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
【摘 要】本文論述“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存在的師德課程師資隊伍不夠完善,全員參與不到位,師德課程重理論輕實踐,全程存在斷裂,師德課程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全方位存在短板等問題,提出提高專業教師隊伍職業道德水平、建設專業師德教育體系、完善專業師德教育形式與內容等對策。
【關鍵詞】三全育人;小學教育;師德課程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C-0045-02
近年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不斷取得成效。隨著“三全育人”的全面開展,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應主動適應新理念、新形勢和新發展,全面落實“三全育人”的理念,提高師德課程建設水平,促進師德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及意義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在高校教育中,全員育人是指高校所有教職員工要參與育人環節;全程育人是指將育人工作融入大學生入校以來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成長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種載體,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叭恕崩砟畹娜齻€要求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交融在高校整體育人過程中。
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其所教授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更加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師德教育,小學教育專業更是如此?!叭恕崩砟顚Ω咝PW教育專業培養優質的人才提供了有力借鑒。隨著“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全面鋪開,需要對“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進行深刻把握,以推動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和改革,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師德的實際成效。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師德課程師資隊伍不夠完善,全員參與不到位。在小學教育專業,設置專門的承擔師德教育工作的教師崗位,這個崗位的教師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思想政治理論扎實的黨政干部、思政教師等,這類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經驗豐富,但是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把握不夠,難以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師德教育,更多的是從思想政治的普遍性出發進行教育。另一類是專門的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課程教師,這類教師從心理學或教育學角度進行師德教育,但是卻會發生重心偏移,更加重視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設置專門師德教育教師崗位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特殊性的割裂,全體教職員工沒有參與到師德教育中,沒有形成全員教育的氛圍和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德教育的效果。
(二)師德課程重理論輕實踐,全程存在斷裂。一方面,重視專業理論課程,忽視實踐教學。一般小學教育專業重視專業理論課,理論課程設置過多、過細,輕視實踐課程,實踐能力課程設置過少。從課程結構上看,師德教育通常設置為理論課程,而且是通識類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課程,即公共課程。這樣的師德公共課程一般采用大課堂教學,教學人數多在百人以上,師德教育是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課程,大課堂教學會不可避免地削弱其應有的作用,大課堂的效率低下,師德教育的課程目標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對于師德的實踐教育一般融入理論課程中,幾乎沒有設置專門的師德實踐教育課程,這使得師德教育無法擴展到實踐中、生活中,深度、廣度都不夠,難以在實踐中深化師德教育,很多時候課程結束,師德教育也就結束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師德教育階段化、狹隘化,沒有貫穿育人的全過程,全程育人存在斷裂。
(三)師德課程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全方位存在短板
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不斷拓展師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全方位育人正是強調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載體,豐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內容。但是在小學教育專業師德教育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師德教育無論是在方法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比較單一,一般只依靠開設相關課程進行灌輸式教育,既不完善課程教學,也不創新教學形式,沒有趣味性,吸引力弱。另一方面,師德教育內容單調,現有教材傾向于闡述在理想的狀態下一位小學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品德,既忽視了師德與教師現實生活需要和時代特色的聯系,又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全方位發展,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只能對師德條文進行機械背誦,無法內化為自身對師德的信念和行動,師德教育效果不佳。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問題分析
(一)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第一,市場經濟的深入。市場經濟在激發教師活力,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弊端,反映在人的意識方面就是功利主義的盛行。師德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極易被短期利益擠占空間。第二,多元文化的盛行。文化交流是創新的動力之一,但是多元文化的盛行亦會對人的精神世界造成沖擊,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文化思潮極易侵蝕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第三,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大眾傳媒已經深入當今社會生活,尤其是青年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傳媒信息良莠不齊,又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容易使青年學生思想受到侵蝕。
(二)院校師德教育不夠完善。院校師德教育對培養具備高尚師德的未來小學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院校的師德教育還遠遠不完善。一是不重視教師自身師德監督。不管是哪門課程的教師,都會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產生重要的言傳身教的影響,這也是全員育人的實際出發點,但是師范院校往往重視對教師教學質量、科研活動的考察,如教學時間、課題成果等,卻忽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考察,基本沒有量化的、具體的師德考核標準。二是培養目標偏頗,重技輕德。大部分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主要關注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在院校舉辦的學生活動也主要以鍛煉、比賽專業技能為內容,基本不會在培養方案中單列師德教育內容,關于師德的教育一般是納入教育學或者思想政治課程之中,所占比例也很小。
(三)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從現實情況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從事小學教育職業的可能性在降低,很多學生選擇小學教育這個專業,卻最終未必會成為小學教師,甚至一些同學從進入大學就篤定不會從事小學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學生道德素質不高,學習不夠積極。部分學生理想信念迷茫,對主流價值觀不屑一顧,不注重個體師德的培養,消極應對師德學習。所以部分學生對師德教育敷衍了事,甚至嗤之以鼻,嚴重阻礙了師德課程的建設。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專業教師隊伍職業道德水平,實現全員育人?!叭恕崩砟钪械摹叭珕T育人”,就是要讓每一位教師都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而首要一步就是要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確保每一位教師言行守矩,遵守師德,對于違反師德的教師必須嚴肅處理。一方面,提倡專業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師德影響學生,實現學生對高尚師德的內化認同和外化行動,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師德水平。另一方面,要求專業教師有意識地發現學生的師德問題,并主動進行教育,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增強所有教師在大學生師德教育中的角色意識和使命意識,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學習師德、踐行師德。
(二)建設專業師德教育體系,實現全程育人。全程育人要求師德教育在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入學后的學習、生活、思想成長等各個階段實現全覆蓋,必須要加快完善小學教育專業的師德教育體系,實現全程育人。第一,完善專業培養方案,設立單列的、成體系的師德教育課程,并依照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成長特點,分階段進行師德教育,既要重視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視思想政治和師德教育。第二,加強師德實踐教育,要注重組織適宜的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開展實踐教育,要進行充足時間的教育見習,嚴厲打擊教育見習敷衍了事甚至造假的行為,同時建立導師負責制度,要求導師對學生教育實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充分的指導。第三,開展貼近生活的師德教育活動,利用專業文化、第二課堂、寢室座談等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強的師德教育活動,并且要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目的、分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活動,踏踏實實將教育覆蓋到學生學習、實踐和生活成長的各個階段中,實現全程育人。
(三)完善專業師德教育形式與內容,實現全方位育人。創新師德教育形式,不能單純依靠課程載體進行師德教育,可以注意結合專業特色文化,創新性地開展有吸引力、教育性強的專業文化活動,寓教于樂;也可以依托多媒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情景式師德教育。完善教育內容,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煉鮮活的師德案例和理論知識,讓師德教育“接地氣”,使學生更能認同和接受,并外化為自己的行動。讓師德教育內容貼近生活,不斷深化和拓展小學教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師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要結合新時代、新思想,對學生德智體美勞進行全方位的教育。
“三全育人”理念對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優質的人才指明了新方向。在“三全教育”理念下,小學教育專業師德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必須要增強“三全育人”的意識,積極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立聯動機制,完善教育體系,不斷推進小學教育專業師德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韓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6(6)
[2]駱育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有效途徑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2)
[3]陳晨.高師應屆畢業生師德問題認同度現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康慧.初等教育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與改善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2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培養研究與實踐——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為例”(GXGZJG2017B075)
【作者簡介】劉 奕(1977— ),女,廣西柳州人,碩士,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語文教學。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