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文
【摘要】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是奠定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基礎課。隨著義務教育教學階段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物理教學得到高度重視,這對于物理教師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學校和教師都應該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趨勢,通過一些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提升物理課堂的有效性,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初中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進行相關闡述,談談物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促進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202-01
對于大多數初中生來說,如何通過課堂的學習來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而一個高效率的學科課堂的構建,總是需要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因此,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的建構過程中,老師就應該做到積極的指引,而這些初中生們則需要積極實踐,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習效率。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作為老師,我們更需要有所作為,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來提升物理課堂有效性,讓學生們能夠更高效的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一、營造具體濃厚的物理學習環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在日常的物理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主動的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具體濃厚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對初中物理學科來說,由于物理知識本身的復雜性和枯燥性,老師更應該積極的給學生們營造一個帶有濃厚學習氛圍的,同時也具有趣味性的課堂環境,這對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積極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良好的學習環境的構建,也能夠讓學生們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養成一些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該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增強物理課堂趣味性。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化教育教學手段,采取多媒體方式來進行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的教授與解析。通過這種新興技術的應用,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這些初中生們了解到物理知識的學習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樣枯燥乏味,從而可以更好的增強他們對于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老師們可以通過網絡技術來虛擬物理操作過程,讓學生們能夠以更加感官形象的方式來看待物理知識的學習,讓他們對于自己不太清楚或不太理解的物理知識或實驗過程等有著更加切切實實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通過大量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物理知識,拓寬他們物理學科知識學習的途徑,讓他們能夠切身的感受到科技發展對物理教學的深刻影響。所以,采取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這恰好適合初中生學習發展的心理需要,讓他們在具體濃厚、充滿趣味的物理課堂中掌握一些積極有效的學習習慣。這些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的養成,具體濃厚的學習環境的創建,都對提升物理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重視對初中生物理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教授,培養他們建立自己的物理學習結構框架
在對初中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重視對他們物理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教授。通過這些系統知識的傳授,能夠讓初中生對雜亂煩碎的物理知識有一個系統化和整體化的接收過程,從而能夠更好的培養這些初中生去建立自己的物理知識學習框架。這對他們以后的物理知識復習,甚至是更深層次的物理知識的學習來說,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初中階段知識難度系數的增加和知識范圍的擴大,往往會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生不能夠很好的跟著老師的教學進度去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所以,這就更加需要我們的初中物理老師們去進行系統化和整體化的物理知識的傳授與教學。在具體的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通過對相同或相關,以及相對立的物理知識的系統教授,讓這些初中生對這些龐大繁雜的物理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積極的為學生們傳授一些具體有效的、適合他們學習階段的學習方法,鼓勵他們在課后進行屬于他們自己的一種物理知識結構框架。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對物理學科知識點的總結與歸納,也可以讓他們對書本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與掌握。
三、將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物理實踐操作相結合,加深初中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從物理學科本身的學科性質來看,它本來就是一門帶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那么,在老師日常的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平常的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都免不了要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們積極鼓勵學生去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操作巧妙的結合起來。讓他們通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實驗操作的執行與實施,從而更加高效的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科學習效率。
一個成功的物理實驗的完成,這往往是在學生豐富的理論知識的積淀之上才得以實現的。所以,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物理知識的教授。同時,在學生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們對物理書本中的一些物理概念、推導過程,以及公式演化等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積淀。只有這樣的話,老師才能夠更加輕松的引導學生們去進行具體的物理實驗操作。而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依靠老師純粹的知識講解,還需要學生們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在自己的物理實驗操作過程中。此外,老師還要對這些初中生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安全教育,以免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通過這種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識的傳授,能夠讓學生們樹立一種理論知識與行為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種良好的學習行為在物理學科方面尤為有效,而這在很大一個方面也是能夠較為直觀的反應老師物理課堂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的最佳方式。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物理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這對于初中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的養成,優秀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而這也能夠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老師物理課堂教育教學效率和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由此來看,如果老師和同學們能夠更好的去配合彼此,那么,一個高效率的物理課堂的構建就能夠很好的實現了。
參考文獻:
[1]梁愷.淺談如何做好物理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銜接.《課堂內外·教師版》.2015年1期.
[2]張小平.信息技術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陜西省物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
[3]哈順軍.試論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時代報告(學術版)》.201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