客模式研究述評[J].圖書與情報,2009(01):69-72,96.
[2] 劉鋒.威客(witkey)的商業模式分析[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
[3] 劉幸昕.威客模式:網絡時代的互動式參考咨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3):70-72.
[4] 劉瑞儒.威客:知識價值觀的網絡體現[J].情報雜志,2007(5):26-30.
[5] 吳瓊.校企合作: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生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J].藝術探索,2010.24(5):99-101.
[6] 張鋒,張桂紅,黃浩.應用“威客”教學改革研究述評與展望[J].現代職業教育,2017.16(6):8-11.
[7] 劉瑞儒.威客(Witkey)及其網絡教育應用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7(8):54-56.
[8] 馬靜.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