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妹芳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想實現作文的具體化教學,作文教學設計就要從生活出發,并逐漸向課外知識延伸,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初中語文試卷當中作文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對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在傳統作文教學中存在過于范圍化、抽象化、枯燥化的問題。本篇文章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學具體化教學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化教學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初中作文? 教學設計? 具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76-02
引言
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導致作文不能具體化開展的原因主要有: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教師錯誤的引導方式、學生寫作興趣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文教學時要不斷豐富課堂寫作形式,增加學生社會實踐,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開展作文具體化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指導學生掌握多種寫作手法。
一、現階段初中作文具體化教學存在的弊端
若想開展初中作文具體化教學,在教學方案設計前要準確的分析出現階段學生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克服的問題,只有制定出了更具針對化的寫作教學方案,學生才能具備有清晰、靈活的思維,知道在寫作過程中自己需要怎樣做。現階段學生在作文方面存有如下幾個弊端:
(一)學生缺乏生活實踐
學生不喜歡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生活實踐。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從生活中索取素材。然而對于現在的初中生而言,他們熟悉的素材無非是校園、家庭和極少的社會生活經歷。缺失了生活經驗,學生能寫的東西很少,來來去去總是那么幾個人和幾件事。文學是生活的藝術,沒有生活素材,沒有對自身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寫出來的文章自然膚淺、空洞,缺少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二)錯誤的引導方式導致學生不良情緒的產生
隨著初中課程內容與任務量的增加,導致許多學生出現了應付寫作現象的出現,甚至是有的學生產生了厭倦、畏懼的不良情緒,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課程都難以順利進行,更不要說具體化寫作教學的開展。受到課程時間的限制教師進行講評時也較為草率,講評時不能帶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寫作時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興趣也會逐漸降低直至排斥寫作。
二、初中作文具體化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增加學生實踐,幫助作文的具體化教學
寫作就是對生活中的人或事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描述與加工,作文具體化教學的開展就是幫助學生對生活中的人或事進行更為高層次的描述,寫作是一個積累再創造的過程,有些學生不知如何下筆感覺無話可說。這是由于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校園中缺乏生活與社會經驗,寫作時學生缺乏情感內容空洞,再加上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為了湊夠字數而堆砌內容。因此在初中作文具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增加生活實踐,讓學生從實踐出發感受自然、感悟生活。
例如一次課堂寫作中是關于季節景色的作文,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在課堂第一次寫作時只能泛泛而談,難以準確化、細膩化、具體化的描述季節與景色。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春天可以帶領走出校園領略大自然的風采,感受春天的盎然的景色,在柳樹發芽、萬物復蘇的季節讓學生感受生物的生長,讓學生聽到鳥叫、聞到花香、看到綠葉、摸到柳枝。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器官的實際觀察與感受,在學生內心會形成美好的畫面,寫作過程中再用語言的形式將畫面描述出來為文章增添亮點,真正實現具體化的作文教學模式。
(二)基于課外閱讀,促進作文的具體化教學
對于初中生而言自身缺乏文學素養,對于知識儲備較低缺乏生活閱歷的學生群體,唯有不斷增加自身的課外閱讀量,夯實自身語言、文學的儲備,才能在日后作文具體化教學當中寫出優秀的文章。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開拓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寫作習慣。
例如,在進行“我心中的那個人”命題作文教學時,學生描寫人物時總是直觀性的僅僅對外貌、年齡、履歷進行描寫,針對此種現象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回憶一下文學作品中哪些對人物的外貌描寫令人印象深刻,學生交流討論過后教師多媒體展示人物外貌描寫的范例:(1)祥林嫂:頭發花白,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2)孔乙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帶一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3)高爾基《童年》我們來了不久,在廚房里吃飯的時候,就爆發了一場爭吵:兩個舅舅忽的一聲站起來,把身子探過桌子,沖著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齜著牙,哆嗦著。通過課外閱讀的典型案例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寫作特點,小組討論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學習興趣高漲。最終通過全體同學的努力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點。(2)捕捉最能表現人物內心情感與個性特征的瞬間畫面。(3)不要面面俱到,要詳略得當。(4)善用修辭,顯性格和情感等等。
(三)多種寫法指導,實現作文的具體化教學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已由原本的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了組織者、引導者,而在寫作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將自己所扮演的教學角色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探求更多的寫作手法。
例如讓學生描寫冬季飄雪的片段,一部分學生寫到:雪花漫天飛舞將城市裝扮為白色,這樣既沒有韻味也不能體現出飄雪的美處,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詩人李白寫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學生體會過后感覺富有濃厚的韻味。此時教師告知學生這是因為他運用了比喻、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北方大雪漫天飛舞的奇麗景象,學生恍然大悟,之后在寫作過程中也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寫作。
又如正側結合的寫作手法,學生在作文中往往會忽視側面描寫。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帶有代表性的文章幫助學生理解,如《口技》中三次賓客反映的描寫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通過描寫眾人的反應來表現口技人的高超技藝。《在烈日和暴雨下》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烈日和暴雨的。然后引領學生總結側面描寫的特點: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
再如文章中的描寫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二者相結合,才能使我們所描寫的對象搖曳生姿、形神畢肖。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如寫盛開的花朵時,可以這樣寫到:金鈴子、野茉莉散發著一陣一陣的清香,粉蝶兒、黃蝴蝶亂飛。忽上,忽下。忽起,忽落……在具體作文中還可指導學生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以動襯靜。
為了指導學生掌握更多寫作技巧,教師還可從更多角度引導學生寫作,如多種感官的描繪,對比襯托、虛實結合的寫法等都可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具體運用。
(四)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寫作的自主性
寫作具體化教學的基礎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學生擁有了足夠的興趣才會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因此在作文具體化教學過程中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生寫作的自主性,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自我表達、記錄現實的一種重要方式,是與世界交流的一種手段,要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例如在作文具體化教學中可以采用同伴評價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作業的互換,給成績、寫評語、交流經驗,讓班級當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過程來,互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互相激勵的過程,學生還能從其他同學的作文中獲取更多的寫作技巧。
又如可以引導學生每日書寫班級日志,班級當中的每一名學生負責一天的班級日志,依據自身寫作水平將班級當中的大小事宜記錄下來,不要限制字數,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給予學生充足的寫作空間。每當班級學生輪流一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傳閱日志本,瀏覽這一期間內班級發生的事,在傳閱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別人日志書寫的特點,為了使自己的日志更加突出,學生會下更多的功夫在寫作上面,日積月累下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傳統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知識積累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阻礙了作文具體化教學的進程,基于此中情況下所想實現作文具體化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化的作文教學手段,不斷增強學生寫作興趣與積極性,在初中作文具體化教學中最大限度的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孫世蓮.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78-79.
[2]武玉龍,張麗萍.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探微[J].現代教育科學,2013(02):168-169+165.
[3]賈愛萍.初中作文教學的誤區分析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2(36):152-154.
[4]李粵梅.新課標下要樹立初中作文教學的課程意識[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