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成 魏君君
摘 要:為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對人才的需求,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多措并舉強化隊伍建設,多渠道促進教師成長,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學校內涵建設。
關鍵詞:多措并舉? 隊伍建設? ?教師成長? ? 內涵發展
為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提升學校育人質量,滿足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勝任專業理論教學工作,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嫻熟的職業技能,勝任實習指導和傳技帶徒的“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多措并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內涵建設的發展。
一、多渠道促教師業務成長
1.以師德建設為主旨,讓教師在感召中成長
學校以師德為主線,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從師資隊伍建設的機制入手,做好隊伍建設的科學規劃。先后修訂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方案》《教師業務素質考核辦法》《教師“五個一”工程實施辦法》等制度,采取“評、聘、培、訓、考、引”等方式,著力推進“藍青工程、骨干工程、雙師工程、名師工程”等建設。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教師具有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思維,更有寬闊的胸襟,無私的情懷。
(1)通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為主要成員的中心理論組學習,提高干部的思想覺悟,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2)學校在教師中積極開展師德宣傳活動,與明德傳統文化學校合作開展道德大講堂活動;組織教師觀看《老師》《老師您好》《一生只為一事來》等優秀師德教育影片;定期舉辦師德教育講座、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
(3)開展豐富的師德建設活動,建立了由45名教師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開展慰問孤老、孤兒活動,社區義務送教,“文明交通行”等志愿活動,與海南鄉中心校開展捐助共建活動,有10名教師志愿者與海南鄉中心校的貧困學生結成了幫扶對子。把師德建設融入到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
2.以教科研活動為主線,讓教師在參與中成長
為促進教師隊伍水平整體提高和均衡發展,學校面向全體一線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啟動“課程開發”“一體化教學研討”“信息化教室建設”“職業技能大賽指導”等項目。有計劃地安排教師承擔不同的項目,使其在工作實踐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1)學校深化“理實同步互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每位教師上一節教學模式改革匯報課,廣泛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采用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場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進行優化整合,教師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學,形成符合專業特色的教學方式。
(2)學校開發了30多種校本教材,有20多名教師承擔了教材主編或副主編任務;100余名教師參與了主題研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重點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20多名專業骨干教師擔任歷年職業技能大賽輔導教師,在陪伴學生成長的同時促進了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學生大賽取得成績,也強化了老師們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
3.以現代理念為主導,讓教師在學習中成長
(1)外出培訓,開闊視野。培訓計劃“三優先”,即重點專業、學科、實訓指導等教學基本建設需要的人才優先培養;專業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優先培養;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教學、科研方面有突出業績的教師優先培養。
培訓模式“三聯互動”,學校派教師到其他院校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請行業專家將新技術、新工藝帶進學校培養教師動手能力;讓教師到企業去頂崗實習提高其實訓水平。
培訓目標“二四層次”,培養目標提出四個層次(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業教學帶頭人、名師);專業技能提出四個層次:“會”,即基本掌握相關技能,會實際操作;“熟”,即熟練掌握相關技能,能熟練操作;“精”,即能精通所教專業課相應的職業技能;“專”,即擁有一項以上高水平專業技能。
學校逐步擴大培訓范圍和層次,為每位教師積極創造外出學習機會,讓廣大一線教師親身體驗,在培訓中汲取現代職教理念。到2018年末,通過組織專業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專題培訓、班主任培訓、紅色傳承培訓等共培訓800余人次。通過這些途徑更新了教育觀念,開闊了教師眼界,提升了教師業務水平。造就了一批享譽地區的職業教育專家、名師和一支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2)下廠實踐,鍛煉“雙崗雙能”教師。“雙師型”教師是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突破口,而加強校企合作是促進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有效途徑。學校通過項目牽動,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并依托校企合作單位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行頂崗培訓鍛煉。利用每年寒暑假對專業教師進行至少兩個月企業實踐培訓;與校企合作單位、技能鑒定機構聯合成立“專業教師技能強化訓練站”。教師通過技能訓練站進行崗前培訓,考取相應的技能等級證和執業資格證,及時掌握了企業工作崗位所需的各項能力和先進的企業理念與企業文化。教師學成歸來后,將自己在企業中的實踐工作經驗帶入課堂教學,無形中將企業中學習的經驗傳授給學生,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專業素養與崗位適應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環,讓教師和學生得到同步提高。2019年筆者學校學生參加省級中職技能大賽,有48名學生獲獎,共獲5個一等獎、15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其中有6個賽項晉級國賽,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機電維修賽項獲全國中職技能大賽二等獎。
二、多層面促教師能力提升
近兩年來,學校教師通過崗位練兵、下廠實踐不斷提高技能水平。筆者學校共選派教師567人次到20余家企業下廠實踐。有90余人考取了不同專業級別的技能等級證書,教師技能等級水平普遍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大大提高,占專業教師的93%。
1.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
加大教科研的培訓面,以專業帶頭人梯隊建設為切入點,拓展培養途徑。
(1)利用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平臺,運用校本培訓平臺,選送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高校和學術培訓班進修培訓,兩年來共有78人次參加了此類培訓。
(2)運用職業資格培訓考核平臺,組織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有6名教師考取了相應的國際、國內的職業資格證書。目前,青年教師的“雙師型”比例超過90%以上。學校又開始組織教師參加“職業規劃”課程的培訓,逐步使教師在雙師基礎上具有“職業規劃指導能力,成為“三師型”教師。
(3)運用教學改革平臺,組織教師開展主題教研、教改研究課、教師技能競賽、新秀評比等活動,使他們在工作鍛煉中得到了成長。
近兩年涌現出一批學用典范,業務成果顯著的教師。有1人獲得省中青年專家、1人獲得市中青年專家稱號;有6人獲得省級優秀班主任稱號;2人獲省級師德先進個人稱號;2人獲得“丹江名師”稱號;2人獲領軍人才帶頭人榮譽稱號。1人獲國家級說課一等獎;8人獲省級優質課一等獎,7人獲二等獎;4人在省級信息化教學競賽獲獎;8人獲市級學生技能大賽最佳指導教師;10人獲市級學科帶頭人,9人獲教學能手,7人獲操作能手等榮譽。
2.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升
教科研落到實處,科研課題結合教學工作開展,不僅注重過程性活動,更注重過程性材料的積累,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讓課改落地。學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引導教師善于研究、樂于學習,不斷增強科研能力。在校本級的課題研究中,學校教師全員參與了小課題的研究,完成了57項小課題,涉及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三大方面,基本涵蓋了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促進了學校的長足發展。
近三年學校先后獲得了省“十佳和諧校園”、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旅游類示范專業點、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等榮譽。
櫛風沐雨謀進取,繼往開來奏強音。學校將抓住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繼續結合自身實際,開闊思路,創新方式方法,構建起專業不斷發展、適應企業需求的師資高地,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進一步有效地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