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7年8月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相繼公布,這標志著我國現代學徒制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升級對勞動力在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提出了新的匹配條件。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需要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作為支撐。面對市場需求及嚴峻的就業形式,提升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迫在眉睫。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培養
一、科學制定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
在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及職業院校需要根據現代學徒制中人才培養的特色及方式,根據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目標定位,科學構建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職業素養培養標準應該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及方式、培養評價與考核等。不同職業及行業領域所要求的職業素養有相同和不同側重之處,依據崗位任務及現實需求來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和實際。首先,對不同職業領域的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的制定應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是統一性的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強調的是無論什么職業都必須具備的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訓標準及方案;第二是專業行業領域的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強調的是某職業特殊要求的職業素養。其次,應該根據現實依據不斷補充和發展職業素養培養標準及方案,增強前瞻性和規劃性。
二、搭建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平臺,發揮“雙主體”辦學優勢
在現代學徒制的政策背景下,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首先要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企業工作環境及企業管理制度下學生的職業素養才能被鞏固。職業素養培養的關鍵是做中學,創造工作情境,在實際工作中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在實際問題中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在企業規范化管理中形成對職業素養的重視。現代學徒制中學生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學習,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現場教學,師傅不僅能夠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教學,還能端正學生的職業態度,形成職業情感。這是其他人才培養模式難以實現的。另一部分時間,學生職業院校的育人模式下,提高學生對于職業素養價值的認識,通過自我認知的發展,促進職業素養的構建。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關鍵在于實現校企的工作無縫對接。校企要共同制定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及考核體系,共同研討職業素養培養方案,對職業素養培養過程實施共同管理和考核,對教學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在校園文化宣傳的同時,要善于將企業文化貫穿其中,對實現“知行合一”創造條件。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的關鍵是必須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兼顧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三、搭建信息宣傳平臺,激發技能型人才主觀能動性
平臺決定高度和寬度,職業素養的培養要充分注重平臺的開發和利用以激發學生提高職業素養的主觀能動性。信息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優勢,能夠避免傳統“說教式”教育帶來的溝通障礙和反感。職業院校與社會力量的通力合作,共同搭建信息傳播平臺,營造職業素養培養的外部氛圍,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對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進行宣傳,利用社會輿論倡導職業尊重,轉變就業觀念,形成崇尚職業素養的社會風氣,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幫助職業院校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樹立職業成就未來的信心,形成無形的激勵力量,通過外部環境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對技能型人才產生深刻影響。還要根據新生代的群體特點及變化,適時調整宣傳渠道及內容,培育適合新生群體心理特征的,具有鮮明特色的職業素養載體,從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出發,圍繞學生,根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職業院校學生打心底對提升職業素養的價值和意義有充分的認識,并付諸行動,對提升職業素養產生內生動力。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形成對具有“工匠精神”的師傅的尊重和崇拜。
四、創新培養方式,拓展網絡資源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豐富和拓展了人們交流的空間,網絡讓資源共享,全世界信息互聯互通,知識的學習和交流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教育領域也隨之發生變革,人們學習的方式和學習內容更加多樣化?!盎ヂ摼W+教育”讓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在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也要推陳出新,創新培養方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職業素養培養變得更加生動,貼近青年一代的生活。慕課、微課是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近幾年來得到廣泛運用,職業素養培養也可探索這一教學模式,實現課程資源的網絡共享,課程資源的共享不僅有利于教育均衡和公平,還能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更加人性化。由于現實條件有限,職業素養培養經常受到限制,而通過拓展網絡資源,能夠實現在交流中學習,在情境中學,在創造中學,促進職業院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工匠的交流,教師與企業師傅的交流,使教學更加合情合理,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
五、結束語
綜上,國家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不斷強調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技能型人才的職業素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期待。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實現技能型人才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所以必須要注重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明霞,章瀚.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2):95-96.
[2]亓燕.技能型人才新時代職業素養:解讀、邏輯與培育[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3):28-32.
[3]高亞平,馮志強,張全剛,李佳.高職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8(11):72.
作者簡介:
吳春禹,男(1972.4.18—),漢族,北京人,碩士研究生,高師,研究方向:中職數學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