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友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教學也隨之更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教學這一理念成為教師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它不僅是學生高效學習的要素,還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前提。此外,有效教學不斷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因此,本文筆者對有效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充分備課;巧設問題;針對練習
小學是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初步建立數學概念的啟蒙時期,由于教師常常以填鴨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造成學生的能動性未得到發揮。此外,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學的多個環節精心設計,使之與現代教育觀念相契合,這樣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實現有效教學。本文筆者以小學數學作為切入點,從“充分有效備課、巧設課堂問題、及時針對練習”三個環節對有效教學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充分有效備課,全面掌握學情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也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前提。而目前教師在備課環節,往往忽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是將備課教材作為唯一的備課工作,造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脫節現象。因此,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現狀,并進行充分有效的備課,這樣不僅能夠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還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為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筆者在進行“比的基本性質”備課中,考慮到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具有一定掌握,而且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們能夠根據比與分數、比與除法的關系,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因而,以復習分數的基礎性質作為教學導入環節,進而引申出“比的基本性質”,同時,在舉例驗證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導驗證,并通過這一過程提高學生具體的綜合概括能力。因此,通過備課環節,不僅全面掌握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還能夠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構建預設的教學活動場景,并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充分保障。
二、巧設課堂問題,激活發散思維
素質教育觀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發散思維恰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特性,并應巧妙地設計課堂問題,如:學生思維矛盾處,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從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筆者在進行“圓的周長”教學中,考慮到圓的周長是在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了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展示“小明和小花在花壇周圍跑步,小明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小花沿著圓形路線跑,結果沿著圓形路線跑的小花獲勝”,這一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提出系列問題,如:“小花和小明跑的路程實際是什么?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圓的周長?能不能用一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這一系列問題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他們利用課前準備好的皮筋和圓片計算出圓的周長,同時將圓片的周長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了蘊含在周長和直徑中的規律,進而認識到了圓周率。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還使學生體會到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完善了知識體系。
三、及時針對練習,鞏固基礎知識
練習是鞏固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知識漏洞的方式之一。教師不能再以題海的模式使學生展開練習活動,而是要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使問題由易變難,由簡單到復雜,這樣不僅順應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還能夠達到練習的目的,同時,教師也應及時發現學生的薄弱之處,引導他們進行針對性練習,從而不斷完善知識體系,以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
筆者在進行“百分數化成小數和分數”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對百分數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首先設置“幾分之幾等分數問題”,讓學生回憶分數的應用。在此基礎上,涉及到百分數的問題,如:“將小數、分數改寫成百分數;用百分數、小數、分數表示直線上的點;百分數的應用問題”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不僅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知識漏洞,還鞏固了所學知識。此外,每個學生對分數、小數和百分數能夠清晰地區分與轉化,從而為后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供良好保障。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有效教學理念成為了一種創新型理念,也是教師越來越重視的理念之一,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不斷將其落到實處,要求教師巧妙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首先應研究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并進行完善備課,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數學認知發展現狀相契合,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奠定基礎。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并設置一系列問題,以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此外,在教學結束后,也應針對性地設計適當練習,以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使教學達到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建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7,4(4):117-118.
[2]肖春.淺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7,10(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