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艷
摘 ?要: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限制,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不好好聽課的情況。為了能夠提高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的效率,就需要吸引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老師和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學習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而能夠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課堂教學;活躍課堂;策略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比較發散,學習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也不好。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小學數學老師的充分重視。作為一名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老師,應該創造一個愉快、自然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個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習動力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并且活潑愛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也是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最好方式之一。實踐證明,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且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設定符合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使一些復雜的、不容易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二年級的小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記憶和模仿,動手時間、交流合作是學習數學的最好方式。數學學習的系統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數學老師還可以將新舊知識相結合,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以及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渴望。例如,在教小學生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數學老師可以從之前所學過的直線入手,讓學生們親自動手畫一條線段。這樣循序漸進,可以使學生們更好地去理解三角形、線段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事實證明,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是激發小學生學習動力,最大化提高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對于二年級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學好數學不僅僅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促進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健全小學生的數學認知,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學習技巧。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局限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會考慮學生的能力是否能夠接受如此多的知識,只注重達到自己的目標,即讓學生學會知識,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獨立學習的培養。首先,二年級的小學生好動并且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心,數學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比較重這個特點,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要注意鍛煉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數學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下討論。相對于課上學習而言,課下討論的氛圍比較寬松愉悅,學生的討論熱情高漲,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數學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討論小組,對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二年級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將平時的生活融入到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如果二年級的小學生形成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且能夠將其應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形成一套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方式,那么對于數學高效學習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老師在準備課程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例子,還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將所提出的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二年級的小學生能夠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所在。例如,數學老師在講解加減法的時候可以引入“小明拿著一張五塊錢去買棒棒糖,一支棒棒糖是一塊錢,小明買了兩只棒棒糖,那么小明應該付給小賣鋪的人幾塊錢?小賣鋪的人應該找小明幾塊錢呀?”這個例子。這樣的例子不僅僅與二年級的小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還可以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去理清思路,獨立思考,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海燕.打造小學教學活躍課堂,實現高效教學[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65.
[2]林清高.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20(8):184.
[3]岳學琴。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J].散文百家旬刊,2016(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