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靜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通過“有效閱讀”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本文從任務型教學的含義出發,探討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和相關的提升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有效閱讀
一、任務型教學的含義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將語言的社會化和課堂的真實化結合在一起的語言互動教學方式。它主要以某種具體的知識和任務為學習動力,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即為學習知識的過程,其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展示任務活動的方式呈現出來。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認為,學生掌握語言的訓練過程,就是在教學活動任務中使用和掌握語言的一種活動成果,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表達、交涉、解釋、詢問等多樣化的語言教學活動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以更好地達到學習和訓練掌握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目的。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任務”為教學核心,主要采用任務型的教學大綱。任務型教學法中,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閱讀”,是指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技能時,為了引導學生完成教材設定的閱讀學習任務和目標,引入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的閱讀學習、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等任務中。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引入任務型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法的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在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中,很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很容易脫離現實的生活情境,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大多數學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極大地削弱了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是一門注重實踐性的學科,存在于現實世界的許多場景當中,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法就是基于真實生活場景的,任務所需要使用的語言場景應該盡量來源于真實的生活。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任務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每一個任務的最終完成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通過完成任務場景中的各種對話、交流等任務,掌握教材要求的知識點,并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語言融會貫通,進而真正擴展運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創設任務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同時,任務的創設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操練語言對話的形式,教師也不再只是獨占課堂講臺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的角色,所以教師在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時應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教學進行調控;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要充分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語言完成任務的活動設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趣味性與目的性相結合的原則
任務型教學中所設計的教學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具有可操作性,這些任務能夠明確地指示教師和學生具體應如何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也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的基礎上,采用盡可能真實的任務內容,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性。
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有效閱讀”的提升建議
(一)創設實際情境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創設具體的運用情境,基于情境的任務型語言教學設計是提高和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在對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挑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較為熟悉的場景入手,比如一些主流的英文綜藝節目,通過閱讀綜藝節目中出現的文本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充滿趣味性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相關英語知識的印象,使學生能夠提高學習專注度,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狀態。
(二)任務多元化
任務型教學法的出發點和核心理念就是在做任務中學習知識,任務形式可以多樣化。任務中可以穿插問題,這些問題既是本環節學習任務的檢測標準,又是開展下一個環節任務的鋪墊。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中,對閱讀材料進行的任務設計,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認真考慮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設計的任務要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內化教材知識,并注意各個任務環節和問題之間的相互銜接。教師方面,所選取的閱讀材料難度要適中,要能隨著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靈活變化,要能夠針對學生在任務型教學課堂上反映出的問題做出及時反饋,幫助學生擊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完整的任務鏈來推進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開展。通過任務型教學課堂的“有效閱讀”,無論是英語基礎知識的獲取還是英語能力的運用,學生都能得到循序漸進的教學指導。
(三)增加課堂互動
學生光有自主學習能力,如果不與周圍的人交流,也難以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任務型教學模式所設計的任務場景,可以將單個的學生,通過教學任務融入集體的學習氛圍中來。完成集體學習任務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分團隊合作,在這個環節上,教師的作用非常關鍵,教師首先要根據所教授學生的特點,結合當堂所要學習的教材內容、所要閱讀的英文材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等,將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在完成分組后,還要結合教學目標,對各個組別指派相同的或差異化的學習任務,確保組內所有成員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優勢,互幫互助,共同提升學習成績。這樣的分組合作,有利于在初中這一階段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更長遠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團隊之間有合作有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有互動有往來,整體的學習氛圍就會逐漸提升。
(四)教師正確的引導
在面對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時,要在任務型教學課堂中達到“有效閱讀”的效果,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當中,高度重視并且全身心投入,只有教師先做到了解大量的閱讀材料,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引入適當的拓展閱讀材料。比如,在對歐美文化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尋找一些歐美國家歷史文化相關的閱讀材料,在教材內容中穿插拓展閱讀材料,同時可以設計一些與文化相關的學習任務,如展示西方用餐禮儀,介紹西方藝術作品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教材的內容,而不是單一地學習英語單詞和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