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摘 要 在我國會計體制改革中,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經建立。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新會計準則體系內合理防范煤炭企業財務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詳細分析新會計制度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包括對煤炭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煤炭企業會計計量操作的要求和成本,煤炭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和減值,煤炭企業盈利水平和納稅的影響。基于此,本文研究新會計制度下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角度分析。外部因素包括能源結構調整帶來的風險、成本費用支出較高、市場變化對企業影響較大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企業內部因素包括投資預算和企業內控帶來的風險。然后提出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其控制對策,通過增強企業風險意識,提高資本運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財務風險全過程控制系統,提高管理效率等手段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實現企業良性發展。本文提出煤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對策,以期為提高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煤炭企業 財務風險管理 新會計制度 新會計準則 風險防范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在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煤炭價格市場趨于穩定,煤炭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產業結構逐漸優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了明顯改善。但是,煤炭企業產品結構比較簡單,產業鏈單一,受市場環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同時,由于企業生產成本較高,庫存壓力大,需求端難以大幅增長等因素的制約,煤炭企業財務狀況難以迅速改善,財務風險管理及其控制顯得尤為必要。截至2018年上半年,行業內規模以上虧損煤炭企業數量為1196家,特別是中小型煤炭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差,如何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煤炭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成為煤炭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會計制度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為適應當代經濟發展和新時期企業經營的需要,新會計制度的推進和實施勢在必行。2006年,財政部正式發布了第33號令《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1年又印發了《小企業會計準則》,隨后第二年,多次征求修訂新會計準則的意見,希望新會計準則能夠與國際上通行的相關準則和標準保持一致。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以及相關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出臺,對我國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煤炭企業對財務管理更為重視,也開始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作為上游資源型企業,煤炭企業必須重視財務風險管理,重視內部控制,重視企業財務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及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減少盲目投資等帶來的資產損失,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新會計制度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煤炭企業經營目標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中,科學合理地編制企業相關財務報表和財務報告,主要目的是提供與企業相關的現金流量、經營成果、實際經營情況等會計信息。[1]縱觀我國煤炭企業,民營經濟逐漸成長壯大,但很多煤炭企業仍屬于國有資產的控股企業。國資委、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是企業的主體,企業管理者更多關注國有資產的增值和保值,而對財務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沒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對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實際業績并不掌握,沒有建立相關預警機制,也沒有完善的獎懲和業績考核制度等。
(二)會計計量操作的要求和成本方面
新會計準則中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大量應用公允價值來進行計量,這與國際會計準則是一致的,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和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公允價值能夠動態地、準確地體現煤炭企業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有利于更加明確地反映煤炭企業的收益情況。所生成的財務信息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有利于煤炭企業管理者及時客觀地掌握企業實際財務狀況,增強財務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提升煤炭企業績效。
(三)固定資產折舊和減值方面
通過對新會計準則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對無形資產、長期股權資產和固定資產等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在新的準則中都規定得非常明確,而且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內不允許轉回。煤炭行業在傳統行業中屬于重資產行業,煤礦生產環境比較惡劣,設備常年處于高粉塵、高濕度、高腐蝕性環境,銹蝕和磨損問題嚴重,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因此固定資產減值和折舊相對其他行業比重較大。同時,煤礦井下設備數量多,種類多,工作面動態推進,煤炭企業固定資產的減值和折舊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用新的會計準則相關要求來看,煤炭企業將不能用減值準備等方式進行盈余管理,這樣才會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四)煤炭企業盈利水平和納稅方面
礦山環境污染治理和土地塌陷賠償費用在煤炭企業實際經營中相對支出額度較大,不過主要在煤礦開采后期和煤炭資源枯竭期進行支出。因此,煤炭企業在計算固定資產投資等相關成本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帶來的影響。在新的準則執行之前,煤炭企業在處理所得稅時需要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或者應付稅款法。[2]新的制度執行后,相關方法會有一些改變,需要使用國際通行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來計算納稅額度,這在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煤炭企業在實際的納稅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新會計準則衍生出的相關會計政策對實際納稅工作的影響。
二、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煤炭企業普遍具有一定的財務風險,受供給側改革和煤炭供需的影響,近些年,煤炭企業兼并重組頻繁,財務風險日益突出。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分析對煤炭企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調研煤炭企業實際情況,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分析。[3]
(一)能源結構調整帶來的風險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有重要比例。但是,煤炭在發電、動力等應用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煤炭開采也可引發地表沉陷,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快速發展是能源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近些年,國家日益重視環境保護,重視產能有效利用,重視能源結構與可持續發展,能源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煤炭企業亟須作出應對與調整。煤炭企業是重資產的企業,鐵路、水運、汽運的能力和調配都會對煤炭銷售造成影響,間接使企業流動資金受到影響,不斷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使企業經營變得越發困難,盈利能力和利潤空間逐漸壓縮。而煤炭企業進行安全技改、企業兼并重組、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的成本較高,現金流不穩定,企業經營成本的控制難度比較大。
(二)成本費用支出較高
煤炭企業的籌資渠道比較單一,很多大型煤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中小企業,擴大范圍和提升產能來實現企業的發展。查閱2011—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可以看出,煤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一路上揚,甚至打破了之前年份的歷史高點。從資本結構上看,普遍具有負債率高的特點,定期償本付息的壓力較為突出,高負債率也影響了公司決策的靈活性,削弱了煤炭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尤其是在利率變動時,如何果斷地做出對企業有利的決策,對煤炭企業來說至關重要。[4]另外,在會計處理當中,單純看利潤表的期末余額并不能準確地體現出企業的經營風險,從現金表中企業的期末余額來看更直觀,現金表中的期末余額可以體現出企業經營風險發生的概率。
(三)市場變化對企業影響較大
改革開放以來,煤炭行業發展迅速,煤炭產量逐年升高。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37.46萬噸,煤炭供給側改革效果明顯,小煤礦不斷關閉退出,優質產能逐漸釋放,產業運營鏈持續延伸。隨著近些年能源結構的轉變,企業間的競爭逐漸激烈,煤炭企業項目周期長,資金回收期長,企業資金鏈不穩定;而能源市場受國際形勢、能源結構等多方面影響,變化難以預測。企業管理者要科學合理地分析市場規律,準確地把握和預測價格走勢,調整企業經營策略,規避企業財務風險。
(四)企業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
首先,煤炭企業在新會計制度下控制財務風險的意識不強,煤炭企業的管理人員尤其是生產經營管理人員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念,財務風險意識不強。財務部門的監督職能體現得不夠突出,單純追求利潤和收入等指標,而在調查研究、預算、回款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容易產生財務風險。其次,煤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機制不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以財務內部控制為主,其他的生產經營和生產管理內部控制并未建立和完善。財務與運營和管理部門對內部控制的相關職責和權利不夠明晰,管理混亂錯位,各個環節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評價,使內部控制職能弱化,產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逐漸增大。同時,大多數煤炭企業財務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煤炭企業特點與財務管理制度缺乏有效銜接,不能有效評估納稅風險等。再次,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煤炭企業從開采、運輸到銷售,環節比較多,投資回收期比較長,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需要結合煤炭企業特點對工程建設投資周期和工程投資預算進行有效的評估。如果評估不夠準確則易導致項目資金運轉困難,投資回收期前后無法回籠資金,無法順利開展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最后,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設備購置、井工開拓、安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土地補償款等,這無疑也會增加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做好企業的內部防控,合理化解財務風險,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事前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事中對資金運作進行監管,事后進行救濟,通過系統的計劃和措施,可以將煤炭企業財務風險損失降到最低。[5]
三、煤炭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對策和措施
(一)圍繞新會計準則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意識
煤炭企業管理人員要全面熟悉和理解新會計準則的全新理念、內容的變化,掌握新的技術手段和相關處理規則,科學、正確、合理、有效地指導財務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對財務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者進行長期的培訓。[6]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需要樹立風險意識,不斷分析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及其變化,鍛煉專業技能,重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夠科學合理地控制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為企業的生產、建設、投資、銷售等提供保障,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完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制度
煤炭企業要以新會計準則為依據,用新的規則和手段編制財務報表,建立合理的體系和科目,研究會計核算相關辦法,健全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煤炭企業要加強預算管理,針對煤炭生產、洗選、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評估和控制,有效組織企業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實現企業效益和價值的最大化。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在財務風險尚未形成之前防患于未然,組織成立風險評估機構,開展財務風險識別,分析風險因素,制定相關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建立完善監督制度的同時要建立風險控制制度,根據企業實際生產狀況和經營狀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或者預警機制,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當出現財務風險時,科學地處理,將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三)提高資本運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經濟增速放緩,煤炭產能過剩、需求下滑。煤炭企業應改變經營策略,減少落后產能資本投入,更新換代生產設備,注重投資前的論證,避免盲目投資;充分運用金融手段,擴展融資渠道,確保煤炭企業在有效控制貸款及負債,獲取超額收益的基礎上,將資本成本降到最低。加強資本管理,尤其是對應收賬款和煤炭庫存的科學管理,完善應收賬款及相應的管理制度;有效生產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建立健全煤炭產量及銷量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合理調整資本結構中的債權和債務,合理分布企業債務付息時間,避免集中付息帶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降低因債務失控而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煤炭企業要堅持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延伸產業鏈,開發新能源技術,實現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煤炭企業可以根據資源條件,研發上下游產業,布局新能源技術,分散金融風險,有效規避經濟環境的突變和市場波動帶給煤炭企業的投資和經營風險。
(四)建立財務風險全過程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研究和分析企業財務信息和經營數據,合理評估發生的概率,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過程控制,并加以防范。注重加強煤炭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在對外進行投資決策之前,充分調研和論證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分析和預測,評估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研究制定相關措施,通過對投資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合理評估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爭取將財務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另外,要加大監督力度,分析現金流變化,時刻掌握企業實際經營情況,規范煤炭企業財務報告和預算編制,確保各項數據的真實可靠;掌握各個部門的收支情況,定期指導和修正各項工作流程,重視財務監督工作對企業經營的作用,不斷實現煤炭企業的規范化管理。
四、結語
新會計準則注重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遵循的規范。其不僅對相關部門進行宏觀統計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加強煤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實現企業長遠發展,對煤炭企業與國際接軌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新會計準則下,煤炭企業要合理分析新會計制度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和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通過增強企業風險意識、提高資本運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財務風險全過程控制系統、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等手段,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合理規避財務風險,以期能夠為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有所啟發,實現企業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為北京朗泰華科技發展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牛敬原.新會計準則對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探究實踐[J].現代國企研究,2019(4):29.
[2] 蘭曉亮.新會計準則對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J].中外企業家,2019(1):139-140.
[3] 董恒英,張玉榮.煤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8,26(04):55-58.
[4] 朱添明.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控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6):181-183.
[5] 柴成鐵.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其內部控制[J].納稅,2018,12(22):50-52.
[6] 李東波.淺論新會計準則對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18(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