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英語教學也隨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小學英語的發展需求,各種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相繼被提出并實踐,且取得了不菲成效。新時代背景下,更加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已成為當前英語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創新展開積極探索,以期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創新教學
【作者簡介】李曾紅,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第二小學。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對于人才的需求類型也更加細化、多元化,學校教育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小學生英語知識的傳授,還要在此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其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需要英語教師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征與認知能力,結合英語教材內容,合理設計英語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從而在掌握更多英語知識的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以興趣為基點,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生天性使然,活潑好動,思維模式也比較跳躍,對一切新鮮事都充滿了好奇。小學英語教師要抓住小學生這一天性,根據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與動機,開展“靶向性”的英語課堂教學。同時還要確保英語教學內容的簡明扼要,提升學生的課堂接受度與參與度。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進步。教師要在深入鉆研課本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多層次、多元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借助生動的、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心無旁騖的投入英語課堂學習中。
二、在自我思考中不斷完善
古語有言“學起于疑,疑源于思”,有思考才有疑問,思考是思維方式不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大水漫灌”的教學方式,從而嚴重限制了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展。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及時優化英語教育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小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與思考,激發小學生的英語思維。例如,在學習“My home”這部分英語知識時,教師就可鼓勵小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例如家庭成員、家具的擺放位置、陳列物品等內容不限。這樣的英語教學互動,不僅是對課本英語知識的有效拓展與延伸,同時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有效地拓展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
與此同時,英語教師還可組織小學生舉辦英語沙龍、英語趣味競賽等相關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方式實現小學生英語詞匯的積累以及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還可鼓勵小學生多閱讀一些英語課外讀物,并在英語課堂上與同學相互交流、分享閱讀體驗,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強化小學生的團結、分享意識,在細雨潤無聲中形成英語核心素養。
三、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滲透,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英語教材內容,優化、更新教學方式,還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對英語核心知識的探究能力,于無形中逐漸養成其英語核心素養,為其今后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根基。英語教師可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輔助手段,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環境中。例如,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相關視頻或音頻的展示,從而自然的導入新課。在英語教材內容講解階段,也可通過多媒體領讀,針對學生未能聽懂的地方,教師再進行泛讀或講解。這樣的英語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還可激發小學生自主探究欲望,有助于小學生英語知識面的不斷拓展。另外,小學生通過模仿音頻閱讀,對于糾正其英語發展也有著極大益處。在高質量的英語閱讀過程中,能夠顯著提升小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使其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英語核心知識要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借助互聯網英語學習平臺,為小學生提供更多他們感興趣的英文閱讀資源,小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與認知能力,進行英語閱讀內容的選擇,實現英語詞匯量的不斷積累,為日后的英語寫作夯實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與英語運用技能,還要注重核心素養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實現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英語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形式,創新教育方法,激發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培養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提升小學英語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徐琴.聚焦思維品質巧設閱讀活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江西教育,2018(18).
[2]范思雨.以生為本,強化核心素養——試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J].校園英語,2018(1).