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學第一課是數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一種形式,集中體現了數學課程的實用特點和思想政治化特點,如何做好開學第一課是高校數學教師致力探索的課題。論文解釋了數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的含義,闡述了數學課程的開學第一課中“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怎么學”三個問題,以期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促進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開學第一課;課程思政;高校數學;實踐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要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調效應。高校數學教師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指的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1 數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的含義
高校數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訓練數學思想,讓學生對事物原理、方法、規律有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包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責任教育、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在各學科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內容,緊密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特點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達到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效果。
開學第一課,是課程向學生敞開大門的第一印象,而數學課程的開學第一課,就可以從數學的發展史、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現代數學的飛速發展、數學家的故事等幾個方面入手,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做好開學第一課,就必須解決“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怎么學”這三個問題。
2 了解數學發展歷史,明晰學習內容(學什么)
世界數學的發展史可以分為4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數學形成時期,大約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甚至更早。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其文明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數學的萌芽。這一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算方法,簡單的幾何形式。第二個時期,初等數學時期,大約從公元前5世紀到17世紀。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雖著作于兩千多年前,但卻與我們現在通用的幾何教科書非常詳盡。這一時期的代數、幾何的基本成果構成了現在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第三個時期,近代數學時期,大約從17世紀到19世紀末。從笛卡爾引入變量的概念,到牛頓和萊布尼茲建立起微積分學,再到解析幾何、概率論、數論等,數學的內容已不再是簡單的經驗事實的直接反映,而是數學認識更進一步抽象的結果。數學基礎的研究形成了實數理論、集合理論、數理邏輯三個理論,為現代數學準備了深厚的基礎。第四個時期,現代數學時期,從十九世紀末到現在,這個時期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不斷出現震撼世界的重大創造與發明。計算機進入數學領域,產生了空前的飛躍。在這一時期,數學滲透到幾乎所有的科學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應用數學的諸多方面,例如對策論、排隊論、運籌學等,都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中。數學的廣度和深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數學發展第一、二時期的主要成果,都已成為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內容,而第三時期的基本結果,如解析幾何、微積分、高等代數、微分方程、概率論等,已成為高中、大學的主要學習內容。
3 明確責任使命,注入學習動力(為什么學)
1)熱愛生命,戰勝自己克服困難。生命可貴,只有熱愛生命,才能創造新的價值。著名的科學家霍金因患“漸凍癥”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但他的思想卻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解開了宇宙之謎。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追求真理的道路鋪滿荊棘,但從古至今許多科學家們用自己的堅持來證明思想。所以,大學生更應珍視生命,不因眼下區區困難而灰心,不畏前途渺茫而畏縮,要堅定熱愛生命的信念,相信終有一天,自己所學,必有所成!
2)熱愛祖國,自強自豪再接再厲。中國對世界數學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數學的發展盡顯古人的智慧,遙遙領先。從發掘出來的材料來看,中國是使用十進制最早的國家,到周代已有了四則運算的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已有了乘法口訣。在我國現存的古代數學著作中,最早的著作是《周髀算經》,成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其中最突出的是勾股定理,這一定理的發現和應用,領先世界500多年。著名的魏晉數學家劉徽,創造性地運用極限思想給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方法的割圓術,他的割圓術,到現在還是高等數學極限思想的經典體現。在計算圓周率方面,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37之間.這兩個近似值準確到小數第7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結果,可謂“領先世界一千年”!南宋的秦九韶,他的代表作《數書九章》是我國13世紀數學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書中的大衍求一術和正負開方術比西方歐拉和霍納等數學家的解法要早500多年,他創造的一些算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算法。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了解了中國古代數學家的偉大智慧,便使學生感受到肩上扛起的責任,生于和平年代,科技報國是大家的責任與使命,歷史的舞臺在招手,每一位華夏兒女,都要為了祖國的強國夢貢獻力量!
4 牢記不忘初心,踏實做好學問(怎么學)
要想學好高等數學,首先,必須有積極主動的態度:書山有路勤為徑。數學是抽象的學科,自然有一定難度,要堅持,不放棄。課前多了解知識的背景和故事,這能讓學習者提高興趣,更為自己解釋了為什么要學的疑惑。其次,要有嚴謹科學的治學精神:數學概念是最為抽象的,理解與記憶并重。數學方法是可以反復使用的,熟能生巧。性質與公式是前人發現和總結的瑰寶,時常整理歸納。然后,敢于大膽創新:學數學可不僅僅是為了計算,更高層次的是一種思想,所以,盡可能多研究、多討論,甚至多設計實驗,才能有創新的想法,找到新的理論。最后,小心特例:數學的理論最為嚴謹,所以,要牢記一些特殊的例子、奇異的現象,這可是前輩們栽了無數跟頭才發現的。
5 結語
課程思政,是真正打造學生品質的精神食糧,任何一門課程都應該在合適的案例中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數學課程,不僅包含抽象的知識體系,在其形成過程中,也蘊含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品質精神。高校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數學體系和數學案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以體現數學學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學以致用的實用特點,強化數學學科的基礎地位,強調數學思維的提升能力,以及學習數學能獲取的思想、精神、品質、素養。
參考文獻
[1]徐萍.卓越人才培養中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
[2]韋鑄娥.應用技術型大學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徑探析[J].科教文匯,2019年2月(下)72:74..
[3]劉淑芹.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年12月(52):36-37.
[4]金瀏河,高哲.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
[5]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7,000(007):10-14.
[6]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8,000(003):64-69.
作者簡介
王倩(1983-),女,福建福州人,理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數學、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