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蓉
【摘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在花樣繁多、熱鬧非凡的課堂教學中,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發(fā)展。因此,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資源;低年級;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42-01
在全面推行課程改革,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今天,我想如何真正達到和實現(xiàn)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目標是由尤為重要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寬松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帶進“數學樂園”,從他們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是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一、利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做學習的主人。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注意力集中保持時間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而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聆聽的習慣中引導他們在專心聽講的同時學會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我要學”的積極性,教師應給每個學生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以此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教學“認識鐘表”——“小芳的上午”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鐘表的認識,有的同學還說了整時和半點時鐘面的特點。接著,我又讓一位同學說說“小芳幾點的時候分別在做什么”,另一位同學用模型鐘表撥時間。學生在自己動手撥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怎么表示呢?我鼓勵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想一想,大家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同學說:“分針始終在“12”上,時針指在幾就是幾點整,那分鐘走過“12”一點兒就是幾點整剛過。”有的同學說:“分針還沒有走到“12”上,說明幾點整還不到。”教師沒有直接講授知識,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合作交流中學會了新的知識。接著我讓學生口述了他們星期天一天的安排,這樣他們不僅學會了認讀鐘表,還懂得了珍惜時間,記憶也非常深刻。實踐中我體會到有趣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只有學生興趣的激起,才能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利用媒體設備,語言親近、貼切,啟迪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時,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如果教師的語言生澀、呆板,學生就更加覺得學習數學乏味、疲倦了。因此,教師教學時,教師的語言要和學生親近,語言不僅要精練、準確,還要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氣息和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認真傾聽的興奮點。如:在教學“左右”時,我用簡短的語言吸引了學生:“小朋友們,昨天老師聽了一個謎語,怎么也猜不出來,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十個好兄弟,長短各不一,彈琴、畫畫離不了,越動越靈巧,你幫我來,我?guī)湍悖ぷ鲃趧拥玫谝弧!蔽矣脙和猜剺芬姷牟轮i語的形式一下子吸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引出了左手和右手,為教學“左右”做了鋪墊。生動有趣的語言,貼近生活,激發(fā)了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激活了思維,體現(xiàn)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對于“左右”的位置關系很容易地就掌握了。所以教師語言的親近在啟迪學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利用網絡資源,精心設計練習,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結構是講與練的結合。講授是要通過練習來消化理解的。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專心聽講的學習情緒,就必須講究課堂練習的設計。練習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的培養(yǎng),有思考性、趣味性、多樣性、科學性、漸進性和層次性。基于此,我經常讓學生用打手勢的方法進行口算練習,一邊用腦計算,一邊口說答案,一邊用手勢表示口算結果。還經常出示口算題,讓學生“悄悄算”。先讓單組同學把結果悄悄告訴同桌,同桌認為對了就點點頭,不正確就搖搖頭,再計算,雙方統(tǒng)一不了時就舉手報告老師。或者用猜數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口算訓練……總之,要在課堂中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動口說一說,動手擺一擺,情境調節(jié)動一動,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愛學,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
讓學生在“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不僅強調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和教師促進學生成長的專業(yè)知識,還強調了教與學的創(chuàng)造性,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真正把數學學習當作一種樂趣,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只要肯動腦、肯動手就一定會在數學樂園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享受到學習、創(chuàng)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焦中慧.網絡資源為數學課堂施加“魔法”[N].中國教育報,2017-11-15(011).
[2]高慧.互聯(lián)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