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軍平
【摘要】本文先分析出通過結合教材,挖掘數學文化、創設文化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數學名人,豐富數學文化三種途徑。最后分析出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成績,增強學生的數學實際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教學? 精深文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56-01
由于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導致小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難以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因此,將數學文化注入至數學教學中,充分的呈現出數學文化元素,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數學知識,調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從而通過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素養,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結合教材,挖掘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其中包含了眾多的數學文化元素。因此,數學教師要深入教材之中,能夠全面的探尋其教材內的數學文化,來將數學知識、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數學教學趣味性十足[1]。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時,與教學文化相融合,突出這方面的知識。“一天周公與商高見了面,周公虛心的向商高請教:“伏羲是如何確定天球的度數呢?天無法用梯子攀登,地也不能用尺子來測量,所得出的數字從何而來呢?”商高答:圓與方是數之藝術起點,圓源于方,方源于矩,矩則源于99乘法表。將矩平放在地方,借助繩子設計出平直和方形的工程,在將矩豎立后,來測量高度。倒立的矩可以測量深淺,而平方的矩則可用測出距離。讓矩旋轉,就能轉變出圓形,將多個矩合結合在一起,就能逐漸演變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老師可以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小組一起交流討論,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會合作。不僅使學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和人類的文化與智慧,還強化了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增強。
2.創設文化情境,激發興趣
在小學數學融入數學文化,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文化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特定情況中,可加大對數學知識認知[2],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一)》一課中。首先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可以充分的借助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引導學生:“太陽從什么方向升起?”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東方”。從而數學教師為學生滲透東方的對面就是西方,也就是太陽下落的方向。其次數學教師拿出指南針,為學生進行指南針由來的知識滲透,使學生正確的認識指南針是用來確定方向的重要工具。指南針的北極指向地理南極,運用這一性能,達到辨認方向的目的,從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指南針辨別南方和北方,發展學生的空間方向感和認知能力,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辨別出方向,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增強。
3.引入數學歷史,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感悟到文化背后的故事,使學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的動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認知實際,盡可能多地引入數學名人故事和數學歷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比如:達·芬奇、愛因斯坦、等數學名人,以及中國的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通過對歷史名人的介紹,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愛,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探索數學的奧秘,領悟數學的獨特魅力。
綜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可極大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數學教師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將數學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效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水平得到增強。從而,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和探索興趣,嘗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8(12):91.
[2]戴耀亮.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