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靈 宋麗麗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型學科,有效的數學教育除了傳授基本知識以外,更要推動數學在思想創新與科技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立足新課標改革,當代數學學科不能再局限于“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而是注重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調動學生多元數學思維,鍛煉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適應新高考改革需要的同時,夯實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圍繞新課改的主要內容與根本要求,本文結合當前高中數學“教情”與“學情”,提出幾點課堂教學創新的建議,期望能靈活調整陳舊的教學模式,從多元視角開展實用、高效的數學教育活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根據我國《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想要在課堂落實素質教育目標,顛覆傳統的教育理念,引入全新的討論式、啟發式教學勢在必行,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開發綜合思維,在參與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同時,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實現創新發展。因此,我們要客觀反思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缺陷與不足,從新課改為切入點,把握教學創新的契機,探究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與新方法,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應關注的課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這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
一、樹立教學目標,關注全面發展
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課堂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因此新形勢下設計課堂教學方案,要立足實際“教情”與“學情”,有針對性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打造老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的高效數學課堂。例如學習《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基于核心素養教育要求,圍繞“四基四能”設定目標:一是基本知識。歸納總結兩條直線為平行或者垂直關系的條件;掌握并運用兩條直線的夾角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二是基本技能與基本思想。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數形轉化意識,能夠運用簡化運算解決問題;三是基本活動體驗。調動學習興趣,發揮學習主動性。只有多元目標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協調發展,才能讓高中生取得滿意數學成績的同時,提升綜合能力素質。
二、精設新課導入,調動探究興趣
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既要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要充分挖掘其思維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優化課堂設計,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新課導入環節入手非常必要。例如學習《函數的奇偶性》時,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對稱圖案,對此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說雪花是對稱的、有人說蝴蝶是對稱的、有人說京劇臉譜是對稱的;當大家討論得意猶未盡時,我又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現了對稱的函數圖像,順理成章地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再如學習《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時,課堂上組織有趣的“看商品,猜價格”小游戲,激起學生的參與欲望,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巧妙地滲透了“二分法”的數學思想。
三、立足認知規律,分層預設問題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而什么樣的問題才具備探究價值?如何提問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目的?我認為自然要立足高中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需求,巧妙地運用問題串聯知識點;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啟迪學生的思路,我采取了獨特的分層預設問題方法,這樣既能尊重每個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也可以避免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消”的情況。
例如學習“二次函數”時,在學生掌握函數單調性特征的基礎上設計問題:
①假設 f(x)=x2-ax+2 在(-∞,0)上單調遞減,求 a 的取值范圍;②同等條件的情況下,對數函數 f(x)=loga(x2-ax+2),求 a 的取值范圍;③同等條件的情況下,函數 f(x)=loga(x2-ax+2),求 a 的取值范圍。三道題目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層層遞進地設問,考慮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新舊知識關聯,構思創新方法
高中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引導學生合理把控新舊知識點的關聯,通過推理、探究與演示,起到化繁為簡的解題目的,提高解題效率。例如解不等式“ax?+bx+8<0”的解集是(4,6),求 a+b=?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與歸納,理清基本的解題思路——將“4”和“6”分別視為二次方程“ax?+bx+8=0”的兩個根,再根據根與系數的關系式得出 a 和 b 的值,即能求出 a+b 的值。解題過程中,通過對比、關聯新舊知識,形成了順暢的解題思路,有效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發散思維。
五、按照學生的基本觀念創建問題情境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研究,參與到實踐操作活動中,同時,教師要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完善知識架構與學習體系。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直觀感受,深入觀察與挖掘數學知識,整理歸納相關內容,抽象概括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從而加大思維訓練的力度,使學生在探尋期間發現問題,全面分析與解決問題,進而增強其數學的思維能力。
六、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應從高中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創設精彩的雙向互動學習過程,潛移默化地滲透數學思想與解題方法,抓好典型教育,落實推陳出新,讓學生既能掌握知識,更能參與數學探究的整個過程,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形成良好思維,實現全面發展,這也正是新課改的期望所在。
參考文獻:
[1]上官德運.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1):62-63.
[2]楊麗先.挖掘數學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28):82.
作者簡介:
杜靈 女 1987年10月 鐵嶺縣高級中學 數學教師,班主任
宋麗麗 女1987年04月 鐵嶺縣高級中學 數學教師,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