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蘊含著對學生價值觀念和學習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對低段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知識是學生打開心靈的窗戶的第一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學生的學習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教學;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離不開對學生生字、閱讀、寫話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靈活選取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學生積累學習的經驗。
一、圍繞學生識字——培養學生聯想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圍繞學生的識字展開,為學生指明生字積累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生字的理解,培養學生聯想的學習能力。部分學生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存在記憶性不強,理解不深刻的問題,難以增加生字的積累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的聯想,促進學生記憶理解。
在學習“詠柳”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詠、妝、柳、絲等生字的讀音和寫法,理解碧玉、妝成、裁出、剪刀的含義,培養學生對詩詞的熱愛,讓學生能夠圍繞詩詞所描述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了《詠柳》這首詩的朗誦,讓學生跟隨朗誦的聲音,把握詩詞的意境。學生聆聽朗誦后,對詩詞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筆者圍繞詠、妝、柳、絲等生字對學生進行了專項指導,利用生字組成的詞組來幫助學生理解生字的含義。為了強化學生對生字的印象,筆者組織學生將詩詞的內容繪畫出來,讓學生將生字標注在畫面中。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對詩詞的內容展開了想象,畫出了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畫出了柳樹,畫出了風吹拂柳的樣子。學生經過繪畫后,對生字有了深刻的印象,掌握了生字的寫法。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識字展開教學,培養了學生聯想的學習動力。
二、圍繞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分析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圍繞學生的閱讀展開,培養學生閱讀的學習技巧,讓學生投身到閱讀思考中,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的學習能力。部分學生在參與閱讀活動的時候,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完成對課文的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問題為線索,促使學生思考閱讀內容,找出閱讀的框架,加深閱讀的印象。
在學習“小馬過河”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中獲得一定的道理,培養學生分析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頭腦來開展閱讀,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了小馬過河的動畫片,讓學生通過動畫片來了解小馬的形象。學生觀看動畫片后,對故事產生了探究的念頭。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小馬在過河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礙?大家為什么在過河的問題上存在不同的意見?小馬最后順利過河了嗎?文章闡明了怎樣的道理?學生綜合這些問題,對課文進行了分析,知道了課文講述了小馬打算去磨坊磨麥子,途徑一條小河的時候,分別遇到了高大的老牛、矮小的松鼠,收獲了不同的過河意見,猶疑不決,詢問媽媽的意見后,小馬親自嘗試了一下,過了河,明白了遇事要積極動腦,避免盲聽盲信,勇于實踐的道理。學生找出了問題的答案,加深了閱讀的印象。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閱讀展開教學,培養了學生分析的學習能力。
三、圍繞學生寫話——培養學生創作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圍繞學生的寫話展開,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積極表現自己,掌握寫話的技能,培養學生創作的學習能力。部分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出現了缺乏鍛煉,找不到話題,文字缺乏趣味等的問題,影響了寫話的質量。這就需要教師增加學生寫話的表達機會,讓學生能夠以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點。
在學習“棉花姑娘”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感受動物的價值,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益蟲,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創作的能力,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了閱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所得,想象棉花姑娘會說些什么話來感謝七星瓢蟲。學生閱讀課文后,知道了棉花姑娘葉子上長了蚜蟲,在求助燕子、啄木鳥、青蛙都無果后,遇到了七星瓢蟲,吃光了蚜蟲,重新快樂地成長起來,了解了益蟲存在的意義。接著,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代入棉花姑娘的角色,表達對七星瓢蟲的感謝。其中一位學生寫出了:可愛的七星瓢蟲,謝謝你為我趕跑了蚜蟲,讓我的葉子重新恢復了健康。我馬上就可以開花了,到時候你記得來看我。作文充滿了童趣。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寫話,對學生展開指導,培養了學生創作的學習能力。
總之,本文通過圍繞學生識字、圍繞學生閱讀、圍繞學生寫話進行教學,培養了學生聯想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分析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創作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海波. 談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匯編.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02-104.
[2]張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不足與提升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