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芳
摘 要: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型變革。該研究旨在探討1+X證書制度背景下職業學校新生樹立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該研究通過調查法、經驗法、訪談法研究新生心理活動的主要表現,提出教育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做好職業規劃與發展,提出職業學校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新生需求,采用“一結,一言,一承”、“個性化教育引導”等策略,促進職業學校新生積極適應職業教育教學環境,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提高實踐實訓能力,有利于學生提升就業創業基本能力。
關鍵詞:職業學校;新生;積極心理品質;適應;發展
隨著1+X證書改革的試點實施,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模式等發生創新性變革,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更加明確和具體[1]。但是有的職業學校新生,存在角色定位不準,角色認同較弱,如何在新的大家庭、大環境里面主動適應和積極發展,激發新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為實習、就業創業奠定基礎,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品質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起始于賽利格曼 (Seligman)的《積極心理學導論》。認為21世紀心理學研究應從傳統的以干預和解決人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為主的病理學方向轉向重視人的積極力量和潛能的發展性方向,從而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與積極心理學思潮的興起密不可分,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人內在潛力的激發和內在美德培養的一門學科,更是一種育人理念或育人思潮,主張關注人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及其形成機制[2]。隨著積極心理學的提出,以往“問題式”、“病理式”消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漸被質疑,積極心理品質可以替代和預防消極品質,更可以促進人身心和諧發展。
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采用積極的方法,選取正能量內容等培養個體積極心理品質,對于職業學校新生,能從積極層面促進其更好地主動適應職業學校生活,更快地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謀求主動發展。參照張大均等人提出積極的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以及適度的動機系統、優勢的能力和優良的性格等[3]。該文提出的職業學校新生積極心理品質主要包括準確的職業角色認知、積極的情緒情感、正確的職業規劃、優良的人格等積極適應、主動發展的優良品質。
二、積極心理品質對新生適應的重要性
培養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職業學校學生迅速適應職業學校生活,主動發展自我的充分條件。Fredrick提出的拓延構建理論認為,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離散的積極情緒有拓延人們瞬間的知行能力,能構建并增強人的個人資源;Med-vedova等研究表明,積極的人格有利于采用積極且有效的應對策略,促使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2,3]。所以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職業學校新生以正向積極的態度、行為來主動適應職業學校生活;有助于用正性情緒克服消極情緒,更多地體驗積極情緒,起到“安慰劑”效應;有助于形成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性動手操作能力,理智地分析問題,成熟地解決問題;有助于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提高學生自信心;有助于形成積極的歸因風格和良好的社會關系,增強幸福感。
三、職業學校新生心理表現特點
剛進入職業學校校園的學生,臉上還留著那一份稚氣,在對環境、對學校、對職業教育還沒有充分了解和適應的情況下開始職業學校的第一課——軍訓。軍訓嚴格的規范,嚴肅的管教和訓育,整齊的步伐,考驗著學生意志品質、團結協作意識、集體意識、服從意識等,是對學生身心素質、道德修養的考驗和提升。在僅僅有條的軍訓生活中,充實有規律、有節奏,苦中帶樂,但是有少數職業學校學生,在軍訓開始或結束期間,存在一些消極的心理表現。
個案1:小雪,女,18歲,新生,軍訓剛開始,宅在寢室,拒絕軍訓,欲請假回家。理由1:身體虛弱,多病,軍訓動作難度大,絕對承受不起;理由2:學校食堂飯菜吃不下;理由3:不適應跟大家住在一起;理由4:想念父母,想回家;理由5,不想讀職業學校。
個案2:小張,男,19歲,新生,軍訓期間與班上某女生沖突,從此認為自己生來就與該女生不合,認為在職業學校遇到該女生是人生的不幸,于是敵對相視,拒絕彼此說話,兩人關系常常處于尷尬場面。表層原因:因矛盾不合;深層原因:自我中心、認知偏差。
個案3:小睿,女,19歲,新生,軍訓結束后,情緒低落。表層原因:室友間關系不和,主要體現在個人作息時間、個人衛生習慣與室友間不一致,感到焦慮。深層原因:膽小、脆弱、敏感、固執、喜歡獨處、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格特征。
(一)職業角色認知不準
職業學校新生,學生年齡特點表現出精力旺盛,情感不穩,而且多數是高考失利或者成績較差的學生,是農村戶籍學生,有的一方面有消極、麻木、浮躁、內向、敏感、冷漠、回避、激進、暴躁的心理特點,另一方面對職業學校的不對稱認知,認為自己差,或者認為在職業學校讀書沒有什么前途,沒有準確認識1+X證書背景下職業教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本科教育的本質區別,認為職業學校讀出來也是當工人等不準確的角色認知。
(二)適應困難
環境適應問題在職業學校新生中普遍存在。新生大多數第一次離開家鄉,面臨著新的自然環境、人際環境、學習環境、消費環境、競爭環境等的變化,已不是中學時代簡單的三點一線,而是復雜與自律、活動、創造、協作并存,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基本是所有新生面臨的問題,不能順利適應者往往表現出焦慮、抑郁、失眠、退縮、優柔寡斷等特點。如案例的小雪,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引發的一系列適應困難。
(三)人際適應困難
職業學校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說簡單不簡單,說復雜不復雜。進入職業學校,在人際關系的類型、交往方式等方面相對于中學時代有了新變化。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受社會、地方文化和個性心理特點的影響易導致交往不順利。如果出現交往困難,就會陷于孤獨、抑郁、退縮中,甚至封閉自我,而發展成為被動型人格,如案例3小睿的表現。
(四)自我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是指人們根據某一現象或虛假的信息而對自己或他人作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者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的現象。認知偏差在心理咨詢中主要有三種類型:絕對化、過度概括化、災難性思維。絕對化通常與“必須”、“應該”等詞相聯系,比如“我應該實現父母的期望”;過度概括化通常與“本來”、“無用”、“完美”等詞相聯系,比如案例三中張三的“生來就與她不和”。
此外職業學校新生還有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低、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心理行為特點表現,將引起一定的情緒問題、網絡成癮、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不能更好地實習、就業創業。
四、職業學校新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與途徑
(一)積極宣傳引導,樹立學生正確的角色意識
1.正確認識職業角色
以1+X證書改革為背景,教育引導學生知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是科研型、理論型人才,而是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理論基本夠用、技能十分嫻熟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也不是知識素質欠缺的一線工人,是“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銜接培養出來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既有全面發展的內涵,又有新技術、新工藝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 [1,2]。
2.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在準確認識職業角色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和角色定位,根據自己的專業建立自己的未來所從事的行業群。精準定位好后,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選擇的就是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目標,那么順利完成學歷學習,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積極參加職業技能訓練,考取市場需要的核心競爭力的職業技能證書,滿足職業需求和個性需求。
(二)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新生需求,陪伴適應新生活
進入新學校,處于壓力與希望并存的環境里,面臨著獨立生活、自主學習、自立自強、自我管理、復雜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不適應。在學生工作中采用同感理解,與學生產生共鳴,真情融化,獲得學生信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平等的對話中促進學生發展。
通過進班級、進課堂、進寢室、進學生心中等學生管理方式扎扎實實走近學生,與生同長、同樂。采用主題班會、班級活動、談心談話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心理特點、行為習慣等。通過深入到寢室,了解學生的衛生、安全;通過常常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聯系交流,多方位了解學生情況;通過團體心理輔導、集體思想交流緩解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困惑等,多途徑相結合,陪伴新生度過適應期,獲得主動發展的潛質。
(三)“一結,一言,一傳”工作策略,提高教育引導實效
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團隊是合力?!懊吭乱淮涡〗Y,每結一次發言,每言一次經驗的傳承”,可以是一條常規性學生工作途徑。首先,對每月一總結可以組合為自由討論研究小組,形成周期交流會,將遇到的學生心理行為表現、學生對自我職業發展的困惑以及工作者采取的措施進行交流,一方面可以豐富團隊知識經驗,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團隊成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還可以對團隊工作起到指導、預防作用。
(四)個別針對性教育引導
大一新生,學會適應是其首要任務,不同的角色意識,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職業期望,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以及新環境適應能力的影響等,這些將阻礙著新生主動適應、積極發展。應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積極地引導,使學生形成樂觀、大氣、寬容、自信、獨立、堅強的積極心理品質,不斷追求職業技能提升,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經驗小談:
案例1小雪,身體虛弱不能參加軍訓,生命在于動,為了增強小雪走出寢室,守紀律,融入到學習生活中來,在軍訓期間給她一些簡單的工作任務,嚴格按照軍訓時間考勤,提高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嘗試陪伴2次左右的食堂飯菜,促進快樂適應學習生活,為了提高她正確的職業學校認知,職業角色認知,從新時代出發,多舉典型案例教育引導其認識到職業教育的優勢。
案例2小張,首先同感理解其人際關系處理的方法,再舉例駁斥其過度概括化認知偏差,用合理認知取代不合理認知,輔助張三培養學會欣賞他人、學會接納他人、學會自我分析評估等的積極心理品質。
案例3小睿,在軍訓結束后,組織其同寢室成員做“同舟共濟”、“瞎子找路”、“優點轟炸”、“我的未來不是夢”等寢室或班級活動,促進團結友愛,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另一方面提高小睿的自信心,從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看到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優勢。
五、結語
教育引導職業學校新生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在1+X證書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做好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的生涯規劃,為就業創業能力提升打基礎,具有重要的持續性發展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Z].2019.
[2] 田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7-12.
[3] 張大均,蘇志強,王鑫強.兒童青少年心理素質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5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