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凡
摘 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課上和課下都能夠認真學習,主動思考。因此,教師需要運用良好的引導策略引導學生逐漸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從設置學習目標、督促學習實踐、給予鼓勵支持等方面探討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引導策略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在學習上有所提升。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并使學生逐漸將自主學習形成習慣,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便能夠充分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更多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
一、設置學習目標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目標。當我們為學生設置了學習目標后,學生便會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努力學習,并能夠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在課堂前通過預習學習單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便可以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
如,在教授學生《Then and now》一課時,我便為學生設置了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本次課程中的一般過去時與一般現在時兩種時態的表達方式,并讓學生自己掌握動詞的過去式。之后,學生需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時態描寫自己過去與現在的變化情況。在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目標之后,便開始自己在閱讀課本內容的時候,畫出句子中代表過去時態的動詞,有read,could,did,went,saw等英語詞匯。當學生在描述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情況的時候說:“Five years ago,I was thin and small. Now I am taller and stronger.”“Before,my hair was very short,now my hair is also long.”從學生表述的語言中,可以看出學生能夠按照我所提出的學習目標認真進行學習,并掌握課堂中的重點知識。這也證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利用學習小組展開學習實踐
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采用利用學習小組開展學習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口語實踐演練,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英語表達,鍛煉學生對于英語的把握能力,從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主動學習英語知識。
如,在教授學生《Keep our city clean》這一課內容時,我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實踐,讓學生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彼此之間根據文中的對話進行交流。一人扮演對話中的Miss Li,一人扮演對話中的Su Hai,一人扮演Wang Bing,一人扮演Liu Tao。之后,這幾位同學便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對話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感興趣,可以在此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Miss Li說道:“Look at these pictures of our city. Is our city clean?”之后小組中的其他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說:“No,it's not.”之后Miss Li再次說:“What makes our city so dirty?”此時,便由其他扮演學生的人回答這一問題,將城市污染的原因說出來。學生在此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并積極參與到此活動中。在后續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以上文本的對話結構開展聯系生活實際的真實對話,以我們居住的城市和周圍環境在組內開展對話實踐,達到真實的語言運動,可見此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三、給予鼓勵支持
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尤其是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鼓勵。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多種鼓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進步和成功,這樣學生才能夠對英語的學習更有信心,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語言鼓勵是平時課堂中運用最廣泛的,教師的語言藝術會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影響。我經常會“想方設法”給學生一些鼓勵,特別是要照顧到一些基礎較差、缺乏學習信心和動力的孩子,通過提問一些他們能夠回答的問題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老師的激勵性話語會更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如“Wow,I like your answer”“Good idea”“Good job”“So clever”等等。這些學生受到老師肯定的激勵話語后會漸漸變得更加主動,課堂參與度也會提高,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在課堂上我也會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學生能夠用英文表達,能大膽地進行對話、表演,我通過豎大拇指、與學生“high five”、與學生擁抱這樣的肢體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降低表達時的緊張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和表達英語的勇氣。另外通過建立評價機制來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例如,在我教授的一個二年級班級,我將班級學生分為八個小組進行“爬格子”競賽,小組的成員舉手回答問題,該小組就能往上爬一格,每節課評出爬得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獎章,每月進行獎章評比,還有精彩的獎章“開獎日”。低年級的學生在此評比活動中都十分積極熱情,能高度集中在課堂活動中,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運用多種鼓勵的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時,可以采用設置學習目標、督促學習實踐、給予鼓勵支持等方式進行教學,這些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更多的學習方法,并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李玲娜.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73.
[2]曹愛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8(2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