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班級文化建設是發展學校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加強班級建設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從班級管理者的視角來看,要建設好、發展好班級文化,應著力創設具有熏染性的班級物質文化,著力構建具有倡導性的班級制度文化,著力培育具有引領性的班級精神文化。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入,班級文化建設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關注,相關理論成果也日益豐富。但是,經過文獻梳理,我們發現,基于學校特色文化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還十分欠缺。可以這樣說,很多一線班主任還沒有認識到學校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影響和作用,沒有充分利用好學校文化這一育人載體。本期刊發的兩篇文章,在學校特色文化班本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期望能給予一線班主任們更多的啟示。
【摘 要】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依托學校文化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文章以“玉文化”為抓手,從“美玉與美育”中的育人環境布置、“愛生如玉”的師生關系構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君子文化營造三個方面入手,力圖打造特色班級文化。
【關鍵詞】學校文化;育人環境;師生關系;君子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3-0049-04
【作者簡介】楊麗玲,甘肅省酒泉第七中學(甘肅酒泉,735000)小學部教師,高級教師,甘肅省骨干教師。
楊叔子院士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先進的文化,則不打自垮。”對國家來說,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對學校而言,文化是立校之本,興校之基;對班級來說,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對學生的熏陶和陶冶,促使學生成長為精神豐滿、人格健全的社會個體。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新建校,學校著力打造“玉文化”:學校的辦學理念是“溫暖心靈,潤澤成長”,學校倡導的教風是“愛生如玉,琢而成器”,學風定位為“習若自然,美若天成”。如何依托我校的“玉文化”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較好的德育效果。
一、美玉VS美育:營造溫馨的教室環境
教室不僅是班主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也是建設班級文化的主陣地。結合學校“玉文化”建設的相關要求,我帶領學生一同布置教室,營造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發揮美育的重要作用,塑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
(一)綠化教室,讓教室散發“美玉”光澤
一個班級干凈與否,能直接影響到人的心情。當學生進入光線柔和,桌椅、物品擺放整齊的教室后,會產生一種放松、愉快的情緒,繼而能積極地投入學習之中。反之,則會讓人感覺壓抑、煩躁。因此,除了讓教室保持窗明幾凈、讓課桌保持整潔有序外,我還喜歡用綠色裝點教室。綠色,不僅能凈化教室里的空氣,還能消除師生的視覺疲勞,緩解師生的精神壓力,讓教室充滿生機與活力。
新學期開學第二天,我就號召學生每人從家里帶一盆綠色植物過來,承擔起種植和養護工作,并開展“比比看誰養得好”的活動。在“養綠護綠”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將碧玉一樣的綠色播撒到教室的各個角落,讓教室時時散發著“美玉”一樣的光澤,而且獲得了勞動成就感,陶冶了情操。
(二)裝點墻壁,讓墻壁發揮育人功能
溫馨典雅而富有特色、和諧統一而富有人文氣息的教室布置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效。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墻壁這個育人載體,努力讓墻壁會“說話”,發揮它如玉一般溫潤的育人功能。
1.讓墻壁說“激勵性”的話。
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獲獎了,這對于班級文化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只是一張獎狀,卻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催生他們的自豪感,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因此,在布置墻壁時,我將最醒目的后墻左半部分布置成“我們的榮譽欄”,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班級文化墻展示的是“我們的榮譽”,同時也展示著班級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時時激勵著所有人。
2.讓墻壁說“有個性”的話。
除了“我們的榮譽欄”,我們班后墻上還有一個“我們班的故事苑”。課間,這面墻壁是大家最喜歡駐足的地方。“故事苑”的故事來自我們班級八個小隊的隊刊,也來自學生們的“班級故事”手抄報。每個月的月末,學生們都要將自己在本月中最滿意的班級故事挑選出來,辦一期“我的班級故事”手抄報。因為“班級故事”記載的是學生身邊最真實的故事,表達的是他們內心最真切的情感,所以“我們班的故事苑”自然成了最能彰顯個性的區域,構成了班級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二、“愛生如玉,琢而成器”:構建溫潤和諧的師生文化
夏丏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所在,我校把教風定位為“愛生如玉,琢而成器”的意義也在于此。如何將“愛生如玉”之教風運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達成“琢而成器”的培養目標呢?我做了以下努力:
(一)愛你,就把尊重、信任給你
作為一所新建學校,我們學校有許多來自不同學校的轉校生,為讓這些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盡快融入班級,一些班主任會選擇“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剛性管理模式,甚至有時候會采取一些特殊方式以“降服”這幫“神獸”。雖然這些班主任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卻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要求,也與學校文化中的“愛生如玉”背道而馳。每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需要育人者的精心雕琢。然而玉又是脆弱的、易碎的,因此我懷著滿腔的熱忱,抱著虔誠的態度、萬分的耐心,本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信任,去雕琢這一塊塊璞玉。盡管收效沒有那些“雷厲風行”的班主任顯著,但我相信,用尊重、信任構建起來的師生關系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肯定會迎來花開的季節。
(二)愛你,就把權利、責任賦予你
班級文化建設中,制度文化建設是核心。“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上等寶玉,不經過雕琢打磨,也成不了美玉。所以,我在打造班級文化時特別注重制度建設。在此過程中,我會和學生們一起探討班級各項制度的具體內容,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和責任。如新學期伊始,我就發出了倡議,要求全班學生從到校、兩操、課堂、課間等方面“自定”班規,并利用班會課時間逐條匯集,然后再由全班討論表決通過。班會課上通過的條約將作為正式班級公約的內容打印上墻。這樣,符合班情,飽含班主任尊重、信任,匯集學生智慧的制度文化就逐漸形成了。
(三)愛你,就帶你“同生共長”,一起前行
針對新建校、新班級的特殊狀況,我將班級文化建設的落腳點放在了師生的“和諧共生,一同前行”上。實踐證明,“同生共長”是構建溫潤、溫暖、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
我們學校設施設備齊全、先進,不但在各個樓道設置了讀書吧,還給每個班級配備了1000冊左右圖書。為發揮這些圖書的真正作用,我引導學生們民主選舉了班級的圖書管理員,自主制訂了相關借閱制度和“多讀書讀好書”的獎勵制度,從而正式開啟了利用閱讀潤澤學生心靈之旅。
為防止班級閱讀活動流于形式,難以持久發揮作用,我經過思考,又啟動了班級“師生同讀共寫”工程——老師每天最少讀30頁教育專著,寫一篇600字以上的班級故事,學生則每天讀10~30頁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寫一篇字數不限的班級故事。在翻閱我寫的班級故事時,學生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殷殷的期望和滿腔的熱情,也獲得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而學生們通過書寫班級故事,捕捉素材的能力提高了,是非觀念也一步步增強了。
在后來的讀寫任務推進過程中,我要求家長盡力做好孩子家庭閱讀的引領者,并熱情邀請他們參與班級“同讀共寫”文化建設中來。為加強對家庭閱讀行為的指導,我建立了家長微信讀書群。除推薦一些家長必讀書目外,我還會隨時將看到的適合家長看的文章發至群中,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也建議家長將自己看到的好書、好文在群里進行推薦。一時間,班級涌現出許多“書香家庭”,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寫作能力也在逐漸提高,積極向上的“書香”文化在穩步形成。
總之,“同生共長”活動不但踐行了學校玉文化中“責任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構建起了溫潤、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愛生如玉”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
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打造班級君子文化
我班的學生來源較復雜,部分學生存在調皮好動、愛說假話、自律意識不強、行為習慣差等問題。如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呢?在結合學校活動的基礎上,我創新了活動形式,帶領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打造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君子文化,有效落實了學校玉文化中“求實求新,唯精唯一”的精神,使得“習若自然,美若天成”的班級君子文化悄然形成。
(一)習若自然:21天好習慣養成
為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開展了“21天好習慣養成”活動。具體做法:在黑板右上角用粉筆寫上“好習慣養成21天”幾個字,其中“21”用紅色粉筆寫,采用倒計時方法每天更換,假如某天學生的某個行為做得不夠好,則這個數字不會更改。當數字被天天更新時,學生們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例如,珍惜時間、爭做環保衛士等都是“21天好習慣養成”活動的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針對學生們中午在校吵吵鬧鬧、無法靜心的情況,我在一體機上下載了《雪絨花》《早晨的空氣》《春野》等優美舒緩的輕音樂,讓班干部在課前時段播放,希望大家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讀書、畫畫、休憩。慢慢地,學生們學會了輕聲慢語、以禮待人,個個爭做“小紳士”“小淑女”。如今,輕音樂成了學生專心讀書、靜心思考的一劑良藥,也成了維持班級良好秩序的一大功臣。
(二)美若天成:傳統文化進教室
除了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還應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唯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才稱得上人格健全的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在班級開展了“一周一詩”活動。每周一,我都會在黑板右上角寫上一首與品德有關的詩詞,讓學生在課前吟誦一遍,如“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等。日積月累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更多的古詩詞,在學校經典展示活動中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贊譽,也在吟誦經典詩詞中獲得熏陶變得更加溫潤如玉,道德品質得到極大的提升。
與此同時,我又把其他傳統文化引入了班級建設與管理中。我在智慧黑板的另一角設置一個欄目——“心智園”。此欄目便于我根據掌握到的學生思想動態寫“心語”,心語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但無一例外地都和良好的品質有關。如針對有些學生自律意識不強,我在“心智園”中寫上了“慎獨”兩個字,并向學生們講解了它的內涵,闡述“慎獨”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后來,當有人在自習課上不遵守紀律,班干部便會提醒他把這個詞讀兩遍,馬上就能起到警示全班、教育集體的作用。
在建構班級特色君子文化之時,我也注重利用專題班會向學生闡釋學校“玉文化”的深刻內涵,采用各種渠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英雄主義教育,并適時將學校“玉文化”中的“誠善立德,勤毅修業”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敬業、友善”等要求結合起來,讓“玉文化”入腦入心,成為學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質的重要指南。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在這個被“玉文化”滋養的魅力班集體中,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擔當的現代君子,有夢想的陽光少年”。
【參考文獻】
[1]董瑤,徐青.基于共建理念的班級文化墻建設[J].江蘇教育:班主任,2019(31):54-56.
[2]唐梅.陽光德育引領下的班本文化建設——來自華南師范大學中山附屬小學的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9(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