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頌杰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日益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視力度與投入力度在逐漸增強,并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推動教學改革,革新教學方法”的新要求。對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使用符合學科特點,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對于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改變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內容,促進數學學科在小學教育中的長久發展;另一方面,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調動他們積極性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會在多樣化問題的促進下得到發展。基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所具有的諸多優勢,教師在教學中要予以重視,善于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創設策略,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1.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點
首先,創設情境時應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發展特征,并著手于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接受,掌握科學的尺度[1];其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最后,摒棄單一的創設手段,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導向創設多元化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充分的激發。
2.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可行性策略
2.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的知識是國家教育部門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與認知水平進行編排的,都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善于運用數學知識聯系生活這一特點,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問題情境,以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例如,在“三角形”面積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類型的問題,且不能熟練掌握三角形的相關概念,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產生抵觸的心理。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融入生活化例子開展此次教學活動,如三角形的紅旗、三角形的支架等,將若干個生活元素當作切入點,以此來強化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程度,再慢慢過渡到對三角形面積的求解。
2.2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興起,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諸多的便利條件。將其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在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數字化。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將其進行合理的運用。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為教師提供教學上的幫助,促進教學質量與有效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圖文并茂的特點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2]。例如,在“平移和旋轉”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演示如下畫面:轉動的大風車、電風扇、玻璃窗、纜車等,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它們是平移還是旋轉。在學習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時,教師依然可以通過多媒體出示相關物體,如一棵樹和一輛小汽車,讓學生在觀察中嘗試說出兩者所具有的特點。在現代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不僅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會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實現個性化及全面發展。
2.3善于借助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愛玩是人們的天性,更何況是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借助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革新教學思維,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開展“可能性的大小”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抽獎游戲”“摸球游戲”“拋硬幣游戲”等引入到教學中,并根據游戲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比如說“摸球游戲”,將紅(2個)、黃(3個)、藍(1個)三種顏色的小球放入黑色的口袋中,選擇一名學生摸球,其他學生猜出每個顏色的可能性。在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從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還能夠加深他們的對知識的理解,使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
2.4借助故事情節,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與數學思維,促進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問題情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手段進行授課。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學習教學內容,加深其學習印象。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述故事時,要將其與所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投身其中,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4]。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故事情境:“狗熊嶺”開展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附近的動物都來參加比賽。為了體現比賽的公平,光頭強裁判員劃分了不同的比賽場地,熊大、熊二以及獅子先生等體型較大的運動員需要跑長方形跑道;而吉吉國王、蹦蹦以及兔子小姐等體型較小的運動員需要跑正方形跑道。在比賽結束后,裁判員要為分別取得勝利的熊大和蹦蹦頒發獎品。故事結束后,教師要提問學生,熊大和蹦蹦跑步的路程分別是多少米?在故事情節的驅使下,學生快速算出正確答案,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3.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現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目標,教師應順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特征,創設充滿趣味性與神秘色彩的問題情境,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薛禮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措施分析[J].名師在線,2019,(02):41-42.
[2]魏秋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71-171.
[3]羅明.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J].學周刊(上旬),2018,(10):33-34.
[4]藺淑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6):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