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遠濤
【摘要】人際交流活動對人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課堂教學,日常生活中師生,生生,親人間互動活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際基礎。
【關鍵詞】創設情境? 激勵評價? 拓展延伸? 發展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28-02
當今社會是一個有著強烈社交意識的社會,人際之間的交往交流也是大家最基本、最經常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通過交往交流活動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吸收了大量的社會信息。學會交往、善于交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讓他們能通過多種方式順利地與人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在生活實踐中,“聽、說、讀、寫”這幾項技能,用得最多的是“聽”和“說”。而訓練最少、測試最少的也是“聽”和“說”。這就使學生基本技能的全面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涩F今社會發展對人的口語交際能力要求卻越來越高,甚至成為其參與社會競爭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9條明確提出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睘槁鋵嵳n標,在教學中通過互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課堂教學中的互動。
學生入學之初,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但并不能完整、連貫、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在語文教學中,就要通過教學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互動,規范語言。
一年級的教材畫面生動,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空間,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既有字母教學的要求,又有語言訓練的要求,還有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圖畫,通過語言的訓練完成這一目標。在拼音教學第3課,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就要求學生在已經掌握一句話里包括“誰干什么”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和地點,用上“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钡木涫竭M行練習。學生就會說:“星期天,小明和小紅在院子里捉迷藏?!钡染渥?,在學生已經掌握表達方式的情況下,我又讓學生把圖上的人物想象成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于是學生就能說:“星期天,我和小伙伴在小區里捉迷藏,爺爺在小區里散步。”等。這樣逐步地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說一句意思清楚、語句完整的話,既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娛樂方式,又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激勵學生參與評價,促進互動。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語言交流不僅僅依靠“口”,更重要的還要依靠“腦”。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如果離開了對學生思考的要求,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必然緩慢。課標里也提到:“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痹诮虒W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是檢驗口語交際效果的重要一環。讓學生在評價中產生互動并獲得知識,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提出:“請大家聽仔細,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你贊成剛才同學的意見嗎?為什么?”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往往就會提出各自的見解。在互動的過程中,原先的說者變成了聽者,原來的聽者變成了說者,而說者要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后做出判斷,對自己原先的想法作出相應的調整后才會表達出來。在這樣的交際活動中,聽說雙方的角色在不斷地互相轉換,直至一個話題的結束。通過這樣雙向或多向互動的口語交際活動,既落實了“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的課程目標,又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情景教學中的互動。
教材中專門編排了“口語交際課”,有的口語交際內容設計了一定的場景,這些交際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興趣,營造交際的氛圍,還暗示了交際的內容和方式。這就是課標里提到的: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教學時,老師就應該努力創設能夠促進學生互動的交際情境,讓他們在接近甚至走進現實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切實提高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
1.教師激發互動。
對于不同的口語交際內容,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訓練。為了提高學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也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到合作學習小組中,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的直接參與,一方面有利于營造一種平等、民主交流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及時而全面發現學生口語交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立即予以提醒、點撥和糾正。
在教學《請你幫個忙》一課時,我就成了學生的同桌和朋友,學生與我一起互動很興奮,不但有了交流的氛圍,還有交流的欲望:瞧,我能請老師幫我了!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當學生對我的故意“刁難”——“我的筆芯不夠了”“我現在沒有空”“我也沒有辦法”無法交流下去時,就暗示他們可以請外援——自己的找伙伴幫助。這樣的拓展,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樣的語言交流不僅是學習也是生活。課堂上,由于教師的參與,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進行了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也讓學生做到了“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p>
2.生活點燃互動。
縱觀教材,編排的口語內容都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盡量讓學生的交際任務具有現實意義,力求做到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服務。但有的具有現實性的話題未必適合于學生。因為,學生生活閱歷或生活環境不同,知識經驗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話題可能貼近了部分學生,卻難免遠離了另一部分學生。況且每個學生的個性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從學生的生活中去尋找交際的話題更能貼近學生,激起學生的交流欲望,做到人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言。
在教學《商量》時,通過課前了解,發現許多孩子的要求要么被滿足,要么被拒絕,很少有通過商量的途徑來達到目標的。于是,我換了個話題:“你們有哪些事情想做卻被家人和朋友拒絕了呢?”學生頓時就激動起來了,“大家知道為什么會被拒絕嗎?”在幾個學生發言之后,我話題一轉:“既然覺得自己理由充分,你想過通過與別人商量來達到你的目的嗎?”通過學生情景再現課文內容,現實生活中的困惑,師生,生生情景互動,學生完全打開了話匣子,暢所欲言,與同學交流后找到知音的更是激動。通過“商量”讓學生知道語言交流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更讓他們明白了口語交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適度的調整、延伸,營造出能夠有效地誘導學生互動的生活情境,學生的情緒才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參與互動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習的動力才會增強,他們就會帶著情感,懷著興趣,走進“交際情境”,無拘無束地參與。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最終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三、日常生活中的互動。
口語交際能力如何,與學生正經歷的生活密切相關。因為,口語交際更多的是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課標里提出:“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局限于課堂上,在課外有著更廣闊的天地。教師應利用各種有效機會對學生的口語交際進行指導和訓練。
1.互動中學會思考。
課標里提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并能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每天在學校內外都會發生一些事情,教師要及時抓住出現的新情況,特別是在學生中引起共鳴的話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學生間的互動和老師的引導,使學生對問題有進一步的思考和認識。在討論中,學生如果能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把意思說明白,那么學生的日??谡Z訓練就得到了檢驗和落實。通過這樣的群體互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培養了學生關心周圍的人和事,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參與生活的信心。
2.互動中增進親情。
家庭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學生與家人的互動,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針對小孩子喜歡有人陪他玩一玩、說一說的特點,我們提醒家長重視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對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希望家長能與孩子交流各自在這一天里的見聞,家長先做交流,給孩子語言上的示范,然后重點引導孩子講一講:學校發生的新鮮事,自己與同學的交往,一路上看見的景色……另外還希望家長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談心,讓孩子談談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同時,除了及時糾正孩子口語中出現的問題,還應對孩子的思想有所了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把握好方向。當然別忘了在孩子說得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讓孩子在與家長的互動交流中不斷進步。這樣的互動不但培養了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還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為家長與孩子長期溝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孩子與家人的親情也在互動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增進。
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具有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還有利于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深刻性,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基礎。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標,新理念作指導,靈活運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課堂外的各種資源,挖掘口語交際素材,把握口語交際訓練契機,在雙向乃至多向互動的語言環境中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