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摘 ? ?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有主次之分。思政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是主要渠道,再者是課外活動小組、特色社團、校園文化的構建、信息化渠道的選擇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師的國學素養,高度重視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反饋和需求變化。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當代大學生 ?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201)因此,傳統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做到真學、真懂和真信,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基礎的。否則,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流于形式,難以在大學生心中發芽和生根。畢竟我們是在中國,是針對中國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此,必須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關于傳統文化的選擇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博大精深,具有源遠流長、影響深遠的特點。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深入每一個中國人骨髓的東西。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中并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中國社會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群體為本的道德價值觀壓倒一切,忽視主體的權利,個體只能消極地適應社會和群體”②(260)。因此,能夠融入的只是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也就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那么,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衡量標準包括現實性、系統性、普世性、正向性和進步性、公眾性及開放性七個方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具有比較強的現實性,即現實意義,也就是雖然“傳統”仍然“現代”。只有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化才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需要大力繼承和弘揚的東西。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系統性,即自成體系。優秀的傳統文化絕不是只言片語的東西,一定是能夠獨立形成邏輯體系,具有較嚴格的時序性和縝密性的傳統文化。沒有系統性的傳統文化往往是短暫的,缺乏長久的生命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普世性,即這種文化不但對中國人來講具有深刻影響,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而言也具有重要影響和愿意接受,體現出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因此,具有普世性的傳統文化才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正向性,即給人們的生活和發展帶來正能量。這樣的傳統文化給每一個人提供積極向上的動力源泉,促進每個人甚至一個民族不斷發展。正向性的傳統文化和庸俗行為、市儈思想、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是格格不入的。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進步性,即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具有進步性的傳統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也不是機械僵化的,而是自我調整、自我發展和自我更新的,這就是所謂的“推陳出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公眾性,即這樣的傳統文化是大眾都能接受的,是存在于社會公眾的習慣和生活方式中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受眾一定是社會的大多數人,甚至是所有人。這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有開放性。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僵化的和故步自封的文化,是具有海納百川、吐故納新的特色和氣質的文化。這樣的傳統文化在不斷地與其他地域或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中發展自己,具有鮮明的開放性。
按照以上標準進行衡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忠孝節義”的理念、“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的國家交往原則及“修身”“德治”“德主刑輔”等涉及個人修養和國家治理的方式方法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都是對現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貴寶庫。此外,中國的書法、繪畫、音樂、詩歌、戲劇及武術、毽子等傳統體育活動等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利用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傳統文化進行選擇,去粗取精,及時揚棄,把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途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應該從主次兩個方面認識。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兩個:一個是思政教材的編寫,一個是課堂教學。
關于思政教材的編寫,是涉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思政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學教師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備課和授課的依據就是大學思政課的教材。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依據是思政課教材。所以思政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思政教材的編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這就決定了大學思政課的相關教材應該進行改革,適當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和比例,尤其是在涉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方面。在這些內容里,應該辟出專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大學思政課堂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可以說大學思政課堂是針對大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平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抓手。這就意味著大學思政課教師要改革自己的教學內容,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和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相融合。從當前大學思政課使用的教材看,不管是理想信念教育還是道德和法治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都需要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
當然,在大學思政課教育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與理論寶庫。如何在授課過程中基于教材和適當高于教材的基礎上增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例,需要思政課教師提高自己的國學修養,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做出準確的判斷。
另外,從課堂教育角度說,除了思政必修課之外,適當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必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修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一個途徑。如已經有一些學校開設了書法、繪畫、陶瓷藝術、戲劇藝術等課程。
二,除了主要渠道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渠道包括課外活動小組、特色社團、校園文化的構建及信息化渠道的選擇應用。
作為課堂教育的補充,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組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應的課外活動小組和社團,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學習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從校園文化建設說,各個高校在結合各自特色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和有計劃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
當今時代的一大特色就是信息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打上信息化時代的烙印。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離不開信息化渠道的選擇應用。從當今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終端看,這些平臺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新的天地。通過微信、QQ、APP等應用程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結合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新工具中,必然使兩者的融合更加緊密,取得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它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理論來源,還需要在強化選擇和融入途徑研究之外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斷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好地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文化習慣束縛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獎勵順從”③(13)。因此,需要在各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不斷發掘現實的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及中國傳統哲學流派的重要理論的研究。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對傳統文化思政教育意義的研究,并采取切實途徑加大這方面的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力度。
2.不斷加強對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國學教育。在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過程中,高校教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作為大學生思想和政治覺悟的引導者和領路人,高校教師行動和奉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應該說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尤其是思政教師。因此,高校教師的國學素質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因素。所以,必須有意識地不斷加強對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國學教育,提高其國學素養,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清晰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現狀開展工作。
3.高度重視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反饋和需求變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會達到怎樣的效果,除了依賴教師尤其是思政教師國學素質的提高和思想的高度重視之外,更關鍵的是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學習狀態。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的國學素養,并高度重視他們的學習反饋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需求的變化。一方面有助于教師有的放矢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學習國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動力。
注釋:
①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②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心理素質:成功人生的基礎[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2005.
③格雷厄姆·艾利森,編.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