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紅星
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已然慢慢地滲入大學生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藝術類大學生以及普通專業的大學生不管是在政治態度,還是在綜合素質上均有著不同的支持,所以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已變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文章立足于新媒體視域,針對現階段下藝術類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了細致的研究,以便于提出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加以改進的有效方案及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
1 新媒體視域下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意義
新媒體視域下,研究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他們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新媒體環境,同時更好地提高他們在信息環境之下辨別是非的基礎能力。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進步,促使新媒體行業極速發展,而新媒體視域下,網絡使用以及傳播具備了更高的自由性,同時還促使信息能夠在全球范圍中達到自由流通和傳遞,不過與此同時,社會上仍舊存在著顯見的消極現象和某一些錯誤輿論導向,這同樣對一部分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的人生觀、事業觀、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事實上,藝術類大學生屬于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特點是思想開放并且專業突出,而且追求個性,與此同時,他們也更易發生思想政治方向的不良轉變。所以在此環境下務必要強化這類大學生的有效的思政教育,要深入地研究,同時挖掘處于新媒體環境下的各類實際問題,同時加以分析,確保以優良的文化以及新型的政治理念來幫他們從基礎層面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讓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待新媒體視域下所存在的積極影響以及消極影響,令他們可以理性地去看待五花八門的新媒體信息,繼而持續地提升他們在新媒體視域下的基本的信息辨別和處理能力。
2 促使新媒體視域下的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高的有效途徑
2.1 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陣地拓展開來,構建相應的新媒體平臺
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基于高校的全面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對于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來講,高校應當要構建出極具自身特色的校園宣傳平臺,切實地將QQ和微信、微博等眾多新媒體軟件具備的作用發揮出來,在基于對學生創新精神全力支持和尊重的同時,提高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強化一種正面性的引導和教育,并且積極地去引導正確的、健康的輿論導向,以公平公正的態度來有效地引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藝術類學生學習的專業具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要求他們要和社會進行比較多的接觸、鍛煉,要加多地去參與到相應的課外實踐中。要將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執行好,需要和藝術類專業的具體特征相結合,為此,高校不妨積極地去拓展合理的校外實習基地,并且提倡一種體驗型的思政教育工作,最好是鼓勵學生們從校園中走出去,多多地做好社會實踐,這有利于他們去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基于這種專業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們的思政教育素質水平的有效提高與升華。
2.2 將藝術類大學生自身的新媒體素養有效提高,藝術專業教育結合思政教育
社會媒介信息相當的繁多和復雜,面對于此,大學生們在借助于媒介資源來對自我進行完善后,還應當要持續地提高自身的鑒別力,以較好地去判斷各類新聞的實際價值。因為藝術類大學生仍然有著思想不夠成熟以及思想覺悟比較低的特點,因此他們在新媒體的環境下較易受一些不良信息蠱惑和影響,致使他們做出不當的思維判斷。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基于新聞解讀以及案例教學等多樣的方式來幫助大學生們去提高他們的思政素養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定期地去組織一些有關新媒體環境的實際風險的活動或者講座,強化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從嚴的新媒介素養方面的教育,繼而引導他們基于正確的思政觀念,有效地認識、理性地去運用各種新媒體軟件和工具。
此外,應當要把傳統教育手段以及現代科學技術互相地結合起來,強化大學生深入的傳媒道德素養教育。作為這方面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把藝術專業教育有力地融入于思政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當中。比如說先為學生們闡述一些藝術作品,基于此方式來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講解,全面地去挖掘這一藝術作品的思想政治內容和背景,同時要在教育過程中將思政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合理地結合起來,引導并且解決學生們在道德標準以及思想信念中的現存問題,以有效地去提高這項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以及質量。
2.3 在新媒體的新環境下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豐富以及創新新媒體內容的建設
第一,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有比較優良新媒體素養以及思政素養,要能夠對思想政治理論比較精通,樹立起科學辯證的基本態度,以此態度來看待處于新媒體環境下的繁雜的信息資源,并且也應當要具備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能力,要能夠較為了解藝術類專業的知識,可以及時地去發現同學們的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實際的思想問題,再者,努力地去運用新媒體的手段來有效地豐富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說在他們關注的互動平臺之中,思政教育教師基于趣味性強的教育案例以及實際的新聞事例,來傳達出一種主流價值觀念,同時和學生們所熱衷于關注的社會熱點相結合,策劃以及推動這些平臺下的互動溝通以及專題討論,并引導藝術類學生來主動地學習思政教育內容。第二,在進行校園內的新媒體文化的重點宣傳和制作時,應當要更多地運用多媒體以及數字化、網絡平臺等相關的新媒體技術,基于對高校新媒體的正面化以及個性化的重視來對高校校園的思政教育表現手法加以創新,借助于新媒體平臺來把有關的理論學習以及高校思想文化活動、團組織建設有效地傳播開來,繼而達到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理想追求等多種思想觀念的正面引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新媒體這一背景下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加以提高,對中國的文化建設水平以及教育事業有效改革、發展均極具現實意義。新媒體背景下,除了要求高校校園以及它的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持續地去提高其思政素質以及專業能力,以打造出合理化的、優良的思政教育環境外,還要針對大學生群體進行他們的思政素養以及藝術專業素養、新媒介素養的有力強化,努力地去構建以及創新出強大的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基于此來推動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展開。
參考文獻
[1]張志剛.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4).
[2]潘何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對大學生的實效性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